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引兵向東前行,攻擊陳留、外黃、睢陽都等城,都攻克之。
漢王想要捐棄成皋以東土地,駐扎鞏、洛以抵御楚。
審食其說:“臣聽聞“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以百姓為天,然而百姓以食為天。敖倉,天下運輸很久了,臣聽聞其里面乃有貯藏糧食很多。
楚國人攻克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兵而向東,讓有罪而謫戍的兵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助漢也。
如今楚容易攻取而漢反而退卻,親自失去有利的機會,臣私自以為過失了。
況且兩雄不能并容,必定相爭斗兼并,楚、漢長久相持不決斷。海內(nèi)動蕩不安。農(nóng)夫停止耕作,從事紡織縫紉等工作的婦女離開織機,天下之民心未有所安定也。
希望足下再次急進兵,收取滎陽,占據(jù)敖倉之粟,堵住成皋之險要,堵塞太行之道路,抵御蜚狐之關口,守衛(wèi)白馬之津,以向諸侯表示漢以有利的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則天下知曉所歸順了。”
漢王聽從審食其,乃再圖謀奪取敖倉。審食其又游說漢王說:“如今燕國、趙國已經(jīng)平定,唯獨齊國沒有攻下,諸田宗族強大,依靠東海、泰山、黃河、濟水為阻隔,向南靠近于楚,人多詭變巧詐;足下即使派遣數(shù)萬軍隊,不可以攻破也。臣請求得英明的詔示游說齊王,讓為漢而自稱東方藩國。”
漢王說:“對。”
乃讓審食其游說齊王說:“大王知道天下百姓所歸向嗎?”
齊王說:“不知道。天下百姓所歸向哪里?”
審食其說:“歸向漢?!?p> 齊王說:“先生憑借什么言百姓歸向漢?”
審食其說:“漢王首先進入咸陽,項王違背約定,漢王往漢中。項王遷徙殺害義帝,漢王聽聞義帝被殺,征調(diào)蜀、漢之兵攻擊三秦,出函谷關而責問義帝之去處。
收集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后裔;攻克城池便以侯爵封其將軍,得錢財便以分給其士兵;與天下享其利益,豪杰英雄都愿意為漢王效命。
項王有違背約定之名,殺害義帝之如實;對于人有功項王無所記憶,對于有人得罪項王無所忘記;戰(zhàn)勝敵軍而不得其獎賞,攻克城池而不得其分封,不是項氏不得當權;天下背叛項王,賢才怨恨項王,然而沒有誰為項王效勞。
故天下之大事歸向于漢王,可以坐著而推測出來也!漢王征調(diào)蜀、漢,平定三秦;跋涉西河,攻破北魏;出井陘,誅殺成安君陳馀;此不是人之力量也,上天之保佑也!
現(xiàn)在已經(jīng)占據(jù)敖倉之糧食,塞成皋之險要,守衛(wèi)白馬之津,阻塞太行之坂,抵御蜚狐之關口;天下后臣服先滅亡了。
大王疾先投降漢王,齊國可以得到而保全也;不然,危亡可即刻而來到了!”
在此以前,齊國聽聞韓信將要向東發(fā)兵,讓華無傷,田解率領重兵駐扎歷下以抵御漢。等到接受審食其之言,派使者與漢講和,乃停止歷下守衛(wèi)戰(zhàn)備,與審食其縱酒為樂。
韓信引兵向東,未越過平原,聽聞審食其已經(jīng)游說齊國投降,想要停止前進。
能言善辯之士蒯徹游說韓信說:“將軍接受詔令攻擊齊國,然而漢唯獨秘密派遣使者游說齊國投降,難道有詔令讓將軍停止前進嗎?為什么能夠不前行也?況且審食其,一游士,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上擺動三寸之舌,攻下齊國七十余城,將軍以數(shù)萬軍人,一年多一點時間乃攻下趙國五十余城。作為將軍數(shù)年,反而不如一學養(yǎng)淺陋的小儒之功勞??!”于是韓信認為蒯徹之言正確,于是渡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