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在推行新政時遭到了巨大阻力:很多老牌貴族的既得利益遭到破壞,他們聯(lián)合起來搞對抗;尤其是那些希望從支持小白登基得到好處的人,他們抵制得最為強烈。那些人要么公開反對,要么消極怠工;甚至連高、國兩人也對新政表現(xiàn)出不滿情緒。但是齊桓公的態(tài)度是堅決的,于是這場改革就演化為改革派與保守勢力的激烈斗爭。
為了爭取高、國兩大家族的支持,齊桓公在軍權上做出了巨大犧牲。齊師由上、中、下三軍組成,君主是最高軍事長官,各軍沒有固定統(tǒng)帥,由君主在戰(zhàn)時臨時任命?,F(xiàn)在齊桓公決定把上軍和下軍的指揮權移交給高傒和國懿仲,把兩卿的軍權固定下來,自己只保留對中軍的指揮權。
這個辦法馬上收到了成效。齊桓公把兩大家族爭取過來,同時也把兩人推到了保守派的對立面——反對者們現(xiàn)在把高國二卿也當成敵人對待了。
對立雙方的矛盾越發(fā)尖銳,動亂一觸即發(fā)。齊桓公感到十分憂慮,因此他決定與某個中了彩的諸侯打一仗,把國內的矛盾轉移到國外去,但是在選擇交戰(zhàn)對手時卻頗費了一番腦筋。
魯國和譚國是擺在面前的兩個國家。管仲認為如果與魯國開戰(zhàn),齊國可勝可??;如果與譚國開戰(zhàn),則齊國必須戰(zhàn)勝;但是依目前的形勢,很多人都想看齊桓公的笑話,肯定不會盡力,所以對譚國開戰(zhàn)沒有勝算。結果魯國就很幸運地(從結果看)被選定為交戰(zhàn)對象,齊魯之間這才爆發(fā)了長勺之戰(zhàn)。
齊國需要一個戰(zhàn)爭理由,齊桓公隨便翻翻口袋就替魯國人找出了幾個罪名。據說魯莊公有一次喝醉了酒,借著酒勁咒罵齊桓公說,齊小白不過是個靠裝死竊取君權的小流氓,公子糾才是配得上一國之君稱號的大英雄云云。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好多。
齊桓公最后為魯國人安上三個罪狀:其一、惡意涂黑齊國最高尊嚴;其二、妄圖謀害齊國二號人物管夷吾(即魯莊公追殺管仲之事);其三、勾結齊國的頑固派對抗變法,破壞國家安全。
齊國人向魯國人遞交了戰(zhàn)書,魯莊公決定在長勺迎戰(zhàn)敵軍。長勺在曲阜以北,當年周成王把中原殷民的六個大宗封給伯禽,以幫助他建立魯國,其中一支就被稱為“長勺氏”;這支殷民的聚居地就叫做長勺。
魯莊公的日子過得也十分煎熬。魯國遭受了一系列挫折之后,魯莊公的威望降到了冰點。國人質疑他的領導能力,認為他在處理與齊國的關系時沒有原則、過于軟弱;魯莊公則對質疑者采取了一些過激手段進行懲罰。
結果人們卻說,魯莊公忘記了復仇,他先前與殺父仇人打得火熱,結果丟了郕國、后來又輸?shù)袅烁蓵r之戰(zhàn)、曲阜也被敵軍圍困。他沒有膽量找齊國復仇,卻把脾氣撒在國人身上!他馬上就要蛻變?yōu)楸┚税?!照這個趨勢下去,魯國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吧!?
面對國內憂患,魯莊公也急需和老冤家好好打上一仗,借以挽回頹勢。
但是魯人的情緒十分低落,他們認為這是一場必敗的戰(zhàn)爭。結局已經注定,剩下的就是魯侯到底還要把人丟到什么地步的問題。魯莊公束手無策,不知道怎樣應對目前的局面。
魯國有個叫曹劌的人,他原來是名宮廷侍衛(wèi)官,后來因傷退役,就到郊外的一個小城邑里當了一名地方官。他決定進宮去,幫助魯莊公化解戰(zhàn)爭難題。
曹劌的同鄉(xiāng)勸他說,戰(zhàn)爭都是那些吃肉的貴族老爺們謀劃的,你進去摻和什么?君主反復無常,說錯一句話就可能把命丟了。
曹劌說,肉食者都是弱智群體,那些人目光短淺思想狹隘;他們只能看到表面的,卻看不到內在的。
曹劌把一些珍奇野味獻給魯莊公,魯莊公于是留他在宮中吃午飯,席間兩人便談起戰(zhàn)事問題。
曹劌說:“齊國強魯國弱,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戰(zhàn)又關系到魯國社稷安危,請問君侯要怎樣應對戰(zhàn)事?”
魯莊公說:“我的衣食不敢專享,一定要賞賜給他人?!?p> 曹劌說:“這些都是小恩小惠,賞近臣有余,賞眾人不足,又如何能遍賞國人?國人不會滿意的。”
魯莊公說:“祭祀使用的犧牲和玉帛不敢違背禮儀,不敢超越規(guī)格;祝辭誠實真切,不敢妄言?!?p> 曹劌說:“對鬼神的信用不能遍及國人,再說鬼神也從來都不會庇佑國家?!?p> 魯莊公說:“寡人知錯了!對于國民之事,雖然不能遍察,但一定會做出公正處理。”
曹劌說:“取信于民才算忠于社稷,魯國雖小也可以一戰(zhàn),請讓我跟隨君侯出戰(zhàn)。”
魯莊公于是大赦囚犯,很多蒙冤受難的人都重新獲得了自由;他又救濟生活貧困的人,減免了國人的稅負,懲辦了許多為害一方的惡棍。
國人看到君主重新振作起來,便一改失落頹廢的心態(tài),對魯莊公又恢復了信心,作為周公后代的榮譽感也重新樹立起來了。他們相信正義站在自己這邊,決定狠狠教訓一下那個剛剛登基的小戰(zhàn)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