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哥,我覺得我和他是這種類型:一個回避型的老公在無法面對一個指責型老婆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出軌。也就是說,他的出軌,是他的回避模式的外延。我習慣了指責他,只要他做的讓我不滿意,我就會指責他,認為他是不好的、錯的和壞的人。而他也習慣了用冷暴力來回應我的指責?!?p> “你分析的很對,所以不要再指責他、進攻他了。”
“我最接受不了最難以釋懷的是,林立澤因為外面的女人,說我歹毒說我難纏,說瞎了八輩子的眼才會看上我,就是不想跟我要孩子才一直在外地工作,跟其他人不是這樣的選擇。我可憐巴巴的在家等他一年,他一回來,隔離結(jié)束就連夜坐飛機去找她,不管在家哭了一年擔心他一年的妻子。只要我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煩躁不已,無法使自己安靜下來,感覺胸口充滿了怨氣,無法順暢呼吸!”
打完這些字,顧念感覺自己的憤怒值快要爆表了,雙手拳頭緊握,鼻子里發(fā)出“呼呼”的聲音。
“他不是因為那個女人才對你惡言相向,他是在逃避、回避,你剛才說了他是回避型的老公。你感覺胸口充滿了怨氣,無法順暢呼吸。有沒有雙臂交叉,抱抱自己?”
“我抱了自己兩次,智哥,我告訴內(nèi)心一直在痛哭的自己,我接納你,欣賞你,疼惜你,我正在慢慢成長,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更好的保護好你。”
“但我還是恨他,恨這個負心漢這樣對我,我是他老婆呀,跟了他九年啊!這些年任勞任怨都聽他的、支持他的老婆呀,這個世界上除了他媽媽就是我最愛他最支持他了,他怎么可以把槍口對準我的心臟隨時可以扣動扳機想要我命呢?我心里堵得慌?!?p> 說到這兒,顧念覺得自己的心臟越發(fā)難受,仿佛胸口的位置正放著一壺被旺盛大火燃燒著的白開水,頑皮的水汽伸出粗壯的雙腿把壺蓋踢上踢下,驚恐的壺蓋發(fā)出“噔噔噔”的聲音。
“來幾次深呼吸,小顧念。”
“我就是好恨他,智哥,我就是沒想到,有一天他會發(fā)了瘋般的欺負我傷害我,把我當成他的仇人來看待對待。他說聽到我的聲音就犯惡心,他說他不想見到我,他說我去醫(yī)院照顧他媽是理所應當?shù)?。我現(xiàn)在這么糾纏他,他對我僅存的一丁點兒好感都被毀掉,在離不成婚的日子里,他說只會變本加厲的欺負我傷害我,更加的不負責任?!?p> “覺得他欺負你,小顧念,《凡人歌》有句歌詞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我們大部分凡人,對于壞的結(jié)果會心生恐懼、無力面對。例如事業(yè)出了挫折、工作出了差錯、家庭出了變故、愛人出了軌、孩子出了走——于是自己的靈魂出了竅。
但有一種人面對壞的結(jié)果,更多的是去思考:為什么?造成這個后果的前因是什么?——找到了前因,梳理了過程,就能面對和解決這個結(jié)果。并不是說,他們不害怕壞的結(jié)果,而是他們明白,害怕沒意義;害怕,并不能改變結(jié)果。恐懼,是一種負面情緒,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局、無法掙脫。所以,情緒源于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行為,行為注定結(jié)果?,F(xiàn)在網(wǎng)上流行一句話: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p> “所以這一切都是我的報應,都是我的果,是嗎?”
“不是?!?p> “那他欺負我是什么呢,智哥,他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拿刀往我心上捅!把我的心臟捅了好多個窟窿眼!”
“是任何事,都有前因后果。無論你的行為、還是他的行為,都有各自背后的心理,不能簡單粗暴的說誰對誰錯?!?p> “我知道我以前太依賴他了,希望他對我言聽計從,要他幫我吹頭發(fā)幫我熱洗澡水,他說他不是我的奴隸不幫我做這些事!我說你回國就一個多月,幫我做點事怎么了!他說我回國是來休假的是散心的,不是來服侍你的,你自己有手有腳不會做嗎?我說你在國外的時候都是我一個人自己做,我一個人扛米上樓,一個人去醫(yī)院,現(xiàn)在你回來了。照顧一下我不可以嗎,再說熱洗澡水很難嗎?他說那為什么不是你來照顧我呢?”
“你覺得,誰對誰錯呢?客觀說,是不是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p> “我覺得我們兩個人都沒有錯,誰的立場都是對的,只是不愿為對方做這些事罷了?!?p> “老師,他除了掙了點錢買了房子,房貸今年都是我在還,他做了什么呢?什么都沒做!他在國外每天就是工作八小時,下了班打游戲看直播甚至和別的女人聊天。他不用照顧父母,不用在乎妻子,我時不時給公婆寄箱水果,給老人買衣服,一發(fā)工資就給兩家老人發(fā)個小紅包,努力把家經(jīng)營好,讓他在國外安心??伤刻斐伺阄乙曨l半個小時之外,什么責任都沒擔啊。連我朋友都說,微信搖一搖找個男人都能替代他跟我說早晚安。我看不起他,連個暖言暖語都不肯給我?!?p> “嗯嗯,抱抱自己,小顧念?!?p> “你說你自己習慣了指責他,我想問問你有夸獎過自己的愛人嗎?平時你對他是指責多過夸獎,還是夸獎多過指責呢?”
“我確實太過于指責他了,智哥,但是他就是做的我看不順眼,我忍不住了就是要指責他!”
“指責,是因為他做的行為以及結(jié)果沒有達到你的要求,你選擇通過指責他的方式來實現(xiàn)你想要的結(jié)果。我想問問,你小時候被指責的次數(shù)多嗎,還是夸獎多過指責呢?”
“我從小就在父母的指責聲中長大到現(xiàn)在呢,老師?!?p> “我記得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全家人都在院子里坐著,我在一旁玩著,這時父親剛好吃完了手里的食物,他叫我過去,把他手里端著的碗拿回廚房去放。那刻的我突然不想做個聽話的孩子了,我不想幫爸爸拿碗去放了,沒有理由就是不想罷了,如果實在是要追根究底的話,只能理解為剛好我的的懶癌發(fā)作了。我一句“我不去”就繼續(xù)低頭玩自己的泥巴。這時在一旁的妹妹乖巧的接過父親手上的碗,拿進了廚房。本以為沒什么了,爸爸突然笑著臉對我說顧念你來一下,你過來一下嘛。我看著笑意盈盈的父親,卻不知他的笑里藏著幾把匕首,便走到了父親的身旁。父親突然一個巴掌打在了我的屁股上,我當時被嚇到了,智哥,心里涌出一種特別不舒服的別扭的情緒,感覺自己從喉嚨到胃部的食管都被堵住了,全身都發(fā)麻的感覺。他還說——叫拿個碗進去都不拿,我生你來干嘛!”
“我想到了老師,我從小在被指責的環(huán)境中成長,所以我也學會了指責別人,我很少得到過父母的夸獎,所以我也不會夸獎別人,對嗎?我也從父母那里學會了操控別人,一旦別人不按我的意思做,我就會抓狂?!?p> “是的,小顧念,你分析的很對,你已經(jīng)在成長了。我們慢慢來。加油!”
“智哥,我好像沒有那么恨他了,他也有他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