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我常會想起住在耶魯附近的張充和。這位以書法、昆曲和詩詞著稱的才女今年(二〇〇六年)已經九十二歲了。之所以會把她與春天的意象聯系在一起,是因為每年春季我都教一門有關中國傳統(tǒng)女性文學的課程,都會在課堂上和學生們討論充和的詩詞。不久前耶魯同事金安平又出版了《合肥四姐妹》一書,所以學生們都對張充和及其家族的文化背景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這些年來,我經常在課堂上引用的作品包括一九八一年充和為...
每到春天,我常會想起住在耶魯附近的張充和。這位以書法、昆曲和詩詞著稱的才女今年(二〇〇六年)已經九十二歲了。之所以會把她與春天的意象聯系在一起,是因為每年春季我都教一門有關中國傳統(tǒng)女性文學的課程,都會在課堂上和學生們討論充和的詩詞。不久前耶魯同事金安平又出版了《合肥四姐妹》一書,所以學生們都對張充和及其家族的文化背景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這些年來,我經常在課堂上引用的作品包括一九八一年充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