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代女性的稱呼
在扶桑歷史上,用X局,X殿來稱呼女性,分很多種不同的情況,據(jù)我的粗略總結(jié),大致如下。
首先,要說說扶桑的“地名敬稱”起源。
扶桑自平安時代起,受儒家文化影響,就有普通女子名不公之于眾的習(xí)慣。除非是天皇正式后妃,或是重臣妻女母,才會在史料中錄其大名。
其次,扶桑一直遵眾中國古俗,有以貴人居所為其尊稱代稱的習(xí)慣,比如中國自漢代起,就以皇后的居所“長秋宮”,代指皇后。
所以,在平安、戰(zhàn)國時代,用住所代指貴人做為諱稱,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
比如說,貴族正夫人有統(tǒng)一敬稱稱“北の方”,“北の臺”,是因?yàn)橘F族寢殿多在那個方向。
比如說,枇杷殿皇太后,是對住在枇杷殿的藤原妍子的敬稱,因此也可以視為別名。
在了解了這個背景后,扶桑古代女性的稱呼,就可以派生出不同的分枝。
必需糾正一個誤解,很多人會認(rèn)為平安時代或戰(zhàn)國時代的女子沒有名字,這是錯誤的。因?yàn)槠桨彩窌⒒闀隙加杏涊d官員妻妾的正式名字,如果貴族,必然有姓有名,若是平民名,也有名字。只是大多數(shù)女子的正式名字沒有流傳下來,也不是當(dāng)時社會對她通行的稱呼。
比如著名的紫式部,正式的名字可能叫做藤原香子,但是她當(dāng)時做女房時被大家稱呼為”藤式部“,后來因?yàn)閷懺词衔镎Z中的紫姬而聞名,被后人雅稱為”紫式部“。
1、官職類:朝廷正式授職的后宮十二司的女官,如尚侍、典侍、掌侍等,有其位階,以官職呼之。但因?yàn)橥还匐A可能有多名女性,或是為了區(qū)分前后任職不同者,就派生出一種新的稱呼,叫做候名或侍名。
2、候名:簡述之,即女官在后宮出仕(侍候)時為了方便稱呼所用的通名。
最初只是簡單的標(biāo)記+官職形式,比如高內(nèi)侍,指的是高階貴子,皇后藤原定子的母親。這個高,當(dāng)然就是從其姓而來。
比如修理典侍藤原基子,是因?yàn)槠涓福ㄐ郑┊?dāng)時官職叫修理亮。
但到了后來,這種原本相對固定的稱呼就開始出現(xiàn)變形了,比如說,一位典侍,本來應(yīng)當(dāng)被稱為藤典侍,按例典侍應(yīng)是從六位,但是扶桑官位和位階常不相配。她后來封到了三位。那么再叫其藤典侍似乎不夠顯其尊貴,那么她的候名就變?yōu)榱颂偃弧?p> 再后來,出現(xiàn)了女房,女房可視為并無朝廷正式授職的女官,多是公卿貴族家的女兒,是后妃的私人侍從。(也有在公卿家服務(wù)的高級侍從,以及皇子、公主的乳母,因?yàn)橛袘T例,后妃是在娘家生產(chǎn)做月子的)但主要工作卻是在后宮,屬于實(shí)際干著女官活的編外人員(但如果她們本身因?yàn)槌錾黻P(guān)系擁有位階,還是要拿一部分朝廷的供養(yǎng)的)。
這個時候,為了區(qū)分,候名就多以以父親兄弟、或服侍主人的官位、名號代稱。
比如女歌人和泉式部,是以其父和泉守,和其夫式部大丞的官位合起來稱呼。
紫式部的女兒大弐三位,是以其夫和她自己本人的位階合起來稱呼。
怎么組合主要看當(dāng)事人,以及當(dāng)時的具體情況。
3、召名:候名派生的一種女房稱謂。
女房出仕后宮或公卿家、將軍家,也是有地位高之分的。謂之上臈,中臈,下臈。
其中又可細(xì)分為大上臈,小上臈等。
臈位的高低,由多種方式確定,首先是出身。
比如說公卿(三位以上)之女,親王之女,幾乎都是上臈。
四、五位殿上人之女、陰陽家(安倍)、神官之女,一般是中臈。
至于國守之女,六位以下出生之女,多是下臈。
再次是本人的職務(wù)和際遇,比如紫式部之女大弐三位,紫式部本人因?yàn)楦感种皇橇恍」伲灾皇窍履棧ɑ蛟S因?yàn)槠洳艑W(xué)之故給到了中臈),但其女嫁給了公卿之子(夫二位),又做了后來天皇的乳母,雖然二婚的丈夫官階不高,但紫式部之女仍有三位的位階,所以是上臈。
平安時代確定女房臈位時,慢慢行成了一種慣例,一般從候名中用的父兄官階上就能判斷高低。
比如說女房叫大納言中納言左衛(wèi)門督的,肯定是上臈。
叫中將少將少納言的多半是中臈,如果叫小督呢,小宰相呢,說明父兄兼任了參議(在四位中的重要官職),所以比臈高一點(diǎn),是小上臈。
其他的侍女就是下臈了,但如果候名用到了官名,比如侍從、或是以國名命名(多表明是國守之家出身),那么就是下臈中位置又比較高的了。
另外,如果叫命婦,那么肯定是中臈女官。
如果叫一條二條近衛(wèi)X小路之類的女官,比如押小路女房之類的,一看就是藤原各分家出身,那么不是上臈就是小上臈。
但是,這個只是慣例,不是一定之規(guī)。
而且跟據(jù)出仕地點(diǎn)有所浮動,比如說,一位叫少納言的女房,如果是跟著皇后入宮的,一般是中臈。但是如果只是去退位上皇、內(nèi)親王、女院那里的冷衙門,或許就只是下臈中的高位。
但如果這個上皇是掌實(shí)權(quán)的,那么也有可能是中臈。所以是大致規(guī)矩如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源氏物語》中出現(xiàn)的各種女房稱呼,熟悉的人就很清楚其身份高低了,比如說紫姬的乳母叫少納言,那么是中臈女房中比較低的位置,很符合其親王庶女乳母的身份。
王命婦,命婦本是中臈,但加了王字,說明有皇室血統(tǒng),因此可能是小上臈或上臈,也符合藤壺中宮親信的地位。
至于源氏的侍女右近,原來是其情人夕顏的侍女,夕顏是三位中將之女,右近多指其父兄為右近大夫之類的六位官員,其女大約就是以下臈身份來服侍夕顏,所以源氏會讓她做捏腳這種相對下等的事。有一個細(xì)節(jié)是,夕顏還有一位侍女叫三條,在右近面前象個土包子。
其實(shí)從名字認(rèn)真細(xì)究起來,三條應(yīng)當(dāng)是出身較好的侍女,但因?yàn)殚L期生活在鄉(xiāng)間,已粗鄙不堪了。
因?yàn)椤笆堂c臈位對應(yīng)”這種慣例,又漸漸派生出一種稱呼方式,參考了官位的稱呼,謂之“召名”,意思是召你來當(dāng)女房,雖然你爹你兄就算并不是中將少將之類,但主家得給你中臈的待遇,所以仍會授與你“少將”“中將”的召名。
某種意義上,召名成為了一種女房等級的劃分標(biāo)志,或者說是準(zhǔn)官位。這種召名在院政時期、幕府時期出現(xiàn)得很多,即是給女房授局之時,會像官位一樣把召名指派給你,讓大家清楚你的地位。
例如著名的歌人建禮門院右京大夫,這里出現(xiàn)的就是召名,其本名大約為藤原伊子,其父當(dāng)時推測只是六位的小官,她按出身應(yīng)屬下臈女房,但因其才名被召入中宮建禮門院處擔(dān)任女房,所授右京大夫之召名,大約等于五位以上命婦的地位,是典型的中臈。
女官召名的盛行,還有一個原因是武家興起之時,大多數(shù)掌權(quán)者的官位并不是很高,比如北條時政,到死也就是從五位下的國守職,初封征夷大將軍也不過只是四位左右,府中的女房也就不可能全是貴族出身了,但是要支起與宮家相對應(yīng)的一套府內(nèi)架構(gòu),女房還是要有的,只是這個時候很多就采用召名了。
之后出現(xiàn)的大納言局,中納言局,民部卿局,基本都是召名,只代表女房的高低身份,不代表其父兄真實(shí)任職。
而且因?yàn)槲浼依碚撋鲜潜裙乙活^的,所以大納言這一女房的召名,在后宮為大上臈或上臈,在武家一般只是中臈,各種民部卿、式部卿的地位,也是如此。
不過,這種召名也不是嚴(yán)格對應(yīng)臈位的,比如綱吉時期的公家出身的右衛(wèi)門佐,這是一個典型的中臈召名,但本人卻是上臈御年寄。
4、居所尊稱類:此項(xiàng)下又分成幾種:
a\后妃類
如前面的枇杷殿皇太后的敬稱,宮中常呼藤壺(院)女御,淑景舍女御、桐壺更衣等等。
均是以后妃所居殿、院名為號。
這種稱呼是半官方的別稱,過幾年這個殿換個人住,又會用這個稱呼代稱其他后妃。
后妃類還有一種外號式的別名和代稱,比如說”大中宮“,如藤原道長女藤原威子,嫁給自己的外甥后一條天皇為后,因?qū)m中別無任何妃嬪,所以被稱為大中宮。
還有“大齋院”選子內(nèi)親王,因?yàn)楫?dāng)了近六十年,經(jīng)歷五代天皇的齋院,所以稱之為大。
一般后世提到這兩個稱呼,都是專指這兩位女性。
b\院號類
身為女院的女性,前面所綴的地名是其院號,并非其住所。
如八條院,如安嘉門院。
X院原是對于太上天皇的敬稱,后來延用到女院(女院可以理解為太上天皇級別的女性)。
這種是官方稱呼,一輩子不變。
c\貴人正妻,重要妾室類
主要指居所位置,或是來歷.
這里面又分兩類,
一種是普稱,比如御臺所,就是指將軍正妻。
一種是特定人的代稱,比如筑山殿,淀殿。
筑山乃是家康當(dāng)時居城岡崎市的某處,家康夫人應(yīng)當(dāng)是住在這里,故行文時為示尊敬,以此呼之。
但是這類代稱、別稱并不是一輩子不變的,還可以同時有別的別稱,比如筑山殿又可稱駿河御前??椞镄砰L的正妻齋藤歸蝶,因?yàn)樽悦罎鈬鴣?,故又別稱濃姬。
d\官方正式稱呼類
如北政所、大(北)政所,北政所此呼最初來源是北之方,三位以上公卿的正室都可尊稱北政所,后來經(jīng)歷官方確立為關(guān)白正妻的稱號,關(guān)白之母為大北政所,這是官方稱呼,一輩子不變。
e\女房、妾室類:
宮中女房比較高位的中上臈者,可以在宮中有自己非常小的獨(dú)立居所,稱之為局,因此女房、女官也可稱為XX局,這樣的稱呼主要在平安后期出現(xiàn),XX可以是位階,比如中山一位局(明治天皇生母),也可以是居所,比如長橋局。
如前所說,這個“局”的稱呼在幕府時代之后,一般和女房的召名結(jié)合起來。
比如平安時代的女房稱為少納言,到了幕府時代之后,則為少納言局。
意思是一個部屋中位置最高的女性。
將軍側(cè)室們一般最早也是女房身份出現(xiàn)的,所以也稱XX局,一般都是上臈,但這個XX局起名就相對隨意,比如茶阿局,比如西鄉(xiāng)局,局的稱呼一般是非官方的,可以改變。
一般來說,從將軍家女房的局名也是可以看得出這些女性的身份高低的。
比如說以官職召名相稱的女子,少將局民部卿局,中臈。
為將軍生了兒子的一般XX御方,或者直接叫上臈局,肯定是上臈啦。
生女兒的女房,中臈居多,混得不好失寵生了女兒的也有下臈。
以將軍家正夫人(御臺所)陪嫁而來的公家女子,被稱為上臈御年寄,雖不掌實(shí)權(quán),但是為上臈。
試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春日局。
德川家光的乳母齋藤福,到家光當(dāng)上將軍后,確立了大奧制度,被稱為將軍樣御局,是上臈待遇的女官。但后來需要代表家光與天皇會面,實(shí)際上以齋藤家女兒的身份是不夠參內(nèi),于是就以其母族方面的親戚、三條西內(nèi)大臣義妹(猶妹)的身份,改了個名字叫三條西福子參內(nèi),天皇賜三位位階及“春日局”名,其實(shí)也頗值得玩味。
首先春日局多是足利家(室町幕府)將軍乳母的召名。但前面的幾個春日局不是父家出身二位公卿,就是老公是幕府管領(lǐng)家的高位,因此一直到戰(zhàn)國時代,春日局在公家,多上臈中偏下女官的召名。
在德川幕府這邊,卻變成了中臈女官的召名。
天皇用這個稱號來賜給身為中等武家人,卻以假公家女參內(nèi)的家光乳母,頗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滋味。后來家光外甥女當(dāng)了明天正皇,春日局很快得到了一個二位的位階,從此到死都讓別人稱自己為二位局了。這里面的較勁微妙意味,是頗有趣致的。
?。硗?,在平安時代早期,還有一種類似的稱法,稱高位女官為XX町。局町兩詞常聯(lián)用,其局在宮中多指小空間房間,町一般指比較大的空間(一百平方以上),比如文德天皇更衣(類似于中國的嬪)紀(jì)靜子稱三條町,因?yàn)樗蠹{言的宅子住在三條,如著名的歌仙小野小町,但后來XX町的用法在平安中期以后很少出現(xiàn),大抵是宮內(nèi)流行的風(fēng)氣是把面積分割越來越小,所以大家都流行稱XX局了)。
5、改名(源氏名):
武家的低級侍女因?yàn)樵缓寐?,進(jìn)入大奧后一般會改稱一個文雅的名字,這個名字多從《源氏物語》中來,被稱為源氏名。
源氏名多由大奧管理者這樣的身份賜下,屬于公共名稱,比如叫“梅枝”(源氏物語章節(jié)名)的侍女,很可能在不同的時代前后有數(shù)十人。
于是這個時候,就出現(xiàn)一個有趣的事了。
低級侍女中也可能因?yàn)槭褂迷词厦霈F(xiàn)叫“桐壺”“藤壺”“明石”的,因?yàn)樵谥形姆g后的語境不容易區(qū)分。這時候請一定不要和前面“4”所說的貴人居所尊稱類混在一起……
PS:源氏名發(fā)展到后來,更成為色情行業(yè)工作者公用的藝名。
那時候叫“柏木”“夕霧”“夕顏”“玉鬘”的吉原游女,還真是不少(他們男女不分的,覺得好聽就拿來用……)比如著名的花魁夕霧太夫(太夫、格子、散茶,座敷持者,是妓女們的位階稱號,類似于現(xiàn)在相撲界的橫綱、大關(guān)),就是源氏名。
6、戒名(法號、法名)類
華陽院就是這一種
戰(zhàn)國時期一般貴人都會出家,無論生前生后,出家后的戒名有統(tǒng)一格式,為寺院名+道號+戒名+位號。
寺院是分等級的,首先是院殿號,也就是說你生前捐贈比較多、比較大的寺院的的名稱。
最初這個院殿后基本是皇族用的,相當(dāng)于謚號,后來到戰(zhàn)國時期非常流行,是大名都用(最初一定是你捐的這個寺院,或者是生前就有遺愿說我修了這個寺院,雖然小,但以后我就葬在了。到了后來就不一定了,許多亡者的院殿號并沒有真實(shí)的寺院對應(yīng)),再后來這個院殿號就泛濫化了,也可以是出家的寺院名,平民百姓也可以例用。原本次一等的庵號,就是小一點(diǎn)的寺院號,反而很少有人用了。
對于女性貴人生后,稱呼她們,一般會用戒名的簡稱,比如家康祖母“華陽院殿玉桂慈仙大禪尼”,就簡稱華陽院。
但在她們生前,也會用XXの方的稱呼,就是XX夫人的意思,至于這個XX,可以是名字,可是代稱,就隨便取了。
如果筑山殿真名真的叫阿鶴,叫她阿鶴之方也不是不可以。
麻煩的是一個人可以多次出家,所以還有多個戒名。
后世對于扶桑戰(zhàn)國時期著名女性的稱呼,一般會從其眾多代稱中選出一個最普及的。
比如淀殿,官稱淺井菊子,小名茶茶,秀吉死后出家在大廣院,被尊稱為大廣院,戒名有“大虞院英嚴(yán)大禪定尼,大虞院花顏妙香,大廣院殿英嵓“等三個。但是人們說得最多的,還是淀殿、二之丸殿、西之丸殿。
其實(shí)這事?lián)Q到中國就好理解了,一般說蘭貴人都知道是誰,但通用的是慈禧,其實(shí)可能人家大名叫葉赫那拉杏兒,晚清說懿貴妃都知道是誰,宮里還有叫她西邊主子、樂壽堂主子的,朝廷升平署檔案里直呼其半官方稱呼為老佛爺,但官方行文中她是孝欽后。后世通稱哪一個,無非是看大家熟哪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