第二十二節(jié) 五行之火
就看那妖道步踏天罡,手捏法決,向默然抖手揮來。
只覺得一陣大力向胸口撞擊而來,默然連退五六步才緩解那沖擊之勢,雖然沒有受什么傷,但是一陣胸悶之下也差點吐出一口血來,想來這妖道,看著真人在邊上沒有太過分,只是簡單的給默然一個警告。確實如果不是這妖道手下留下,就這一下非受內(nèi)傷不可,那像現(xiàn)在這邊只是胸悶?
默然知道自己沒有一定贏的可能,所以也就借機說道:
“道長果然好法術(shù),貧道認(rèn)輸!”
說著就走出了場外,那妖道也不想再糾纏,也點了點頭,說道:
“國師能把凡人武學(xué)使到這般程度,貧道也深為佩服,如果國師能夠?qū)W會我妖門法訣,貧道說不定就敗在了國師手下。可惜!可惜!”
“呵呵,國師的武學(xué)精彩,非明道長也確實法力過人,讓老道大開眼界,來,來,道長,國師,比完武了,咱們比酒吧?!這次加上老道我,和兩位一拼高下。”
“好,既然真人說了,那么貧道也就和真人拼上三百碗!”妖道說道,看到這位是一位山大王出生,喝酒不帶杯的,用碗。
默然含笑的吩咐下面準(zhǔn)備酒菜。
席間這兩位道門妖門高人似乎也忘記了彼此陣營的不同,只是喝酒聊天,天南海北,奇聞軼事,甚至修煉心得,無所不談,他們甚至還針對默然的武學(xué),提出了一些建議,倒讓默然收獲非淺。
這一頓飯直吃得天昏地暗,總之席間三人盡以沉醉不醒,也不知道那妖道怎么思量的似乎沒有一點防范之心,當(dāng)然不管是默然還是真人都沒有一點想要暗算他的打算,看來妖道也明白這一點,所謂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第二天,默然醒來的時候,被告知,真人已經(jīng)回天師府,妖道也已離去,只是留下話說,希望下次再來拜候國師。不過這次有驚無險,也多虧了真人在場。
默然通過了這次比試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雖然有了相應(yīng)的修為,卻沒有相應(yīng)的使用法訣,沒有相應(yīng)的法器,這個使用法訣雖然有點思路,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想明白的,只有先從法器入手,要是能夠把法器的道理弄明白,想來對悟解法訣也大有好處??磥碛忠デ蠼陶嫒肆?。
默然用完早膳,就趕去了天師府,真人正在給他的門人講解道法,看到默然前來就吩咐眾人散去。
然后兩人就開始探討有關(guān)法器的問題,默然主要問了那書中他不明白的一些道修手法和術(shù)語,以及一些經(jīng)驗,真人一一詳細(xì)講解,甚至親自掩飾制作了一個小法器。默然邊聽邊驗證著真人給的卷冊上的記載和自己的體悟,確實讓他明白了不少,有一種忽然而悟的感覺。
原來這法器也講究道器合一,何謂道器合一,道者乃天地之相,萬物本源所在,就好比修真之人講究天人合一一般,修煉者和天地自然的契合程度,或者可以說對道的理解契合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修為的高下和使用的法訣的威力,那么這法器也是如此,只不過法器是通過煉制時所使用的材料,陣法,以及真正使用時的控制法訣或者輸入的真氣溝通天地自然而發(fā)出相應(yīng)的威力,而法器與天地本源的契合程度也決定的法器的威力大小,比如控火法器,主要是對五行火行之力的控制,如果法器能夠最大的程度的契合五行,溝通五行的火行之力,那威力就能夠最大的發(fā)揮,反之則會很小。
而法器煉制,則有三個要點,一就是火,二就是材料,三就是陣法。火可以是道門的三昧真火,妖門的妖火或者魔門的魔火,再或者佛門的心燈佛焰都可以,它的作用就是熔煉煉制法器的材料,而這材料就比較講究了,煉制法器一般材料兩種,一種是屬性材料,比如五行之分的庚金,焰石,一種就是沒有屬性的材來,也就是沒有任何屬性,這種材來不管煉制什么法器度可以,只要陣法設(shè)置合理威力雖比屬性材料稍差,但也不會太遠,這種材料倒也不是很難的,只是對煉制的法器的人要求卻要高了,尤其是陣法的造詣更不能低,要不能夠發(fā)揮的威力就很難說了。
和真人的一番請教,默然明白了法器的原理,也知道如何把陣法布置到法器上的原理,材料也不難可以和皇帝要一些,畢竟自己是國師,能用不能浪費。但是現(xiàn)在有兩個問題擺在默然的面前,一個就是用什么火,自己不能使用道家所謂的三昧真火,當(dāng)然其他的就更不要說了,只有自己以前想過的五行火行之力的原火,但是如何把這火弄出來卻是一個難題;再就是這陣法,自己倒是知道很多奇門,但是這些奇門如何設(shè)置到法器上,就算設(shè)置上去但效果如何還不知道,看來要試驗了才知道。
現(xiàn)在的首要任務(wù)就是如何把火給弄出來,默然回道國師府就開始從自己修行的功法和奇門的原理思考如何把五行原火給弄出來。
默然回到國師府,簡單的和南叔吩咐了一下,就說自己要閉關(guān),南叔也習(xí)慣了,知道默然最近一直在追求仙道,當(dāng)然這是南叔自己的理解。
首先思考的就是五行原理,及五行奇門之道,其他的沒有什么辦法,只有先從這個方面突破了。自己的修為在四相境的頂峰,奇門也離那天地奇門差著一步,沒有辦法等到突破,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破,這個需要太多的機緣。也許一覺醒來就莫名其妙的悟了,也許終其一生也無法跨過那層障礙,這就是機緣。所以默然選擇了一個點,也就是不去思考其他,只單單就五行原理及五行奇門之道進行深層次思考和悟解。
何謂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萬物化生之根本,源天地而生,合陰陽之道,無極之理,從無中有,從有中得,化萬物以為本源。
金者,在陽為銳為堅,在陰為柔中韌為虛中實;金者,因土而生,因火而克,克木而為力,生水而為變。
木者,在陽為生為發(fā),在陰為火中碳為炎中灰;木者,因水而生,因金而克,克土而為力,生火而為變。
土者,在陽為厚為載,在陰為瘀為塞;土者,因火而生,因木而克,克水而為力,生金而為變。
水者,在陽為柔為順,在陰為暗為卑,水者,因金而生,因土而克,克火而為力,生木而為變。
火者,在陽為烈為陽,在陰為暴為虐,火者,因木而生,因水而克,克金而為力,生土而為變。
五行者可互生而為循環(huán),如金生水,如水生木,如木生火,如火生土,如土生金;
五行者可互克而為阻障,如金克木,如木克土,如土克水,如水克火,如火克金;
五行者也可反侮為克,如金克木,若金弱而木盛則木反侮而克金,譬如以寸之針刺盛茂之木;再如水克火,若火盛而水弱,則反助火勢,如杯水車薪;
。。。。。。。
五行奇門之道,無非生克轉(zhuǎn)換,互生互克,反克為生,反生為克,陰陽轉(zhuǎn)換。
如何轉(zhuǎn)換五行火之原力,默然慢慢的有了頭緒,既然五行之陣可有銳金,庚金,青木,乙木,弱水,癸水,離火,天火,后土,戌土等等幾十種不同的五行單體奇門的設(shè)置陣法,那么如何找到一種符合生發(fā)五行原火的奇門就是一個方向了,反正已知的那些火行奇門沒有一個可以生發(fā)原火的,但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獲,至少這些奇門給了自己一個思路,默然這么思考著。
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只見他或者靜靜的坐在那里一動不動或者擺布各種五行奇門再或者翻看那本真人送給他的煉器卷冊。
時間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對五行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對萬物的構(gòu)成之理逐漸了然,感覺天地五行原力更加清晰,身內(nèi)五行與天地五行原力的溝通也越來越緊密。直到有一天,默然只覺得渾身一震,似乎再次有了身貫天地的感覺,再無內(nèi)外五行之分,天地五行之力與己身交融相互,再無彼此,自身即天地,五行即我身,似乎又捅破了一層窗戶紙。默然知道自己跨越了四相境達到了五行境,心中無喜無悲,一片自然。
而此刻默然也摸到了五行原火的奇門設(shè)置方法,隨著修為突破到了五行境對五行原力更為深刻的理解,似乎這讓自己苦苦思索的東西也不那么難了。
他吩咐南叔給他準(zhǔn)備了一些玉石,然后按照五行奇門的方式,首先設(shè)置了幾個聚火奇門,接著再把幾個單獨的聚火奇門連起來,設(shè)置一個更大的聚火奇門。
就在奇門完成的瞬間,一點火焰憑空而生。
這火焰焰色熾白,似乎沒有一點溫度,又似乎有著無窮熱力。
默然用真氣攝取了幾塊玉石放在火焰上,結(jié)果一轉(zhuǎn)眼就蒸發(fā)了。
問題又來了,火是出來了,但是無法控制溫度,還是無法煉制,看來還是別想它途。
默然又思索了起來。
自己剛剛達到五行境,那么是不是可以用從體內(nèi)五行溝通天地五行發(fā)出五行原力五行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