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錘煉之乘風破浪

第九章

錘煉之乘風破浪 葉茗蕭01 2202 2019-12-27 09:20:35

  趙明出了地鐵口,經(jīng)過一個廣場,看見有老殘病弱人士在行乞,他心生憐憫,便施舍了一些錢。他想,這不是命,但卻是人生——“命”這個玄虛的東西有幾個能真正搞懂,只不過終其一生都是在揣測之中罷了,所謂“蓋棺定論”只是對人在世時的結(jié)論,世上還有許多死后都不能對其作結(jié)論的人。

  趙明再走一段路就看見了華林禪寺,圍墻外有許多珠寶店。

  紅色的圍墻古樸簡約,趙明帶著靜肅的心情跨過門檻向內(nèi)走進。

  古印度高僧達摩祖師東渡的首登之地就是華林禪寺這個地方,時為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當年應(yīng)該有河流經(jīng)過,大概因為地質(zhì)變化、人為堆填等原因,如今已不得見。因為是達摩祖師的首登之地,所以被稱為“西來初地”。達摩祖師當年“結(jié)草為庵”在此傳教,當年大概是一間小庵,如今華林禪寺的規(guī)模應(yīng)是后世擴充完善的。

  溫暖的陽光灑落在蒼翠的榕樹上,梵音回響檀香撲鼻,仿佛花草樹木都被賦予了靈性。

  趙明向前徐步而走,看見右邊是五百羅漢堂,他被一股力量吸了進去。

  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趙明頓時想起“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之句,但他想彌勒佛乃未來佛,端坐于門口未必僅僅是如前所言,可能也是結(jié)世人未來之佛緣。趙明畢恭畢敬地向功德箱里放入了十元。

  繞過彌勒佛,趙明四下顧盼,座臺上密密地都是五百羅漢金身,姿態(tài)各異。五百羅漢證明了得道不分年齡階層。

  據(jù)佛經(jīng)所載,五百羅漢與佛陀的淵源極深。五百羅漢由惡至善,皆為佛陀所化,體現(xiàn)了佛陀的用心良苦、慈悲為懷。有某一世的事情是這樣的:

  在憍薩里國有五百強盜占山為王,后來與官軍交戰(zhàn)被俘。為了讓他們不能作惡,官軍將他們的眼睛挖掉后放逐山林。五百強盜平時作惡多端禍害他人,但一到自己遭殃就和受到他們禍害的人一樣悲慘。他們在山林中絕望地呼叫。后來佛陀聽到后大發(fā)慈悲,用神藥使他們復(fù)明。五百強盜從此棄惡揚善,皈依佛門,洗心革面。后證得羅漢果。

  五百羅漢前面是三世佛,即過去佛阿彌陀佛、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都是莊嚴相。堂內(nèi)左右兩邊分別是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趙明此時頓覺塵世凡人之渺小卑微,塵世凡人只是大千世界里隨風飄蕩的一粒浮塵,風起則飄、風止則停;又如樹上的一片樹葉,由榮到枯終化塵土隱沒;又如葉落水面,擊起漣漪亦終歸平靜如鏡。

  趙明想著想著,看到五百羅漢旁邊的案臺上放著佛經(jīng)、大師述著、傳教讀物等結(jié)緣書籍,他仔細地看了看,便請了一些佛經(jīng)和大師述著等書籍。

  趙明徐步走出五百羅漢堂,向?qū)γ娴乃聫R走去。步上石階抬頭一看,是祖師殿,供奉著達摩祖師的金身坐像。他恭恭敬敬地合十拜完后,又走到了位于入口處的達摩堂。達摩堂的達摩坐像和祖師殿的坐像不同,坐像是右腿趺坐左腿曲起。堂前的木刻對聯(lián)寫著“東土禪宗傳妙法,西域?qū)毜楸偃A林”,是贊頌初祖達摩由西來中國傳播宗教文化事跡的。達摩祖師是有遠見的,據(jù)說印度佛教早在唐代就已日漸式微,之后被信奉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的印度教取代,所謂“佛法在中國”,不僅僅是指佛教法脈得以在中國傳承,更是彰顯出中國佛教之正統(tǒng)。

  泰國佛教、日本佛教等國佛教與中國佛教在形式上有明顯區(qū)別,可能是風俗習慣不同導(dǎo)致,難怪佛陀說“入鄉(xiāng)隨俗”,不強求一致。

  趙明在達摩堂對面的攤檔買了一串一百零九珠的佛珠后就出了華林禪寺。

  趙明認認真真地看完《無量壽經(jīng)》、《金剛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佛藏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善生經(jīng)》等佛經(jīng)后,深深地被佛陀的智慧所折服,原來不僅有說佛門修行的,也有說為人處世的,無不精妙深玄。當中有對出家人說的法,也有對在家人說的法,各得其宜。佛陀勸人向善,善待他人,亦勉勵“勇猛精進”,即要努力進取,絕不是要人消極處世。看來世人對“佛系”還是有一定的誤解的。

  當中平實導(dǎo)師的《無相念佛》,其中的念佛法門源自《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趙明查了一下經(jīng)文,原文是這樣的: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按書中所述,其念佛法門適合忙碌的現(xiàn)代人修行,念佛方法是心無雜念,不憶佛像、佛號,如子憶母,看住念頭。

  趙明按照方法念佛,一段時間后頓覺心境澄靜,如同止水。

  但正如佛經(jīng)所言,“業(yè)力太重”,趙明始終未能擺脫煩惱焦慮。負面情緒像地上的塵土,沒風時靜置于地,一有風起隨即四散飛揚。他戴在頸項上的佛珠就像雨點一般,皮膚覺得冰涼冰涼的,煩惱焦慮一起,佛珠就觸起了佛陀、佛經(jīng),紛紛在內(nèi)心里涌現(xiàn),然后將這些負面情緒黏住壓了下去。最后他又用“無相念佛”使內(nèi)心變得更加平靜。佛陀賦予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很快又充滿活力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信仰,即使你沒有宗教信仰,但也有某種精神信仰,正是這種信仰支撐著我們走下去,無論多艱難多曲折,這種信仰也讓我們一直走下去。甚至說這種精神信仰就是我們心中的“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