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許州的第三天夜間,黃鳴鶴從許州城內縋城而出,帶回了李元胤的條件。
郝?lián)u旗對于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很反感,他從來不會這樣打仗,但是明軍大多都是這樣打仗的,所以他對這一套也很熟悉,在黃鳴鶴的勸說之下,他還是決定配合李元胤,畢竟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
“副總兵李元胤逆戰(zhàn)賊軍郝?lián)u旗部于許州城下。元胤引精騎縱馬馳突,左射右射,所斬賊首累累懸于鞍橋不可勝計,賊兵大潰,賊將郝?lián)u旗背中三箭,棄甲丟盔,落荒而走,元胤追殺十余里方回。次日,賊復大至,其眾數(shù)萬,蟻附登城,元胤力戰(zhàn),灰瓶炮子滾木礌石飛擲而下,賊眾紛紛墜城,摔死不可勝計。賊中有一勇將,引百余悍賊登城,元胤箭中其左目,引軍截殺,皆斬之。激戰(zhàn)自晨至昏,城下尸積如山。又兩日,賊兵以紅夷炮放列轟打,城垛皆碎,元胤屹立城頭,不少卻。闔城軍民感其忠義,無不奮勇,賊軍百計攻打,皆不得破?!?p> 多爾袞接到了前線傳來的消息之后,第一反應就是思考這里面到底有多少胡說八道的成分。他和明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對于明軍冒功時胡吹大氣的勇氣再清楚不過了。早年間漢軍都跟著滿洲兵一起作戰(zhàn),沒有多少冒功的空間,現(xiàn)在漢將們都開始獨當一面,他們的報告有多少是實話就很難說了。
根據(jù)前線傳來的線報,許州城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明軍包圍,無法接近。明軍營地占地面積很大,估計兵力至少在三萬以上,可以聽到炮聲,而且有大量傷員后送。據(jù)此來判斷,李元胤的報告就算有水分,大體上還是可信的。多爾袞也沒那么好糊弄,既然明軍把許州圍得水泄不通,那李元胤的報告又是怎么送出來的?據(jù)送信人說,他們是趕在明軍徹底完成包圍之前沖出來的,中途還遭到了明軍的阻擊,這幾個送信人也確實是一副經(jīng)過了戰(zhàn)斗的樣子,有一個還傷得很重。多爾袞大體上相信了他們的說法。
此時清軍的主力已經(jīng)抵達了黃河以北,駐扎于懷慶、衛(wèi)輝、彰德三府。按照很多人的想法,應該立刻渡河,解洛陽清軍的困厄。但是多爾袞對李成棟的部署產(chǎn)生了懷疑,李成棟本人駐扎在中牟縣,身邊的兵力并不多,除了洛陽的杜永和部和許州的李元胤部之外,其余李成棟的部下全都分散到了豫中各地。這種舉動倒也很合理,因為李過、袁宗第等人不失流寇本色,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對清軍發(fā)動襲擊,河南如今是處處烽煙,李成棟處處設防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明顯,這種部署根本不存在給前線被困的沈志祥、許定國解圍的可能。岳樂認為此事不能怪李成棟,朝廷交給河南綠營的任務原本就是維持住戰(zhàn)線,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前別被打崩就好,面對明軍空前強大的攻勢,李成棟沒讓李過飲馬黃河就是很大的貢獻了,更何況他們在許州之戰(zhàn)中“重創(chuàng)”了郝?lián)u旗,大挫流寇銳氣,已經(jīng)算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在這種時候更應該鼓勵才是。
岳樂是清朝王公中的改革派,還是個很有造詣的漢學家,是個有名的詩人和畫家。他一直認為,要統(tǒng)治人口多過滿人百倍的漢人,必須要充分利用漢人才行,不管是什么民族出身的,只要能成為大清朝一統(tǒng)江山的助力的就應該重用,是洪承疇、馮銓、范文程、尚可喜、孔有德等漢官在朝廷中的一大后臺,因此他雖然年僅二十三歲,但是在漢軍旗和綠營中的威信卻比那些視漢人如草芥的老資格勛王更高。岳樂很會打仗,權力欲卻不強,為人處世一直很小心。更有甚者,他還提出過停止圈地這種動了全體滿洲貴族蛋糕的“大逆不道”的方案,所以在朝廷內也不大受歡迎。故而多爾袞雖然和岳樂并不親近,還是提拔了他。岳樂的父親阿巴泰是庶妃所出,年紀雖大,在努爾哈赤諸子中的地位卻不高,純靠軍功立身,又犯了一堆雜七雜八的錯誤,沒有任何可能威脅皇權,這倒使得他的三個兒子博和讬、博洛、岳樂被多爾袞放心地使用,三兄弟皆得封王。不過博和讬病得很重,現(xiàn)在看來怕是要挺不過去了,博洛又因為去年表現(xiàn)不佳而被貶斥,短時間內沒有再崛起的可能。這倆哥哥的倒霉,倒是讓多爾袞對岳樂更放心了。多爾袞雖然采取了各種歧視漢人的政策,但他也明白岳樂的主張是有道理的,朝廷之中既需要多鐸、屯齊這種殘暴鎮(zhèn)壓漢人反抗的,也需要岳樂這種使用懷柔政策的,兩者相互結合、相互制約,才能讓多爾袞更好地執(zhí)掌江山,讓滿洲人既不至于徹底失去漢人仆從軍的支持,被趕回關外去,也不至于被漢人同化。
這一次李成棟的問題本就不大,所以岳樂這么一說,多爾袞也就就坡下驢,下令嘉獎李元胤,晉為總兵。但同時也要求李成棟不要再這樣遍地開花地和明軍打成一鍋粥了,要他集中兵力,投入主力會戰(zhàn)之中。在此前的戰(zhàn)斗中,李成棟成功做到了既取得了“戰(zhàn)功”,又保存了自己的兵馬?,F(xiàn)在清軍主力已到,他的障眼法也不能再用了,開始把自己的軍隊向許州集結,吳文獻、殷之榮、楊大福、閻可義、郝尚久、董方策、李之珍、楊大用、范承恩、張道瀛等人都開始召集人馬前往許州。經(jīng)過了一番“惡戰(zhàn)”,他們“打破”了郝?lián)u旗的包圍圈,解了許州之圍,和李元胤會合了。李成棟與李元泰、李建捷也率部從中牟南下。
郝?lián)u旗大呼這仗打得不過癮,他在許州的全部工作就是演戲。提供了各種破爛軍旗、衣甲給李元胤去謊報軍功;派人假扮運送傷員的隊伍迷惑清軍間諜;虛設營寨假裝自己兵強馬壯;放空炮,派人和李元胤對罵、假打……然而實際上,明軍和李元胤部根本沒發(fā)生任何沖突,黃鳴鶴甚至拿新鮮蔬菜和城內的清軍交換糧食。李過和李成棟交給郝?lián)u旗和李元胤的任務其實是一樣的——試探虛實、拖延時間??看蛘炭梢詫崿F(xiàn)這些目的,靠演戲也可以實現(xiàn)這些目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打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