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入冬,夫人都會買兩筐蘋果放在陽臺,全家人能一直吃到開春兒。
這幾天眼看就要過供暖季了,小區(qū)里的小花園兒里也早已長出了一簇簇的草芽。我和孩子們也趁著周末收拾收拾陽臺。
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角落里掉落了五個蘋果,已經(jīng)蔫得發(fā)皺了。孩子們拿起蔫蔫的蘋果正要丟掉,我趕緊攔了下來。
這樣的蔫蘋果,我在小時候常吃。雖然母親經(jīng)常說我是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梨一筐的主兒。
小時候跟著離異的母親相依為命。
我幼年多病,一個月倒有二十天喝湯藥,母親便要隨時請假照料我。所以一個月的二三十塊錢工資,七七八八一扣已所剩無幾。
發(fā)下來的工資,給我買藥又去了一半,所以經(jīng)常是有半個月的虧空。后半個月總要去單位的互助會拆借個十塊八塊的。
因為生活拮據(jù),母親就盡量縮減開支。
但我的身體弱,又不能在飲食上過于清淡,所以母親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常常去菜市場買搓堆兒菜或水果,甚而有一度要去撿能吃的菜葉。
搓堆兒菜的品種極其豐富,但凡市面上有的東西都會以搓堆兒的形式結(jié)尾。比如前文說的國光蘋果,還有水蘿卜、西紅柿、雪花兒梨和廣東梨等等,廣東梨因為水分大不易保存,BJ都叫爛酸梨。
搓堆兒的雪花兒梨,多數(shù)是因為摔裂、帶喳兒或生蟲。母親會趁著鮮靈把那些壞的地方削凈,然后切成塊兒端給我吃。
而搓堆兒的蘋果,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就是因為蔫了。母親會把蔫了的蘋果削了皮挖凈核,然后切成大片兒放到鍋里去煮。等蘋果煮爛熟后加一兩勺綿白糖,連湯再肉的讓我當水喝。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現(xiàn)如今,不論蘋果還是鴨兒梨,一個賽一個的新鮮。然而我卻仍然會光顧那些搓堆兒貨。
因為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水果除了當年母親那種煮水的方法外,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就是做果醬!不論是性價比還是口味都極佳。這主要是因為搓堆兒的水果,不但失水嚴重,而且個頂個兒的熟透了,正好拿來做果醬!
家里陽臺發(fā)現(xiàn)的五個蔫蘋果,去了果皮和核,切成細粒兒。然后倒入清水鍋里去煮,調(diào)味料只放三大勺糖和少許肉桂粉。
煮到湯水濃稠冒大泡兒的時候關(guān)火,然后用粉碎機打碎成粘稠果醬即可,打的時候要加入半個橙子,以便讓果醬的顏色好看一些。
這樣的一小碗兒果醬,足夠全家人抹三天的面包吃。
照此方法,我一年中會在三月做草莓醬、四月做菠蘿醬、盛夏做桑葚醬、在隆冬做櫻桃醬……
每一種果醬都既美味又健康,關(guān)鍵是它還賊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