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孔有德的主力正在攻打忠貞營防守的辰龍關、沅陵、溆浦一帶的消息后,朱亨嘉決定不救。
戰(zhàn)爭這種事,不能讓敵人牽著鼻子走。他打他的,孤打孤的。
既然孔有徳的主力去打辰州,那么長沙和衡州必然空虛。
朱亨嘉下令武勇侯嚴遵誥率伏虜侯劉文秀、副將陳友龍部四萬七千兵馬,沿著漣水,水陸并進,攻打長沙府的湘鄉(xiāng)、湘潭、醴陵,切斷長沙和衡州的聯(lián)系。
自己領著從廣西帶來的十一萬兵馬,再加上四萬何騰蛟殘軍,從祁陽出發(fā),浩浩蕩蕩直取衡陽。
何騰蛟的四萬殘軍成分復雜。最能打的是滇軍趙印選、胡一清部各三千人。這兩人本是云南將領,隆武帝命他們援救贛州,贛州失守后,本想回云南,結(jié)果云南又被沙定洲給占了。二人無枝可依,只得投了何騰蛟。云南兵能打仗,可惜不是何騰蛟嫡系,缺餉少糧的,二人只好時不時縱容部下?lián)屢稽c,軍紀不好。
朱亨嘉見二人能打仗,升二人做了總兵,命二人統(tǒng)率原何騰蛟標營覃裕春、姚友興、吳承宗部,各領兵一萬。又給二人補發(fā)了軍餉,派了鎮(zhèn)撫使,嚴肅軍紀。
剩下的兩萬殘軍,乃是逃跑將軍張先璧、盧鼎部下。朱亨嘉斬了這二人后,命楊輔臣整編其軍。
這四萬殘軍剛剛整編,暫時沒什么戰(zhàn)斗力。只能放在后軍,充充門面。
從廣西帶來的十一萬大軍,有六萬本部老兵,五萬大西軍降兵,頗是能戰(zhàn)。
朱亨嘉不救辰州,反攻長沙、衡陽的戰(zhàn)略,完全出乎清軍意料。這么多年了,大明朝多是被動防御,很少有人敢主動進攻的!
孔有德帶著大軍走后,長沙府守軍僅有一萬多。偏沅巡撫線縉、巡按吳達、副將全節(jié)、參將楊應元大驚失色,緊閉長沙城準備防守。
有不怕死的。副將馬雄主動請命,前往湘鄉(xiāng),迎戰(zhàn)明軍。
這位馬副將背后有人,人家義父是岳州總兵馬蛟麟。
當年何騰蛟派章曠領十萬大軍攻打岳州,馬蛟麟讓副將李顯功領五百騎兵出戰(zhàn)。五百人打得十萬明軍落花流水。
所以馬副將得了個結(jié)論,明軍,土雞瓦狗,不堪一擊耳。
他忘了,曾幾何時,他跟他義父一樣,都是明軍。尤其是他義父,當明軍時,慫人一個,降了清,立馬成了勇將。自從用五百人打敗了十萬人后,又有混成名將的趨勢。
一看有人主動請戰(zhàn),清偏沅巡撫線縉大喜。
“馬將軍,汝準備帶多少兵馬去守湘鄉(xiāng)?”
馬雄一想,俺義父打何騰蛟十萬人,只用了騎兵五百。俺也不能帶多,帶多了讓人小瞧。
“末將帶精騎五百便可?!?p> “哎呀,虎父無犬子,馬少將軍真有馬總兵之風也!”
線縉想了想,覺得五百人有點少。
“本撫撥給將軍精騎五百,外加步卒二千五百。來呀,取酒來。請將軍滿飲此杯,本撫在長沙等著馬將軍的好消息?!?p> 馬雄哈哈大笑,將美酒一飲而盡,雄糾糾、氣昂昂地殺往湘鄉(xiāng)縣城。
孔有德帶走了大軍,湘鄉(xiāng)城僅有一個守備五百兵。見馬雄帶著援兵來了,守備大喜,打開城門歡迎。
馬雄對守備說:“爾準備好酒宴,等本將打敗明軍后,犒賞三軍”。竟不守城,殺奔明軍而去。
他運氣不好,遇到的明軍前鋒是個狠人——-陳友龍,有個外號叫“五閻王”。
陳友龍有兩個特長:其一、跑得比馬快(善步走,日行三百里);其二、會剝?nèi)似ぃㄕ骼杵矫纾瑖L先登,破苗砦,執(zhí)叛苗則生剝之,為群苗所畏,呼為“五閻王”)。
歷史上,“五閻王”陳友龍,不僅對叛亂的土司狠,對清軍也狠。清軍招降他,他詐降進入靖州后,拔刀大呼砍清將:“身是陳閻王,為索汝頭來耳?!?p> 嚴遵誥知道陳友龍是個猛人,為了好好地招待清軍,特意命他的七千兵馬打先鋒。
??
馬雄并不是個蠢人,他跟著馬蛟麟打過幾仗,還是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
先派五十騎斥侯試探明軍。
這些斥侯接近明軍后,發(fā)現(xiàn)對面的敵人別說鐵甲,連綿甲都沒多少,穿著一種簡單的藤甲。每人手持一根削尖的長竹竿、腰間跨著特別的大刀。這種大刀前面是尖的,既像刀,又像劍。
斥侯接近到離明軍百步距離,開始騷擾射箭,明軍戰(zhàn)陣前壓根就沒有火銃,連箭矢都沒多少。
五十人在明軍陣前溜達了一圈,一個都沒損失,安安全全地回到本陣。
“啟稟少將軍,前面是一群叫花兵?!?p> 原來陳友龍以前是劉承胤劉鐵棍的部下,雖然作戰(zhàn)勇猛,卻不是劉部嫡系,自然得不到好裝備。在長期和武岡叛亂的土司作戰(zhàn)中,陳友龍借鑒了湘西苗蠻各族的武器裝備,藤甲看著寒酸卻很堅固;長竹竿對付騎兵一流;利劍大刀,不但能砍人,還能砍馬腿;沒有火銃、弓箭,沒關系,有弩,雖然射程近,但一次能射好幾支,貼近了打,鬼都怕。最關鍵的是,這些裝備省錢。
長期和山區(qū)土司作戰(zhàn),陳友龍的部下有一半是漢人,還有一半是各族山民。打起仗來,驍勇無比,不怕死。
馬雄一看明軍的裝備簡陋,再一看,樂了,對面的明軍,竟然連鹿砦、拒馬、鐵蒺藜都沒有。
難道是在邀請自己的騎兵沖陣嗎?那咱就不客氣了!
馬雄將旗揮動,五百騎兵開始沖陣,后面的兩千五百步兵跟隨。等著沖亂了明軍陣勢就大開殺戒。
“殺!”
清軍的騎兵呼嘯著沖向明軍戰(zhàn)陣。
陳友龍的部將孫華、聶鳴、張大勝約束著各自部下,估算著騎兵距離。
歷史上這三人都是猛將,力戰(zhàn)清軍而亡。
距離差不多了,號令下達。
“布槍!”
明軍將手中削尖的長竹竿,傾斜四十五度角立于地上。
普通的步兵見到呼嘯而來的騎兵會感到恐懼,陳友龍的部下沒有。他們直視敵人,目無懼色,等著敵人往槍口上沖。
騎兵沖步兵,猶如撼山。山動了,撼得動;山不動,撼不動。
此時此刻,明軍就猶如一座巋然不動的大山,清軍撼不動。
一騎騎清軍,沖上了長槍陣。
人和馬被刺倒,但是巨大的慣性也沖斷了長槍。
沒關系,沖斷一層還有一層,區(qū)區(qū)五百騎,塞牙縫都不夠。
前面的騎兵沖不動,后面的騎兵速度自然慢下來。
失去了速度的騎兵,在步兵面前就是一盤菜。
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陳友龍,把握住了戰(zhàn)機。
明軍的進軍鼓敲響了。
“殺!”
一名名明軍將士沖了過來,用長槍刺馬腹,用大刀砍馬腿,用弩射敵人。
一個又一個騎兵落下馬來,被砍成肉泥。
他們見勢不妙,撥轉(zhuǎn)馬頭往后逃,反而沖亂了自家的步兵。
喊殺聲大作。
近戰(zhàn),陳友龍部的大刀特別好使,又厚又重,一刀兩斷。
清軍崩潰了。馬雄見勢不妙,掉頭就想逃。
“哪里走?”
一道黑影追至。
跟別的將領不同,陳友龍不喜歡騎馬。因為他跑得比馬快,日行三百里。
短小精悍的陳友龍,跑到馬雄身后,借著馬勢,一把將馬雄拽下馬來。
擊潰了清軍,明軍趨勢直撲湘鄉(xiāng)城。湘鄉(xiāng)城只有五百兵,守備不敢戰(zhàn),歸降。
進了湘鄉(xiāng)城,陳友龍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燒鍋開水。
他用陰狠的眼神對著馬雄一笑:“吾陳友龍最恨的就是漢奸!來呀,給吾將這廝的毛燙了。吾要剝了他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