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紹的是鄭國歷史。
周宣王于執(zhí)政的第二十二年封王子友于鄭(陜西華縣附近),王子友死后被追謚為“鄭桓公”。
鄭桓公立三十三年,周幽王任命他為司徒。當(dāng)時鄭國已經(jīng)成為京畿地區(qū)最為繁榮富庶的國家,鄭人與周人的生活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周人對鄭國的向往加深了他們對王室的厭棄,對鄭桓公的愛戴加深了對周幽王的憎恨,所以很多人都離開鎬京跑到鄭國去了。。
一年后,西周已江河日下不可回溯。鄭桓公認(rèn)為大禍將至,自己死不足惜,但是不能讓鄭國人民跟著那個淫棍下地獄。他于是向太史伯陽請教,把國家遷到哪里為好。
伯陽回答說應(yīng)當(dāng)遷到虢、鄶之間,理由是兩國君主貪婪好利,淫亂無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亡國之相。鄭伯只要把寶器寄放在兩國——兩君貪圖利益,又想巴結(jié)重臣,肯定會讓出土地供鄭人居住。鄭國遷入之后,兩國的人民厭棄昏君,一定會投奔鄭國而來。
鄭桓公又問長江一帶或王朝以西是否適于定國。伯陽作出否定的回答,他說:“從前祝融擔(dān)任高辛氏的火正,光融天下,建立了巨大的功勛。楚國是祝融的后裔,周衰則楚國必然興起。楚國興起則鄭國必亡。至于西方,遍布戎狄,人們貪婪好利;也只有秦戎那樣的半獸人能夠存活下來,華夏人不能久居?!?p> 最后鄭桓公問王朝衰落后那些國家可以興起。伯陽說:“大概是齊、秦、晉、楚吧!齊是四嶽的后代、伯夷子孫,伯夷曾任帝堯的典禮官;秦是伯翳之后,伯翳輔佐帝舜服柔百獸;楚國的先人也有功于天下;叔虞封于唐,其地險阻,以此有德。王室衰微,這四國必然興起?!?p> 鄭桓公采納了伯陽的建議,便說服幽王,把國家遷到河南的新鄭去了,而虢、鄶兩個君主劃出十余個小城邑,鄭人就在那里定居了。
鄭國東遷的第二年,鎬京淪陷,鄭桓公戰(zhàn)死,鄭武公繼位。
周平王東遷時,申侯那個政治老流氓為了鞏固自己的政壇地位,厚著臉皮央求平王做媒,以使他能夠把一個還未長大的女兒嫁給鄭武公做夫人。這樣一來,殺死親家公的老丈人就向女婿表明了真誠和解的態(tài)度。
鄭武公認(rèn)為與申侯為敵有百害而無一利,而且他首先要動用一切政治資源和武裝力量滅亡虢、鄶,所以他就接受了對方的美意。此時待嫁的申國公主還是個只有五歲的、每天里蹦蹦跳跳的小姑娘,鄭武公在十年之后才娶了她。
如此一來,從父系方面論,周平王是鄭武公的堂侄;從母系方面論,平王又是武公的表哥了。
鄭武公用他的名望和美德把虢、鄶?shù)淖用裎^來。他表面上與兩國君主親如兄弟,暗地里卻在收集兩人的罪狀。武公接替父親擔(dān)任王室司徒,位列公卿、權(quán)力巨大,大到可以調(diào)集王室軍隊(duì)。當(dāng)他手中掌握的證據(jù)足以之兩君于死地之時,便動用王師將兩國滅亡了。
鄭武公與夫人武姜的第一個兒子叫“寤生”,就是后來的鄭莊公。原來武姜生他的時候遭遇到了難產(chǎn),這個新生兒是顛倒著出生的——寤生的出生方式預(yù)示著他天生就是個不知“規(guī)矩”為何物的人。武姜當(dāng)時真的是痛不欲“生”,因此給他起了這么個不是很好聽但十分貼切的名字。
武姜找一個庸巫進(jìn)行占卜,問他這個孩子是不是上天派來克他的。那個庸巫的人品比他的占卜水平還要差勁;他不但做了肯定的回答,而且添油加醋地毀謗寤生,說他是鄭桓公附體,是準(zhǔn)備來向她尋仇的。
武姜牢牢記住了最后這句話,從此她就不再把寤生當(dāng)成親生骨肉,而是將他視為謀害自己的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