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繼續(xù)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問,西晉作為第三個大統(tǒng)一王朝,為什么歷史存在感很低?
他說,兩個原因。第一、短命王朝,只存活了五十年。第二、缺少明君,沒有可以大寫特寫的豐功偉績。司馬懿是司馬家族的頂峰,從他以后就是標準的一代不如一代,司馬懿是A+,司馬師與司馬昭是A,司馬炎是B+,后來三任皇帝呢?則是C到D,直接不及格。
我說,五十年也不短了,秦朝才十五年。
他說,西晉的五十年沒過幾天好日子。司馬炎二六六年稱帝,到二八零年才滅吳實現(xiàn)統(tǒng)一,剛過了十年穩(wěn)定日子,二九一年開始了八王之亂,西晉王朝隨即搖搖欲墜,最終三一六年被匈奴所滅。
我問,那西晉就沒創(chuàng)什么紀錄嗎?
他說,也有,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消滅的王朝。
我問,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他說,我拿你來舉例吧。你爺爺是鎮(zhèn)長,鄉(xiāng)鎮(zhèn)自治,你們鄉(xiāng)鎮(zhèn)有十幾個村莊,你爺爺為了防止一些村落造反,就把兒子們孫子們派到各村當村長,允許每個村成立自己的民兵連。從維穩(wěn)角度看,這個設計是非常完美的,整個鄉(xiāng)鎮(zhèn)都牢牢控制在你們家族手里。你爺爺死后把鎮(zhèn)長之位傳給了你父親,你父親后來又傳給了你。你呢,妻妾成群,正房叫賈南風,她光生閨女不生兒,她就把自己妹妹家的兒子抱來,說是自己生的,同時想廢除現(xiàn)任太子。你又是個軟骨頭,很聽她的話,眼睜睜看著她殺太子、除重臣、亂后宮,你也是敢怒不敢言。結果呢?你的叔叔大爺不干了,堂兄堂弟也不干了,紛紛帶著民兵到鎮(zhèn)上來了,要抓賈南風,理由是她殺了太子,亂了家族傳統(tǒng)。你天生懦弱,又眼睜睜看著他們殺了你的女人。當他們發(fā)現(xiàn)你的確軟弱無能時,又有人想讓你讓位,于是兄弟爺們之間又掐了起來,一派挺你的,一派反你的,你一會是鎮(zhèn)長,一會不是了,一會又是了,一會又不是了,每折騰一波,就有幾個村長腦袋落地,死的不是你叔叔大爺就是你堂兄堂弟。賈南風就是司馬衷的皇后,司馬衷是司馬炎的兒子,是西晉第二任皇帝,八王之亂就是由賈南風廢太子引發(fā)的家族內(nèi)亂。
我問,史官們能放過這個娘們嗎?
他說,罵女人最惡毒的詞,基本都用上了:最丑、最荒淫、最無恥。
我說,一個女人引發(fā)的血案。
他說,其實這是表面原因。深層次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眾王擁兵自治,皇權不夠集中,封建社會越集權越穩(wěn)定,至少要掌握絕對的兵權。第二、司馬炎之后缺少強勢基因,對于初建王朝而言,前五代接班人非常重要,如果代代都是人中龍鳳,那么政權是不斷加固的,如劉邦之后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都是加固模式,當穩(wěn)到一定程度時,那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衰退也要幾代人。若是前幾代基因不穩(wěn)定呢?例如曹操的后兩代都英年早逝,基業(yè)還不穩(wěn),最終被司馬懿搶走了大權,但司馬懿的后代還不如曹家,不僅丟了政權,還差點被滅了族,不是司馬家族差點被滅,而是整個漢族差點被滅,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
我問,胡人是趁內(nèi)亂闖進來的?
他說,你八叔支持你繼續(xù)當鎮(zhèn)長,你五哥覺得應該讓給他,于是你八叔跟你五哥干起來了,你五哥生怕吃虧,從東邊鄉(xiāng)鎮(zhèn)喊來了青龍幫。你八叔一看,啥?你打電話搖人是吧?接著從北邊鄉(xiāng)鎮(zhèn)也喊來了斧頭幫。五胡進中原跟董卓進京是一個性質(zhì),都是喊來助陣的外部勢力,結果請神容易送神難,最終被鳩占鵲巢了。粗略理解就是原三國時期曹魏的勢力范圍被胡人給占領了。司馬家族是把漢族苦心經(jīng)營兩千多年的大本營給弄丟了。
我問,那漢人去哪了?
他說,衣冠南渡,跑到長江以南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跑,衣冠就是有一定身份的,例如縉紳﹑士大夫。至于普通老百姓?貧賤不能移,只能從此接受外族奴役。
我說,有的學者認為,這也是一種文明的融合。
他說,融合?是游牧文明對農(nóng)耕文明的屠殺。胡人沒軍糧怎么辦?吃漢人,還有個專業(yè)術語,叫兩腳羊,是指被當作食物吃的漢人。
我說,經(jīng)你這么一說,我想起前面你說我大概率是胡人之后,我想了想,還真有可能,不僅僅我有可能是,大部分北方人都可能是,看來我也不是純粹的漢人了。
他說,這個事,不能深入探討。今天的漢人不是血統(tǒng)概念,而是文化概念,簡單一點理解,就是五胡亂華時期,留在黃河流域的漢人,大概率會跟胡人通婚,而南下的漢人呢,也要跟南方的土著通婚。
我問,從五胡亂華開始,中華文明漂泊了多少年?
他說,接近三百年。
我說,這么久。
他說,是的。
我問,這么說可以理解為司馬懿是歷史罪人?
他說,一直都有類似的觀點,因為八王之亂的主角就是司馬懿的兒孫們。
我問,早在秦漢時期,司馬家族就是大家族吧?
他說,沒錯,最早應該是他們的先祖被項羽封殷王,一直到五胡亂華,他們都是世家貴族,這么算的話,家族歷史大約五百年。
我問,為什么很少有影視劇拍西晉內(nèi)亂這段歷史?
他說,恥辱史,沒法拍。
我說,可以拍拍矮胖丑的賈南風啊,以她為主角。
他說,拍影視劇有個前提,就是這段歷史必須要有大IP效應。西晉史上最大的IP就是司馬炎,知名度也不高,更別說司馬炎的兒孫們了,沒有收視率,而且全是兄弟爺們之間內(nèi)亂,觀眾也沒法站隊。賈南風看似風風火火,其實她的戲份很少,她腦袋落地后八王之亂才開始。要說選個女主角,應該選羊皇后,就是賈南風的接班人,她一會是皇后,一會又不是了,一會又是了,她在皇后——被廢——又當皇后——又被廢這樣的轉(zhuǎn)變里連續(xù)輪回了五次,關鍵是這中間皇帝還換過,類似《讓子彈飛》里劉嘉玲扮演的縣長夫人,流水的縣長,鐵打的夫人。
我問,羊皇后后來如何?
他說,她還有第六次當皇后的機會,就是匈奴攻占了長安,她又當了匈奴人的皇后,厲害不?她還稱贊匈奴王比自己前兩任老公更體貼更勇猛。從她個人角度而言,她見風使舵是對的,至少可以活命,但是從民族大義而言呢,相當于背棄了民族尊嚴,打臉了整個漢族顏面。這個劇本真值得寫,既能刻畫五胡亂華時胡人的兇殘、漢人的凄慘,又能以她在晉室?guī)灼饚茁涞囊暯强坍嫊x室上層的虛偽懦弱窩里橫內(nèi)斗。羊皇后既恨晉室恨到巴不得胡人殺光他們才好,又憐憫百姓以及自己身為漢人的尊嚴受辱,內(nèi)心壓抑到病態(tài)。
我說,有機會我真想去寫寫這個劇本。
他說,大概率通不過審核,五胡亂華這一段未必屬于禁忌史,至少是敏感史。
我問,西晉政權不穩(wěn),是不是也與國力不強大有關系?
他說,肯定有關系。三國戰(zhàn)亂幾十年,西晉又建立在橫掃蜀國與吳國的基礎之上,兵荒馬亂那么多年,國庫虧空,緊接著又忙于內(nèi)戰(zhàn),無暇攘外,導致周圍勢力一直在壯大。咱在打仗,人家在蓄精養(yǎng)銳,一句話,內(nèi)憂外患。
我問,怎么區(qū)分西晉與東晉?
他說,西晉建都洛陽,東晉建都南京,洛陽在西邊,南京在東邊。西晉是大統(tǒng)一王朝,核心是黃河流域。五胡亂華后,黃河流域被胡人占領了,西晉滅亡?;适页蓡T紛紛跑到了南京,司馬睿在此稱帝,東晉誕生,差不多就是三國時期孫吳的版塊。為什么要躲到這里呢?因為長江就是水長城,彼此都不好進攻,但是都好防守,很容易形成穩(wěn)定的對峙。
我問,既然西晉建都洛陽,為什么在陜西建都的朝代里有西晉?
他說,因為西晉被殺了兩刀才死。匈奴三一三年攻破洛陽殺了晉懷帝,秦王司馬鄴跑到長安稱帝,一直到三一六年,又被匈奴捅了一刀,才滅亡。繼續(xù)拿你舉例,兄弟爺們一會讓你當鎮(zhèn)長,一會又不讓你當,折騰來折騰去,結果被請來助陣的幫派逐步占領了你們鄉(xiāng)鎮(zhèn),你的兄弟爺們反而被趕跑了。你有個侄子在自己村插上了大旗,自封鎮(zhèn)長,干了沒幾天又被外部幫派給滅了,這就是秦王司馬鄴跑到長安稱帝始末。你有個堂弟,跑到河對面自封鎮(zhèn)長了,占領你們鄉(xiāng)鎮(zhèn)的幫派沒船過不了河,干急眼!這段就相當于司馬睿跑到南京建立東晉。
我問,東晉為什么選南京不選武漢?
他說,南京是孫吳的根據(jù)地,當時是南方最大的城市!我們常說南京是六朝古都,所謂的六朝其實都是半個中國時期,是指: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后面四個,就是南北朝的南朝。
我說,的確是冷知識。
他說,我給你講個更冷的冷知識,黃鶴樓是孫權建的。
我問,真的嗎?
他說,是的!
我問,漢人被胡人攆到了長江以南,劃江而治,軍事處于下風,為什么從東晉到南朝還一而再的北伐?感覺是以卵擊石。
他說,因為在每個漢人心目中,黃河流域原本就是自己的領土,“拿回來”就是每一代人的心底吶喊,這種植入內(nèi)心的執(zhí)念才是最有力量的。但是真正能改變局面的,一定是大BOSS,開國君主級的,如劉邦朱元璋趙匡胤,甚至劉秀都差點事,也或是天才級權臣,例如曹操司馬懿。至于說岳飛、祖逖,都是信念滿滿難改國事類型,最終只能當精神偶像去傳頌。
我問,為什么叫北伐,不叫北征?
他說,使用“征”字的軍事行為,可以看作是一種軍事禮儀,“伐”則有蔑視的意思,就是取回原本屬于我的東西。為什么蜀漢也叫北伐?因為劉備認為自己身上流淌的是漢族王朝的血脈,自己才是正統(tǒng),要拿回屬于劉家的江山。
我問,祖逖為什么會被稱為民族英雄?
他說,成為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多有三點要素:第一、抗擊外族。第二、悲劇結局。第三、政府不作為。祖逖是一心想把胡人從中原大地趕出去,但是呢?他沒有得到東晉王朝的支持,屬于個人行為,政府都不支持你,你還能撐幾天?肯定是炮灰角色。
我問,東晉政府為什么不支持呢?
他說,打仗是勞民傷財?shù)模瑬|晉剛建立沒多久,仿佛剛從ICU病房出來,咋能接著去大保健呢?能把長江守住,不讓胡人繼續(xù)南下,已經(jīng)算成功了,咋能主動出擊呢?祖逖代表的是激進派,信念是哪怕以卵擊石,我們也要跟胡人拼了。有人贊美藏獒,說所有狗見了獅子都害怕,只有藏獒敢吠叫。但是這不也說明藏獒智商低下嗎?面對具有絕對碾壓力的對手,你叫板能有什么好結果?若是咱當東晉的皇帝,咱也不會支持祖逖,支持他的結果一定是惹來滅國之災,建朝初期還是要蓄精養(yǎng)銳。要等,等國力強盛時再北伐,不晚。
我問,您如何評價祖逖?
他說,他能在歷史上占有位置,原因有二,第一、悲劇的民族英雄。第二、與兩個勵志成語綁定了,聞雞起舞,中流擊楫。歷史書對人物的描寫多是扁平化的,非黑即白,他屬于少有的立體風,一方面他是民族英雄,是勵志的代名詞,另一方面關于他的傳記里,也記錄了不少他的負面事例,例如也搶也拿,年輕時也盼著社會亂一點,好施展自己的抱負。亂世就如同叢林,誰狠誰才能立足,你非要求亂世英雄如謙謙君子一般,那對不起,他活不過一集。
我問,祖逖有經(jīng)典戰(zhàn)役嗎?
他說,決定成敗的核心在大BOSS,不在于祖逖這個部門經(jīng)理,所以他再努力也不可能把胡人趕回家。得不到大BOSS的支持,也不可能打出漂亮的戰(zhàn)役,所以關于祖逖,定位就是個愛國青年,僅此而已。而且他把戰(zhàn)線推進到了黃河流域,并且成功守住了,大BOSS覺得不能讓你發(fā)展太大了,有八王之亂的前車之鑒,可不能讓一個人掌握太大的兵權,所以也開始提防祖逖。
我問,聞雞起舞是兩個主人公,另外一個叫劉琨,為什么后人只記住了祖逖呢?
他說,第一、這個故事的傳播本就源于《晉書·祖逖傳》。第二、倆人政見不統(tǒng)一,祖逖屬于保皇派,劉琨屬于造反派,劉琨又先后效力于妖后賈南風、尸位素餐的司馬倫、東海王司馬越等聲名狼藉之人,屬于后人不宣傳行列。
我問,后來,劉琨不也成了民族英雄嗎?
他說,有些時候,人的思想改變是由外力來完成的。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但是日本侵略者來了,你看,所有人都瞬間團結起來了,一致對外,不管內(nèi)心是不是真的團結,至少行動是。祖逖與劉琨其實就是倆紈绔子弟,八王之亂時他們也沒少摸魚,也想趁著大亂成就一番政治事業(yè),是標準的投機分子,是什么改變了他們呢?就是老巢被胡人占領了,他們突然醒悟了,祖逖守中原,劉琨獨守并州,成為晉室在邊塞的孤臣。
我說,我今天看了看地圖,突然覺得祖逖也挺可憐的,抗擊外來侵入,竟然是從長江流域向黃河流域打,主戰(zhàn)場在漢族祖祖輩輩生活的中原一帶,這也太尷尬了。
他說,可以說晉朝是讓人感到恥辱的朝代。祖逖也生不逢時吧,即便他的個人能力再強,也撼動不了胡人的基本盤,只能是騷擾戰(zhàn)。前面我跟你講過,真正能改變基本盤的是國力,是天才式的明君,倘若東晉具有絕對的軍事優(yōu)勢,有沒有祖逖這樣的英雄都無所謂,直接碾壓就是了,悲劇式的英雄人物往往伴隨的是無力回天。
我問,亂世是不是也會給人錯覺,人人都可以稱王?
他說,會有這樣的錯覺。祖逖、劉琨最初也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倆不姓司馬,否則也可能會刮起小旋風。祖逖死后,他弟弟祖約接下了祖逖的擔子,他沒有繼續(xù)北渡的初心,想爭奪點權力,最終身敗名裂,連族都被滅了。
我問,西晉、東晉動亂不止,也會造成人文科技停滯不前吧?
他說,不會。人文科技的進步,更主要的是靠歷朝歷代的積累,即便是動亂的西晉在人文科技方面也吊打巔峰期的東漢。舉個例子,比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整個國家的人文科技實力是絕對吊打巔峰期的清朝的,這個能理解不?
我說,能。
他說,竹林七賢就是成名于魏晉時期。整體而言,兩晉的名人遠沒有三國時期多,但是不代表兩晉時期故事不精彩、科技不進步,只是缺少能夠被廣為傳頌的文學作品,以至于讓人覺得兩晉的人名都很陌生。一句話,朝代會更迭,社會會動亂,但人才一定是輩輩出的,一代更比一代強,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最聰明、最智慧的一定是當下的一代。
我問,胡人占了我們家,我們南下是不是也占了南方土著們的家?
他說,過去可以這么說,現(xiàn)在不可以這么說。當時中原南下主要是去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現(xiàn)在要說的是民族大融合,就是我們把先進生產(chǎn)力帶給了百越、三苗族裔等,等于中原文明南擴了。一直到北魏統(tǒng)一北方,再到后來隋文帝一統(tǒng)中國,等于整個漢語版塊擴大了。南方的蠻夷是咱主動去教的,北方的胡人被咱圈住給同化了,他們紛紛學漢語、通婚、改漢姓,行漢制。
我說,看曹操,看劉備,看司馬懿,感覺登上巔峰后,家族很快就衰退了。
他說,玩的就是一個心跳的游戲,不存在持久的巔峰。真正持久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圣賢系列,如錢氏大家族,提倡品德為首,靠讀書來發(fā)光發(fā)熱,所以整個家族在社會上評價極高。
我說,去無錫的時候,我看過錢氏的老宅,的確挺牛逼的,錢學森,錢偉長,錢穆,錢鐘書。
他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晚輩了,他們最早的前輩是吳越國的開國國王錢镠,他的后代多走學術路線,你說的那幾個錢,都是清朝大學問家錢大昕的后代,錢大昕也是錢镠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