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結(jié)成味,久蓄氣芳!開篇詩道罷,書接前文。且說東夷首領后羿,當初率領族人從東夷屬地鉏遷至夏后氏屬地窮石,與當?shù)叵娜送ɑ?,由此形成有窮氏。因聞太康失政,夏民大怨,由是便取得部族及夏民擁載,決心奪取夏朝政權。這一日,聞報太康遠離都城出外田獵,由是聚集部眾,領兵五千,提前作好埋伏,攔截太康歸路。太康游獵歸來,見是后羿攔路,哪里敢與其交鋒?當即驚慌不已,二話不說,回馬落荒就跑。但后羿乃是天下神射,焉肯放他逃脫?遂拔出利箭,張開大弓,將太康射殺于十里之外。由是后羿引兵進入夏都,就此控制朝政。
后羿雖然殺了太康,但恐民心不附,不敢公然稱王。乃立太康三弟仲康為傀儡王,自己則回有窮國,以夏國太上王自居。然而天長日久,后羿自持善射,以為天下無人不服,也驕奢淫逸起來。攝夏政三十年后,便每日沉溺于游獵之中無法自拔,又步太康后塵。少年國相寒浞就中看出便宜,便始培植個人勢力,每欲除掉后羿,自己取而代之。寒浞乃是伯明氏后代,祖先是為黃帝車正寒哀。因寒哀為黃帝駕車與蚩尤大戰(zhàn),因而立有戰(zhàn)功,黃帝便將其封于寒地(今山東濰坊),族人后來便以寒為姓。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因父母從小驕慣,任由胡作非為。搶人東西,打鄰罵舍,視為家常便飯,且又仗著體壯力大,十幾歲時便就攪得四鄰不安。族人紛紛狀告于其父母,父母喚子責之,寒浞竟將父母捆綁起來,照樣出去為非做歹。鄰居告到侯國,國君族長聞而大怒,令將寒浞驅(qū)逐出境,永遠不準其再回寒國。當時寒浞只有十三歲,被逐之后并無絲毫悔意,也不與父母作別,走出寒國,頭也不回。
寒浞離開故土,聽說有窮國君后羿曾以一己之力攻占夏朝國都,現(xiàn)為太上王之尊,便覺后羿是個英雄,決定前去投奔。途中借宿于山林,那柴院主家卻是一位奇人,因喜愛寒浞聰明伶俐,便收他為徒。經(jīng)過年余,寒浞倚仗絕頂聰明,學會一身高超武藝,甚至青出于藍。寒浞醉心去投后羿求取功名,武藝既成,便欲辭別師父上路。但又恐師父再收別人為徒,便在進山打獵時尋到毒草,回家后下在鍋中,將師父全家毒死。然后搜刮師父家中財物,放起一把大火,將師父全家及房舍一起燒掉,踏上浪蕩江湖之路,一心要出人頭地。
數(shù)年之后,寒浞輾轉(zhuǎn)來到夏都斟鄩,在城里露宿十幾日,終于找到機會,見到后羿出獵歸城。寒浞便以自己聰明才智及伶牙俐齒上前自薦,很快贏得后羿青睞。也是前世緣份,亦所謂臭味相投,后羿見寒浞武藝高強,又乖巧伶俐,便不顧大臣反對,即將寒浞留在朝中,并認其為義子。寒浞知道,若想在此長久立足,必須改掉以前惡習,于是處處謹慎小心,施展各種手段,以博取后羿信任。與此同時,又廣交朝中權貴,努力減少對立之敵。于是此前反對者皆都轉(zhuǎn)向,反說寒浞勇武過人,是為干國忠良。后羿大喜,便命其在軍中為將。寒浞多次參加對外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受獎。從軍不到一年,就為國中大將,遠近聞名。
這時有窮國所屬方夷反叛,停止向有窮國納貢。后羿派寒浞領兵征討,大獲全勝,方夷重新歸順。后羿乃拔寒浞為左司馬,并賜以宗室之女,成家立業(yè)。此后寒浞多次升遷,只二十余歲,便成朝中主政大臣。后羿有寒浞相助,由此腐化墮落,不問國事,只一味貪戀女色美酒,又好巡游打獵。寒浞趁機結(jié)黨營私,發(fā)展勢力,同時駕空后羿。因知后羿好色,便從各地挑選許多能歌善舞美女,入宮陪伴作樂;又見后羿好酒,便讓各地進獻美酒,以供義父享用;更知后羿喜歡打獵,便從各地挑選數(shù)十匹良馬,供義父出獵時騎乘。還培訓上百名打獵高手,以供義父調(diào)用。后羿大悅,對諸臣說道:“天賜寒浞,是我有窮之福也?!贝蟪嘉淞_、伯因、熊髠、尨圉等人見此,皆謂寒浞是將大王引向亡國之路,于是紛紛建議后羿,請將寒浞免職治罪。后羿聽罷搖頭,笑道:“卿等此言謬矣。我待寒浞,勝過親生之子,其怎會害我?”由是不聽眾人勸告,依然重用寒浞,沉醉于享樂游獵。眾臣隨后羿出生入死數(shù)十年之久,此時全都心冷,乃相顧嘆息道:“有窮國休矣!我等未知死所也?!?p> 后羿三十一年,不顧群臣反對,拜寒浞為相,命其總攬朝政,自己則放心淫樂,幾乎每日出城游獵。便說這一日,后羿乘坐馬車外出巡游,忽在野外看見一位迷人女子,直長得天香國色,天下無雙。那女子正在林中采摘野果,見到大王車駕駛過,急躲入林中,自小道逃回家中。后羿見之垂涎三尺,立刻命人調(diào)查姑娘家世,得知竟是諸侯后夔之妻,名叫純狐。后羿色令智昏,便殺后夔,強行將純狐搶入宮中,納為少妃。純狐雖對后羿十分不滿,卻不露聲色,表面對其百依百順,卻暗地勾引寒浞,與其私通,以圖報仇。寒浞此時有妻有妾,并生二子;素常并不貪戀女色,但為篡權奪位,便對純狐情有獨鐘,亦愿與其通謀。
純狐乃與寒浞合謀,在三年之內(nèi),陸續(xù)害死后羿親信大臣武羅、伯因、熊髠、尨圉等人,朝中大臣幾乎都成寒浞死黨。寒浞由此膽壯,出入后宮,毫無顧忌,已經(jīng)不以后羿為意。不久在與純狐通奸之時,卻被后羿突然回宮,捉奸在床。后羿盛怒之下,拔劍欲殺寒浞,繞床追逐。后羿雖系戰(zhàn)神,但因常年耽于淫樂,又兼當時大醉,便不是寒浞對手。三轉(zhuǎn)兩繞,反被寒浞奪過寶劍,將后羿殺死在寢宮榻上。寒浞既殺后羿,又因朝中都是自己心腹,便即升殿,宣布后羿諸項罪狀,自立為王,國號為寒。更立純狐為正妃,改年號為寒浞元年。
列位看官休驚!便說民間傳說中嫦娥人物,其實是以純狐為原型,就謀殺后羿之事,因而被塑造出來。因純狐先嫁后夔、再嫁后羿,最后嫁給寒浞,不合民間審美觀點,故此只說嫦娥乃為后羿之妻,隱去其他兩樁婚史。有史籍記載,純狐容貌甚美,發(fā)色稠黑,光可鑒人,故此一代戰(zhàn)神后羿為其所迷。寒浞奪權之后,便將都城遷回故鄉(xiāng)寒地,在云臺山上建造宮殿,以與純狐雙宿雙飛。因自為寒國之主,便名其宮為廣寒宮,取“寒浞之宮”意也。又說每當月圓之夜,純狐就會在云臺山上觀星占月,并依據(jù)天象,為寒浞占卜天下大事。
另據(jù)史書記載,寒浞即位之后,便殘酷屠殺有窮氏族人。乃吩咐手下,將后羿尸體剁成肉泥,又加入劇毒藥物,烹制成肉餅,然后賜于有窮氏族人。凡吃下此餅者,立即便被毒死;若是拒絕不食,便命士兵用亂刀砍死,其狀慘不忍睹。有窮族人恐遭殺害,紛紛逃往邊遠地區(qū),留居國中者也都隱姓埋名,投靠諸侯門下。從此中原地區(qū),有窮族人遂絕。后羿時為有窮國主,只是攝行夏朝之政,夏后氏依然稱帝。當時仲康已死,夏后相在位。寒浞雖然殺死后羿稱王,但不敢有絲毫大意,知道己所占之地,不過只是夏朝半壁江山;夏朝不滅,自己王位就難坐穩(wěn)。于是一邊清除國內(nèi)有窮族勢力,一面調(diào)兵遣將,對外做好防范,以御夏后相聯(lián)合諸侯來伐。果然不出所料,次年春天,夏王相便聯(lián)合斟鄩、斟灌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國。由于寒浞早有準備,兩軍對峙月余,夏后相及諸侯聯(lián)軍戰(zhàn)之不利,最后無功而返。
話說夏后相攻寒不勝,退回夏都帝丘,其后勵精圖治,陸續(xù)征服淮夷、風夷、黃夷等東夷部族,重組部落聯(lián)盟,再振雄風。寒浞亦保持頭腦清醒,并未因夏軍退去放松警惕,繼續(xù)征招青壯年入伍,加強軍事力量,時刻做好戰(zhàn)爭準備。為爭取民心,還對國內(nèi)平民實行削富濟貧、減輕賦稅等一系列政策,使部族人民生活逐漸得到改善,國勢也逐漸富強。寒浞原配夫人姜蠡,乃是九黎蚩尤氏后人,魁梧健壯,武藝絕倫。當年寒浞領兵征討東夷,二人在戰(zhàn)場上相識,互相愛慕,姜蠡便率本部族投降。寒浞得勝回朝,后羿親自為其二人主持婚禮。姜蠡生有二子,長名寒澆,次名寒戲,都具天生神力,勇猛善戰(zhàn),十幾歲時就始領兵。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十年過去,已至寒浞十一年,夏后相十九年。此年春正月建寅,寒浞先下手為強,忽發(fā)舉國這兵西征,并命二子為先鋒,向夏朝領地發(fā)動突然襲擊。因是偷襲,夏后氏族民毫無防備,寒國由此一戰(zhàn)獲勝,不僅掠奪大批財物,還捉獲許多百姓牛羊以歸。寒浞班師,將俘虜全都賜給大臣為奴,更加堅定滅夏決心。由是全力備戰(zhàn),決定選擇適當時機,向夏王朝發(fā)起全面進攻。十二年秋,寒浞再次出征,兵分三路。命長子寒澆率主力攻打斟灌氏弋邑,自與次子寒戲佯攻夏都帝丘及斟鄩氏,使其各不相顧,不能救援。結(jié)果斟灌氏被寒澆軍擊敗,弋邑陷落,首領姒開甲帶領殘部,退守斟灌都城。
此番大戰(zhàn),寒國雖然獲勝,但也損傷慘重,許多青壯年都死在戰(zhàn)場。寒浞決定暫時罷兵休戰(zhàn),養(yǎng)精蓄銳,以利再戰(zhàn)。乃封長子寒澆為過王,鎮(zhèn)守過邑;封次子寒戲為弋王,鎮(zhèn)守弋邑。夏后相此時本應組織兵力反擊,但被寒國強大攻勢嚇住,不敢組織進攻,而是下令加強邊境城邑防守,給寒國留下休養(yǎng)生息良機。寒浞十八年,寒軍經(jīng)過六年休整,勢力再舉。寒浞再次調(diào)集軍隊,仍命寒澆為將,率主力部隊攻打諸夏。斟灌氏姒開甲率軍迎敵,誤中寒澆埋伏,無力突圍,終與部眾全部戰(zhàn)死。寒軍由此攻占斟灌城,百姓幸存者皆被捆索為奴。
寒澆乘勝進軍攻打斟鄩氏,斟鄩氏首領姒木丁率軍出迎,雙方乘船戰(zhàn)于濰河。當時濰河水深流急,寒澆派出數(shù)十名水手潛入水下,鑿穿姒木丁戰(zhàn)船,乘敵混亂上前攻殺,夏軍大部落水淹死,姒木丁也在混戰(zhàn)中被寒軍所殺。由是斟鄩氏滅亡,部民大部淪為奴隸。斟灌氏與斟鄩氏兩大諸侯既滅,夏王朝左膀右臂已折。寒浞便兵分三路,圍攻夏都帝丘。夏后相率城中軍民拼死抵抗,終因勢單力薄,被寒軍攻破帝丘。寒浞下令屠城,無論城中臣民還是夏后相及其族人,皆被寒軍殺死,宮室內(nèi)外血流成河。至此夏朝滅亡,亦可謂喪于后羿之手。
寒浞以為已將夏后氏子孫斬盡殺絕,由此便不作防備。但未曾想到,夏后相妃后緡正懷身孕,卻乘亂從城墻下水洞爬出,逃出生天。后緡本是有仍氏之女,出城之后便即扮成農(nóng)婦,逃回母家有仍(今山東濟寧)。至寒浞二十一年,后緡在有仍生下一男,取名少康,就此留下復仇之種。少康在外祖父家長大,后為有仍國牧正。不料身份泄露,寒浞聽到消息大驚,立派寒澆帶人前往有仍抓捕。少康在有仍國主掩護下得以逃出,前往故都有虞避難。
少康十八歲時,被有虞國君虞思招為女婿。虞思賜給虞城倫邑,又賞良田十頃,士兵五百名,以為陪嫁。少康不忘父仇以及亡國之辱,自此刻苦習文練武,廣交勇士賢臣,為復國積極準備力量。寒浞五十五年,少康時年三十五歲,夏朝老臣伯靡逃亡有鬲,得知少主消息,乃暗中聯(lián)絡殘存斟灌、斟鄩氏族人,率眾投奔少康。有仍、有虞兩國聞知,亦各出部眾相助,少康由此組成一支復國大軍,公開向寒國宣戰(zhàn)。兩年之后,少康復國大軍攻打寒澆封國,攻占過城,殺死寒澆。再過兩年,少康三十九歲,命長子姒杼領兵攻打弋邑,打敗并殺死寒浞次子寒戲,收復弋邑。兩大封國既克,繼又乘勝而進,勢如破竹,收復中原大部地區(qū)。
寒浞六十年,少康集合夏后氏舊部諸侯,進軍攻打寒浞老巢鄩都城。此時寒浞已年近八十,無力征戰(zhàn)廝殺,只好躲在深宮茍延殘喘。部下見大勢已去,為求自保,突然反叛倒戈,殺入宮中,生擒寒浞,開城投降,將寒浞獻給少康。少康自然不會客氣,下令將寒浞處以極刑,同時命令滅族。于是在其父被殺四十年后,再復夏后氏社稷,史稱為“少康復國”。列位看官!寒浞自二十歲推倒暴君后羿,成為整個華夏大地共主,以天子之威君臨天下,竟達六十年之久,亦可謂一代雄主。因后世史書皆為儒家所寫,不肯承認這位弒主之臣所建王朝,故對寒國之事未入正史,記載不詳。但在《萊州府志》記載中,卻記其曾歷二十年之功,在萊州過西村直至寒亭高嶺,曾修筑一道海防大堤,造福后世夷民,迄今仍有遺跡留存。
縱觀寒浞一生,從被部族拋棄流亡,憑其過人智慧,博取霸主后羿信任;十七歲為相,二十歲奪取國君之位,四十歲攻滅強敵,結(jié)束天下二分局面,成為天下之主。為君王六十年,天子四十載,并修筑海防大堤,造福后世。寒浞此生,可謂比曹操還要傳奇。其雖然君臨天下四十年之久,但因不被后世史家承認,而寧謂“天下四十載無王”,實在是掩耳盜鈴,令讀史者無語。只因后羿已成射日英雄,妻嫦娥亦成家喻戶曉神話人物,寒浞便只能扮演反派,成為迫害英雄美女之卑鄙小人。卻不知后羿之妻純狐,亦便是嫦娥原型,本是被后羿強搶,且有殺親之仇,這才與寒浞聯(lián)手,誅仇殺恨。如此說來,寒浞反倒是正義之師也。近聞有些歷史學者,主張將后羿與寒浞一同作為東夷部族首領,重加定位,還其本來面目。理由是謂:在與夏王朝長達數(shù)十年戰(zhàn)爭之中,這兩個東夷英雄,畢竟也曾各自努力,促進東夷文明與華夏文明交流。并對中華文明史發(fā)展,同樣做出極大歷史貢獻者,不可使其永遠湮沒。
復說寒國滅亡之后,其族人有幸免于難者,就此一路南遷,分散至徐州寒山,蘇州寒山,江西贛江、余干,在東海之濱各地都曾留下蹤跡。上古之時,“寒”又寫作“干”,此也是江西余干等地得名由來。后至殷商時期,寒國遺民在江蘇臨淮一帶建立干國;至周朝建立,復又南遷揚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再次建立干國,囊括今江西東北、浙江西部、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可謂泱泱大國。干國并為爭奪江南霸權,與吳國百年戰(zhàn)爭,極為慘烈。
當時春秋各國皆有規(guī)定,男子非成年不得從軍。而干國特有風俗,男女一旦成年,便需鑿下門齒,相互交換,以為定情信物。故當吳、干兩國戰(zhàn)爭進行到最激烈時,干國人既是幼年童子,也鑿下門牙以示成年,從軍投入戰(zhàn)爭。無奈干國軍力人才,皆遠不是吳國敵手,百余年后,終于被其吞滅。吳國自夫差為王,短暫奪取春秋霸權,又被越國吞滅,干國遺民遂成為越國子民,混居融合,成為“干越”一支。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南征百越,干越正式被納入華夏民族。而其先祖,卻可一直上溯到夏朝之初,便是寒浞這位傳奇英雄。
寒國六十年史實被儒家湮沒,著實可惜。與此相反,少康光復夏朝,重登天子之位,卻被史家大書特書,并被譽為“少康中興”,流傳四千年而不衰。在其逃亡及復國過程之中,且有極多傳說軼聞,妙趣橫生,卻也難辨真假。由此便摘錄數(shù)則,供列位看官自行分辨可也。其第一大軼聞,便乃是杜康造酒由來傳說。相傳少康落魄流亡之時,曾做過很久時間廚師,偶然發(fā)現(xiàn)糧食放久后會產(chǎn)生漿水,就口嘗之,甚為甘美。少康便反復鉆研試驗,終于研究出中國原始釀酒之術,成為釀酒業(yè)始祖。而少康便封杜邑,便是杜康。中國具有悠久釀酒歷史,有據(jù)可查,并非野史軼聞。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已有象形字“酒”,到至周朝,釀酒技術已有相當水平?!对洝?、《周禮》中都曾記載釀酒過程,漢代成書《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更詳細記述黃帝與岐伯討論釀酒情景。唐代時更有《酒經(jīng)》流傳于世,其中說道:“王績追述焦革酒法為經(jīng),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便將杜康名列為造酒初祖。
第二大軼聞,便是關于寒王墳。傳說少康復國之后,便在斟灌故城建起一座大禹廟,以祭祀斟灌、斟尋氏被寒浞所殺夏禹后裔。并在禹廟對面建起一座寒浞冢,四周用鐵鏈鎖住,是讓寒浞在九泉之下,也要向夏禹子孫賠罪。清嘉慶《壽光縣志》記載:“寒浞冢,在斟灌故城東北隅百步許。按《竹書紀年》,夏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澆率師滅斟灌,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弒帝。伯靡出奔鬲,自鬲帥斟尋、斟灌之師以伐浞,寒浞為伯靡所殺,遂瘞于此也?!睍r隔數(shù)千年,雖然斟灌故城及寒浞之冢已不復存在,但當?shù)匕傩斩谙鄠鞑唤^,仍將此地稱為寒王墳。今山東濰坊寒亭區(qū)冢子后村以南,還能看到另一個寒浞冢,墓冢高有六七米。而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還曾高三四丈,廣數(shù)百尺規(guī)模,甚是巍峨壯觀。
在今煙臺萊州境內(nèi),并有一條浞河,據(jù)清乾隆二十三年《掖縣志》載:“浞河,城西六十里,世傳寒浞所鑿,俗名濁河?!变泛觾砂?,有五個村子緊挨在一起,分別稱為小浞河村、浞東村、浞西村、浞南村、浞李村。此謂寒浞之名,至今仍影響當?shù)孛Q設置。王莽時期,為標志古寒國廢城,曾在其舊地設置“寒亭”,唐代曾設立寒水縣,至今仍有寒亭區(qū)??h邑名稱沿用數(shù)千年歷史文化現(xiàn)象,在國內(nèi)實屬罕見。寒浞知此,亦可謂永垂不朽矣。
第三大軼聞,便是在少康復國期間,曾用一位間諜,名叫女艾。因少康立志奪回天下,又擔心不敵寒國實力,便派女將軍艾去偵察寒澆虛實。女艾接受任務,便喬裝打扮來到寒浞統(tǒng)治中心過城,打探消息,了解軍情。更為少康提供寶貴情報,建議進兵最佳時機。少康由是迅速出兵,一路勢如破竹,攻克舊都,誅殺寒浞,奪回王位,建都陽夏。女艾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也是世界史上最早有記載之女間諜。少康在實施間諜戰(zhàn)同時,并命子季抒在弋地制造動亂,以迷惑騷擾寒戲。由此說來,撓兵之策,祖師亦是少康。歷經(jīng)二十年辛苦經(jīng)營,直待羽翼豐滿后方正式打出復國旗號,對寒浞公開宣戰(zhàn)。則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韜光養(yǎng)晦大略,越王句踐恐怕亦要將原創(chuàng)版權讓給少康矣。
閑言道罷,書歸正本。至此,距太康失國九十五年之后,少康正式完成復國偉業(yè),建都綸城,重建夏后氏統(tǒng)治。有鑒于太康失國慘痛教訓,少康復國后兢兢業(yè)業(yè),勤于政事,從不敢有絲毫懈怠驕縱。少康同時深知,盡管寒浞已經(jīng)伏法,但有窮氏等東夷部落對夏國仍有抵觸,為此積極籠絡,化解誤會,終于贏得東夷臣服。于是漸漸恢復禹、啟之時疆土,并大大拓展,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東至河南、山東、河北三省交界,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區(qū)域地理中心,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數(shù)年之間,夏國域內(nèi)局勢安定,各部衷心擁戴,朝政民事蒸蒸日上,重現(xiàn)興盛之象,便稱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夏朝,封庶子姒無余于越(今浙江紹興),以祀奉大禹之墓,此便是越國啟端。自此國中無事,天下太平。只說少康在位二十一年,壽終正寢病死,享年六十余歲。眾臣大悲,乃為天子舉哀,葬于陽夏,復擁少康之子姒杼繼承后位。姒杼在隨同父親少康征戰(zhàn)期間,知道東方諸夷不服夏朝,為鞏固東方勢力,由是即位不久,便將都城遷至老丘,即今河南開封附近是也。老丘此后作為夏朝國都,長達二百一十年之久,成為古都開封在中國城市發(fā)展史上,至為光彩華麗一頁。迫于夏朝國力強大,東夷諸部只得前往夏都老丘,朝拜夏王,并受任命,自此夏、夷部落漸漸融合。由是制造武器兵甲,討伐沿海東夷,獲取九狐之地,版圖擴張到東海之濱。夏后杼在位期間,國力達至鼎盛,夏人尊重,為其舉行報祭。
姒杼在位十七年死,子姒槐繼位。沿襲父親治國之策,發(fā)動九苑之戰(zhàn),先后征服淮泗之間九夷,使夏朝版圖更向東南沿海擴張。數(shù)戰(zhàn)之后,畎、于、方、黃、白、赤、玄、風、陽九夷來朝,姒槐就此實現(xiàn)父祖中興遺志。雖然夏朝中興短暫,在姒槐之后便即逐步?jīng)]落,但少康、姒杼、姒槐祖孫三代勵精圖治,令周邊蠻夷來朝,實乃華夏之傲,蓋世奇功。此盛世局面,其后兩千余年間,漢武帝都沒能做到,直到盛唐時期,方才再次重現(xiàn)。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自姒槐之后,夏朝國政平平,并無可記者。姒槐逝后,子芒繼位;芒逝后,子泄繼位。期間東夷族與華夏族逐漸同化,夏后氏開始向西發(fā)展,并對歸附夏室方國部落封土賜號,諸侯制自此起始。夏后泄逝后,子不降繼位,多次率兵征討西方九苑;不降死后,弟扃繼位;夏后扃死,子廑繼位。廑繼位后不久病死,不降之子孔甲繼位??准缀檬鹿砩?,且多淫亂,由是除華夏族與東夷族外,不少方國始對夏室產(chǎn)生不滿,漸漸離心。夏后孔甲,乃是夏少康之后第八代國君。其父不降當政五十九年,在位時間最久;按照夏朝世襲制,不降本應傳位于孔甲,使為第六代國君。但因孔甲性情乖僻,喜好鬼神,整日不務正業(yè),一心耽于打獵、占卜,故對王位漠不關心。不降見此,便禪位給弟扃。姒扃執(zhí)政十八年,政績平平,死后由子廑繼承王位。姒廑更無治國之才,又逢連年大旱,百姓餓死病死無數(shù)。面對天災人禍,眾臣認為是因未立孔甲,違背天意所致,故在夏后廑死后復立孔甲。
孔甲繼位之后,即向天帝求雨。說來也巧,只設壇求雨數(shù)日之后,便即陰云密布,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旱情消除。舉國臣民全都泡在雨中跪拜歡呼,感念孔甲恩澤??准淄排c日俱增,亦更信有天神保佑自己,不必再費心治國理政。于是整日外出游山玩水,放鷹逐犬,不理國事。大臣雖然不滿,卻不敢言。這一日,孔甲與侍從來到河邊,忽見兩個龐大怪物浮出水面,并爬上岸??准撞恢耸趋{魚,剛想逃走,侍從叫道:“大王休懼,此乃天帝派來雌雄二龍,侍奉大王者也!”孔甲信以為真,極為興奮,忙命人擒住二龍,帶回宮中。
那雌雄二龍被擒入宮中,極為驚駭不安,暴跳翻滾,人不敢近??准字坏妹铌P入籠中,并傳命令,有能馴養(yǎng)此龍者,給予重賞,并賜高官厚爵。因鱷魚兇猛無比,兼且京中臣民皆都不識此物,數(shù)日過去,并無一人敢當此重任??准滓娔莾蓷l“真龍”已經(jīng)奄奄一息,心急如焚,暴跳如雷,卻又無計可施。便在此時,有大臣進言獻計道:“臣聞在東海之濱,有名叫劉累者,曾跟豢龍氏學過養(yǎng)龍之術。”孔甲喜出望外,急命遣使出京,速請劉累前來馴龍。正是:古人不識水中物,未知世間多少龍!欲知其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