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五章 晉代魏室羅與霍

存亡之秋 學(xué)者鳳鳥 4040 2023-03-09 08:00:00

  東吳永安七年(264年),七月二十五日。

  吳軍兵敗白帝城后沒多久,吳帝孫休發(fā)病去世,年僅三十歲。

  烏程侯孫皓被擁立為帝,時年二十三歲,大赦天下,改元元興。

  再看白帝之戰(zhàn)的四位吳軍將領(lǐng),在孫皓繼位后的情況。

  鎮(zhèn)軍將軍陸抗加為鎮(zhèn)軍大將軍,領(lǐng)益州牧。東吳沒有實控益州之地,性質(zhì)為遙領(lǐng)。

  撫軍將軍步協(xié)不久病逝,弟步闡繼業(yè)為西陵督。

  征西將軍留平,升任左將軍。

  建平太守盛曼,后事不詳。

  曹魏咸熙元年(264年),八月三日。

  魏廷任命司馬昭長子中撫軍司馬炎為副相國,與他父親相國司馬昭共掌朝政,猶如魯公讓他的兒子作副手一樣。

  八月初六,下詔正式給鐘會定罪,平定叛亂的夏侯和、賈輔、羊琇、朱撫等功臣一同封為關(guān)內(nèi)侯,王起為部曲將。

  八月十六日,任命衛(wèi)將軍司馬望為驃騎將軍。九月初一,任命副相國司馬炎為撫軍大將軍。十月二十日,任命司馬炎為晉王世子。又任命司馬昭次子司馬攸為衛(wèi)將軍。司馬昭三叔司馬孚依然為太傅。

  當(dāng)魏國發(fā)展到這般地步,可以看出中央權(quán)力已牢牢被司馬家族掌控,另有不計其數(shù)的司馬氏,遍布于洛陽、地方之大小要職。

  司馬代曹,改朝換代,或許為期不遠。

  那么現(xiàn)在有一個疑問擺在眼前,若代曹,應(yīng)由司馬昭當(dāng)皇帝,還是他兒子司馬炎。

  到了秋季。

  司馬昭任命樊建、董厥兼任散騎常侍,命二人為使,返回蜀地慰問犒勞剛剛歸降的當(dāng)?shù)毓倜瘛?p>  初冬,成都北門,武擔(dān)山。益州刺史袁邵,主簿常勖、段宗仲等人一同來到那里,準(zhǔn)備迎接樊、董二位使者。

  此時樊建和董厥的馬車,離武擔(dān)山已不遠。

  樊建打開車窗,看著外景,道:“離時是春,回時已冬。春為祈盼,冬為孕育?!?p>  身旁董厥道:“何為祈盼、孕育?”

  樊建道:“美好之結(jié)局,當(dāng)祈盼。萬物之重生,當(dāng)孕育?!?p>  董厥微微嘆息,道:“悠悠漢室,四百余哉,終有結(jié)局。至于今后,必將見證蜀地之重生,國家之重生,天下萬物之重生?!?p>  樊建道:“你我已臨近武擔(dān)山,準(zhǔn)備見袁益州?!狈ǖ篮?,關(guān)了車窗。

  不久,使者車隊到達武擔(dān)山,樊建、董厥下車便見到了袁邵等人。

  幾句寒暄之后。

  袁邵道:“二位使者,可先回府,休息小許?!?p>  樊建道:“且慢,不如先辦公事?!?p>  袁邵道:“也好?!?p>  樊建拿出詔令,宣讀各項任命。

  任命向充為梓潼太守。

  任命文立為梁州別駕從事

  任命王崇為梁州別駕從事。

  任命司馬勝之為梁州別駕從事等各項人士任命。

  梁州,今年魏廷將位于巴、蜀之地的益州一分為二,南部仍歸益州,北部新建梁州,梁州的核心區(qū)域為漢中郡。

  眾人接詔后,便一同返回成都。

  到了成都北門。

  樊建道:“袁益州,晉王關(guān)心成都局勢,是否理應(yīng)上報?”

  袁邵聽后不太理解,道:“州內(nèi)公務(wù)皆如是上報朝廷,晉王之言,當(dāng)為何意?”

  樊建道:“聽說你想修繕蜀宮,可有此事?”

  袁邵聽后一驚,道:“此事晉王已知?”

  樊建道:“看來并非傳聞?!?p>  袁邵擔(dān)憂道:“鐘會之亂,宮城毀敗,作為本州刺史,見此景象,于心難忍,便有私修?!?p>  樊建道:“事當(dāng)須報,不宜輒行?!?p>  袁邵愧疚道:“是。”

  眾人進入北門,去往官府。

  之后樊建、董厥等人將深入蜀中各地,安撫人心。

  曹魏咸熙二年(265年),二月十九日,朐縣得到靈龜獻給朝廷,靈龜收歸于相國府。二月二十五日,追念虎賁張修當(dāng)初在成都馳馬至諸軍營中報告鐘會謀反的消息,因此而獻身。賜張修的弟弟張倚為關(guān)內(nèi)侯。

  五月,任命晉王世子為太子。

  夏,漢中,譙周宅舍。

  今日有一人前來看望譙周,那人是文立。

  文立在蜀中被譽為顏回,在任職梁州別駕從事期間被舉薦為秀才,任命郎中,到達洛陽。此時他從洛陽返回蜀地,順路看望譙周。

  譙周道:“吾之顏回,洛陽之行若何?”

  文立道:“學(xué)生初至中原,可謂大開眼界?!?p>  譙周笑道:“你觀晉王可好?

  文立道:“晉王雄才,堪比魏武?!?p>  譙周沒有回話,而是拿來一塊木板,寫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钡湮缡侵杆抉R氏,月酉是指八月,就是說司馬氏到八月就沒了。

  文立看后似信非信,問為何,譙周笑而不語。

  果然到了今年八月初九,司馬昭去世了。

  八月初十,司馬炎統(tǒng)領(lǐng)百官,獨攬朝政。任命司徒何曾為丞相,驃騎將軍司馬望為司徒,征東大將軍石苞為驃騎將軍,征南大將軍陳騫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十三日,魏帝曹奐將皇位禪讓于晉王司馬炎,曹奐改為陳留王。

  從此,新的時代到來了。

  在這一時期,東吳武陵郡四個縣舉兵反叛,洛陽方面任命羅憲為武陵太守和巴東監(jiān)軍,西鄂縣侯。

  司馬炎下詔道:“羅憲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給鼓吹?!庇仲n他山玄玉佩劍。羅憲讓妻子和兒子居住在洛陽,司馬炎任命羅憲之子羅襲為給事中。

  泰始三年(267年),冬,羅憲入朝,進位冠軍將軍、假節(jié)。

  泰始四年(268年),三月,羅憲跟隨晉帝司馬炎在華林園侍宴。

  司馬炎道:“羅愛卿,蜀大臣子弟,可有適宜可用之人?!?p>  羅憲思索片刻,起身拜道:“臣憲愿斗膽相薦?!?p>  司馬炎道:“好,愛卿入座,請講?!?p>  羅憲道:“蜀郡人常忌、杜軫、壽良,巴西人陳壽,南郡人高軌,南陽人呂雅、許國,江夏人費恭,瑯琊人諸葛京,汝南人陳裕,此皆蜀之良才,推薦于陛下?!?p>  司馬炎樂道:“擇日召見,皆敘用之?!?p>  羅憲道:“羅憲拜謝陛下!”

  司馬炎問起如果平定吳地,羅憲表示自己會根據(jù)形勢,給與征伐吳地的計策。

  之后羅憲返回治所,出兵攻取了吳地的巫城,然后正式上表,對晉廷獻上征吳之計。

  羅憲正直而嚴肅坦蕩,以禮相待士人,輕財仗義并樂善好施,不積蓄家產(chǎn)。

  “蜀之自貢”羅憲,于泰始六年(270年),卒于任上,終年五十三歲。

  朝廷追封他為安南將軍,賜謚號為烈侯。羅憲之子羅襲以凌江將軍的身份,統(tǒng)領(lǐng)羅憲舊部,官至廣漢太守。

  羅憲之侄羅尚,為西晉風(fēng)云人物,參與晉滅吳之戰(zhàn),又率軍入蜀作戰(zhàn)、官至散騎常侍、都督梁、益二州軍事,進封夷陵侯。

  羅憲之參軍楊宗,官至武陵太守。毛楚,官至牂柯太守。

  另一方面。

  霍弋,這位季漢的安南將軍,曹魏的南中都督,長期鎮(zhèn)守在中華版圖之南中地區(qū)。

  吳永安六年(263年),吳國的交趾太守孫谞暴虐治境,遭到郡吏呂興擊殺,呂興于是控制交趾郡,同一時刻,九真、日南二郡也有人響應(yīng)起事,反叛東吳,先后投降魏國。

  呂興遣使南中,向南中都督霍弋請求庇護?;暨玫秸埱?,上表朝廷。

  魏廷下詔以呂興為使持節(jié)、都督交州諸軍事、南中大將軍,封安定縣侯。以霍弋為南中監(jiān)軍、交州刺史,由霍弋總負責(zé)援助交州事務(wù)。

  得到詔令,交州刺史霍弋立即以建寧人爨谷為交趾太守,由爨谷率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出兵援助呂興。

  援兵未至,呂興被同郡功曹李統(tǒng)(又作王統(tǒng))所殺。

  交趾太守爨谷到達交趾不久便因病去世。

  霍弋舉薦巴西人馬融為第二任交趾太守。馬融的父親是蜀漢庲降都督、鎮(zhèn)南大將軍馬忠。因馬忠處事得體,所以馬忠家族深得南中當(dāng)?shù)厝说膼鄞鳌?p>  馬融到達交趾,很快把當(dāng)?shù)胤€(wěn)定下來。

  不久,馬融因病去世。

  霍弋舉薦犍為人楊稷為第三任交趾太守。

  此時已晉代魏室。

  晉軍平定交阯、九真,幾乎平定日南。

  晉廷以楊稷為綏遠將軍,董元、毛炅等牙門將為雜號將軍,均封為侯。交州刺史霍弋也功封列侯。

  楊稷率軍與吳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修則交戰(zhàn)。

  晉軍與吳軍交戰(zhàn)三次,晉軍三勝。楊稷乘勝進攻合浦,在古城擊破吳軍,斬殺吳將劉俊、修則。

  楊稷舉薦毛炅為郁林太守,董元為九真太守。董元病逝后,王素代為九真太守。

  楊稷在前線進攻交州各郡,霍弋在南中負責(zé)后方支援,晉軍席卷交趾、九真、日南、郁林諸郡,兵鋒直至合浦,僅蒼梧、南海等郡沒有受到進攻。

  晉軍在交州取得輝煌戰(zhàn)績,霍弋、楊稷等將領(lǐng)名聲顯著。

  晉軍的不斷勝利惹怒東吳,吳帝孫皓以監(jiān)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等率十萬大軍,由荊州出發(fā),進攻交州。又命監(jiān)軍李勖、督軍徐存從建安海路出發(fā),進攻交州。

  海路李勖、徐存一軍因道不通而還,遭到吳帝孫皓的責(zé)罰,被滅族。

  陸路吳軍則繼續(xù)進軍。

  晉軍和吳軍在封溪交戰(zhàn),楊稷軍少,寡不敵眾被吳軍擊敗,楊稷、毛炅等人率殘部退回交趾,固城自守。

  吳將陶璜等包圍交趾城并切斷外援,于是楊稷與后方霍弋失去聯(lián)系。

  早前,楊稷離開南中去往交趾時,霍弋囑咐道:“楊將軍此次深入敵境,前途未了。若敵強而不能戰(zhàn)勝,當(dāng)固守待援。若敵圍城不足百日即降,家屬皆會受誅。百日之后陷落,便為刺史之責(zé)?!币源斯膭顥铕允刂疀Q心。

  楊稷堅守交趾,不到百日,城中糧盡,只能向吳將陶璜請降,陶璜不接受,送給楊稷糧食讓他們繼續(xù)堅守。其他吳將不明白陶璜為何這么做,陶璜道:“霍弋已死,無人救援,百日糧盡再接受之,則眾將無罪,而我取之有義,內(nèi)訓(xùn)吾民,外懷鄰國,可為大善也!”

  等楊稷、毛炅吃完了糧食,救兵又不至,最終投降。此時已是西晉泰始七年,東吳建衡三年(271年),七月。

  吳國押楊稷送于孫皓,楊稷路上發(fā)病吐血而亡,司馬炎嘉獎楊稷的忠誠,追贈他為交州刺史。

  平定交州的晉軍將領(lǐng)中,病逝者有第一、二任交趾太守爨谷、馬融,第一任九真太守董元。

  將軍王約投降。

  將軍張登、孟通、邵暉、毛炅等先后被殺。

  最初吳將陶璜認為毛炅壯勇,建議赦免。而吳將修則之子修允請求殺掉毛炅,為父報仇。這時毛炅也顯得并不屈服,陶璜即反綁毛炅責(zé)罵道:“晉賊!”毛炅不甘示弱,回道:“吳狗,何等為賊?”吳人被激怒,修允生剖其腹,割其心肝,并道:“復(fù)能作賊?”毛炅罵修允道:“尚欲斬汝孫皓,汝父何死狗也!”修允即斬殺毛炅。

  后來司馬炎聽說了此事,下詔以毛炅長子襲其爵位,其余三子皆為關(guān)內(nèi)侯。

  將軍孟干、爨能、李松等被擒獲。

  兩年后,孟干、爨能、李松從吳地逃往西晉,爨能、李松在途中被捕后處死,僅孟干一人成功到達洛陽,司馬炎封孟干為日南太守。

  第二任九真太守王素、部將王承等人計劃逃回南中,中途被俘。

  功曹李祚、都尉邵胤率軍堅守九真,陶璜遣部將平定。

  之后,日南郡也向吳軍投降。

  于是晉軍與吳軍在交州地區(qū),反復(fù)拉鋸七、八年(263-271年)之后,交趾、九真、日南諸郡重歸東吳。

  霍弋于季漢章武元年(221年)被劉備任命為太子舍人為始,至西晉泰始七年(271年)之前以南中監(jiān)軍、交州刺史去世,履歷五十年。

  其中在季漢延熙元年(238年)之后,霍弋治理南中長達三十余年,長期保境安民,衛(wèi)國守土,如此良將,難能可貴。

  霍弋之孫霍彪,因霍弋鎮(zhèn)守南中有功,得以世代在南中為官,為晉越嶲太守。

  巴東羅憲、南中霍弋,各領(lǐng)一方,委以重任,名揚海內(nèi),皆載史冊。那么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新刺史鄧艾昭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