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林府大門前的石旗桿上,也掛起了一個大大的木牌。上書“當前糧價”四個小字,下面貼著一張大紙,紙上也是“柒佰文”三個大字。來往百姓不消進府,只要在大街上抬頭一望便知糧價。
這石旗桿本來是林九龍尊貴身份的象征。林家祖上曾中過宋朝的舉人,因此雖然出走海外,仍以華夏風俗,在街門前高樹石頭旗桿,以示身份。只是不知,如果林九龍知道自己家里的石旗桿,如今成了公布糧價的掛桿,又會作何感想。
這七百文一石的價格公布出去,雷彥和朱允炆心中卻是都沒有甚么底。雞籠城中本來銀糧交易就十分不暢,幾乎全靠有余糧的百姓和船主一對一的談判,雙方均對最終的成交價格秘而不宣,可以說幾乎沒有什么糧價可言。
這交易大堂第一天開門,來瞧熱鬧的百姓,又怎么會攜帶沉重的糧食。不過隨身攜帶銀兩者倒是不少,果然沒過多久,便有人走到“贖糧”的柜臺前,對鴻福號的伙計問道:“七百文一石,我愿贖你兩石糧食?!闭f著,掏出二兩散碎紋銀。
圍觀百姓見有人上前贖糧,一時紛紛安靜下來,都要看看著糧食是如何贖法。
雷彥站在贖糧的柜臺之后,接過來人的二兩紋銀,驗明成色,果然是成色上佳的純銀。手打算盤,口中念念有詞:“贖糧兩石,依現價需銀一千四百二十文。實收二兩紋銀,作價兩千文,找回五百八十文?!?p> 說著從柜臺后的抽屜中掏出一貫制錢,這一貫制錢串了一千枚鐵錢,每百枚鐵錢間打一結,首尾又是兩結。雷彥數到第六個結處拆開,便是六百枚制錢,又從中數出二十,將余下的五百八十枚制錢遞過,道:“這是找頭,客官請收下?!?p> 眾人都是第一次見這鐵制錢,琉球不通行制錢,小額交易甚是不便。此時見到這鐵錢,都是一喜。有得便湊近想要看看這制錢是什么樣式。只見幾個伙計手執(zhí)長棍從柜臺中走出,叫到:“想要交易銀糧的諸位請在黃線后面排隊,越過黃線,莫怪我們不客氣了?!闭f著便橫執(zhí)了木棍,驅趕人群。
眾人低頭一看,果然見到在柜臺以外約莫三尺左右的地面上,以杏黃油漆劃著一條粗粗的線。這交易大堂的伙計個個長得身強體壯,百姓們哪敢造次,紛紛退回黃線后面,遠遠地探頭張望。
雷彥又從身邊的一沓印有“糧票”的特殊淺黃紙箋上取出一張,在右首工整地書寫上“戊寅十月二十三日第一號”一行小字,又在當中寫下“貳石”兩個大字,又在一旁的一本賬冊上記明“戊寅十月二十三日第一號,欠糧貳石”,這才把糧票遞了過去,叫道:“贖糧兩石,錢貨兩清。”
那人接過這張紙,卻愕然道:“我贖的是糧食,可不是這黃紙?!?p> 雷彥道:“客官想要糧食,那么去那邊取糧柜臺上便可取出糧食?!崩讖┱f著,向最右首的柜臺一指,又道:“不過我要先言明,今日在取糧柜臺登了記,我們晚上便安排人手把糧食從糧庫中運來,客官明日才可來取?!?p> 那客人問道:“如何卻要明天?今天取不到糧了?”
雷彥笑道:“這交易大堂既無糧窖,糧食不易保存。我們可不知道該運多少糧食來。運得少了不夠各位客官來取,運得多了囤積在這里,只怕要發(fā)霉。”
“原來如此,倒也合理?!蹦强腿它c點頭。
雷彥又道:“不過客官若是不忙,倒不必著急去登記。只要今日申時收市之前登記的客官,明日一早都能取到糧食??凸偃羰堑瞄e,可以在這里等等,看看糧價是否會漲上去。若是愿意將糧食賣出,不論是糧票還是現糧我們都收?!?p> “我這糧食是自己吃的,便是糧價再漲,也不肯賣的了。”那客人搖搖頭,向最右首的柜臺走去。
這邊的柜臺,卻是另外有伙計當值。那伙計接過了客人遞過來的糧票,雖然明明看到這糧票是剛剛從旁邊的柜臺開出,但還是依照程序走到贖糧的柜臺前喊道:“取十月二十三日糧賬?!?p> 雷彥聞言,遞過了糧賬,那取糧柜臺的伙計接過糧賬,在雷彥剛剛登極的第一行賬目之后寫明“戊寅十月二十三日預取”,這才走回取糧柜臺,取過旁邊一個印章,蓋在糧票上。章上印的也是“預取”二字。
那取糧柜臺的伙計這才將糧票交還給客人,又道:“請客官明日務必來取,若是有事,遣人持此票來取也是一樣。若是明日不來,我們可又要把客官的糧食運回去了。這一來一往,徒耗人力,客官下次來取,可需重新預約,也得額外在給我們伙計每石十文的違約金。”
那客人點點頭道:“小哥放心,明日一早我便來取糧?!贝еZ票便退入人群中,只是仍然不愿離開,想看看其它柜臺是如何運作的。
這鐵錢甫造,除了剛剛贖糧的這位客人有幾百枚鐵錢外,更無一人有制錢,因此這“兌銀”柜臺,顯然還不開張,雷彥也不設伙計。卻有不少人往“兌錢”的柜臺上去,想要兌些制錢。
昨日雖然四位鐵匠忙了半日,制出的鐵錢卻哪里能禁得住百姓一個接一個的兌換。過不多時,那兌錢柜臺也停止營業(yè),掛出“兌罄”的牌子。
雷彥解釋道:“請諸位稍坐,眼下這鐵錢清點,過不多時便會送來?!痹诹指笤?,幾個鐵匠正指揮著許多倭寇,鑄造鐵錢。這些倭寇本來是朱允炆在海戰(zhàn)中的俘虜,此時命令他們過來幫工,哪個敢違抗。為防倭寇私藏制錢,眾倭都脫得赤條條地,只留貼身短褲,看起來極是滑稽。
果然不多時,便有大量制錢從后院運來。于是兌錢柜臺撤下了“兌罄”的牌子,重新開始營業(yè)。雷彥也把贖糧柜臺的活計交給其他活計,開始在各柜臺間巡視起來。
“我這白銀雖然不純,好歹也有八成是銀,如何只能兌七百制錢?”制錢柜臺一位客人鼓噪起來。
不消雷彥交代,柜臺后面那位伙計對這種情況早有準備,依照事先擬定的說法答道:“八成的銀錠我們不收,若客官要強兌,只好按照七成銀來兌??凸俨辉?,那么去銀匠處熔成了足銀,我們也可按量兌取?!?p> 成色不足的銀子,若是銀含量低于七成,那便不再是銀白色,而是雜色了。因此誰也不會去鑄造低于七成的銀錠。有些人自襯手中的銀兩成色略差,縱然去銀匠處重新熔鑄,也需火耗,說不定還不足七錢,當下便兌了七百制錢,但那些手執(zhí)八九成銀的百姓,則大都往銀匠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