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二年春,王師兵分兩路,在周公、召公和呂尚的率領(lǐng)下對三監(jiān)發(fā)動進攻。第一路由周公率領(lǐng),沿武王當年進軍殷商的路線直撲邶國,第二路由呂尚率領(lǐng),在東虢整裝待命。
武庚繼承了父親的勇敢精神,他既不逃跑也不投降,而是一直抵抗到死。周軍攻陷邶國后就揮師南下,與呂尚軍合兵一處進攻三監(jiān)。
三監(jiān)都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三位君主很快就被俘虜。最后的結(jié)果是,管叔被處以極刑,蔡叔被流放,霍叔沒受到什么懲罰,但是周公卻將霍國被遷到戎狄混雜的河東地區(qū)去了。
周公問管叔有沒有什么遺言,管叔仍然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他抖著手上的鐐銬大聲喊道:“攝政王啊攝政王!如果殺死你的兄長也可以被吹捧為偉大功績的話,那你就用我的鮮血向你的王冠獻祭吧!”周公哭著最后一次擁抱了管叔說:“我怎么敢于殺害自己的親兄弟?但是周律規(guī)定,叛亂者是要被處死的呀!”
宋微子的忠誠為他得到了巨大的獎賞和榮譽:他本人取得了公爵的地位;宋國從一個小國升為大公國;宋國被準許代替邶國延續(xù)對殷商祖先的祭祀。
東夷諸侯參與叛亂給了王室進行討伐的口實,周公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東方的威脅。王室在平定三監(jiān)之亂后便著手準備對東夷的戰(zhàn)爭。
周成王三年春,周公和呂尚率領(lǐng)大軍東征,周成王隨軍前往。戰(zhàn)事在初期還算順利,但是隨著深入東夷腹地,敵人的抵抗也逐漸頑強起來;到后來每攻陷一座城市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東征最為慘烈的戰(zhàn)事就是滅奄(今山東曲阜)之戰(zhàn)。奄國號稱東夷頭號強國,奄城曾經(jīng)是殷商故都,城高池深兵強馬壯。飛廉的商軍也駐扎在這里。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周軍終于攻陷奄城。關(guān)于西周對奄戰(zhàn)爭的結(jié)局,史書只用一個字“踐”字進行總結(jié)。
踐就是“殘”,就是“殺其人、執(zhí)其家(變?yōu)榕`)、毀其城、絕其祀?!敝苋擞小皽鐕唤^人祀”的傳統(tǒng),因此對于紂王那樣的暴君、周人都沒有斷絕對他的祭祀。所以后人實在無法想象、奄人到底對周人干出了怎樣的暴行,才使得周人對其實施最為殘酷的報復。奄國的幸存者們后來向南逃到常州一帶,在那里建立了古淹國。
飛廉率領(lǐng)殘兵敗將逃到蒲姑(今山東臨淄北),蒲姑便成為東夷反叛力量最后的據(jù)點,周師在奄稍作休整后繼續(xù)向北進發(fā)。由于遠征蒲姑充滿了巨大的風險,周公因此請成王留在安全地帶,他則親帥大軍向北進發(fā)。
西周軍隊的颶風行動橫掃東夷,當?shù)匦⌒头絿筒柯浼娂姷瓜蛲跏乙贿?,蒲姑就被孤立起來?p> 在周軍頑強地進攻下,在東夷人的熱心幫助下,蒲姑最終被攻陷。飛廉向大海的方向逃竄,他打算乘船逃到南方去。姜尚率軍追擊舊商的殘余部隊,終于在敵人登船前將筋疲力盡的敵人包圍。
那支軍隊捍衛(wèi)了舊商軍人最后的尊嚴,軍士們沒有一個投降的,全部力戰(zhàn)戰(zhàn)死。奄和蒲姑兩個大國被滅后,東夷集團的其他國家就紛紛俯首稱臣了。
從三監(jiān)叛亂到東夷滅亡前后經(jīng)歷三年時間。周人在滅三監(jiān)、服東夷的戰(zhàn)爭中投入了比剪商不知大出多少倍的軍力和財力?!对娊?jīng)》收錄了一首叫《破斧》的名篇,該篇應當就是隨軍將士為紀念東征而作。作者通過對殘破兵器的描寫側(cè)面反映出戰(zhàn)斗的殘酷慘烈,也對自己竟然還能完好地活到勝利之日感到慶幸。
《詩》說:“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