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寨主眉毛一豎,指著臺下道:“好啊,你不服老子,上來和我較量幾招!”那幾人想起他刀法兇殘,雖奈何不得清平道人,勝自己綽綽有余,登時閉嘴噤聲,敢怒不敢言。
年輕一輩雖有瞧不慣他言語無恥,可上了年紀的老江湖,大多含笑觀望,不予置評,心中都想:“姓邱的豈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他既討個口彩,而非懷恨隱忍,自是佩服清平道人,不再計較仇怨了?!?p> 邱寨主罵了幾句,大大咧咧地回座。緊接著,又有人走上擂臺,點名道姓,要和仇家做個了斷。如此一輪接一輪,過了一個多時辰,已了結(jié)二三十撥。十中有九,都是黑道中人受了冤枉,特來找回場子。
較量之前,先吐緣故,無一例外,都牽扯到了丹教的陰謀詭計。本來在座群雄,還有人懷疑邪教是否真的存在,臺上雙方爭執(zhí)辯論,卻如同佐證一般,使其疑慮頓消。
交手之人,有武功勢均力敵的,也有相差懸殊的,有大大方方認輸?shù)模灿惺侄尾还獠实?。刀劍無眼,亦時有誤傷,但傷人者無心,便不追究??粗m熱鬧,雙方恩仇是否真能“冰釋”,則是觀眾不得而知的了。
群雄觀戰(zhàn)一久,興致稍降。眼見擂場空空,又一名男子登上臺來。他年過三十,腰挺背直,劍眉星目,朗聲道:“今天這恩仇擂上,許多朋友是為報仇而來。祝某不才,卻是來報恩的?!?p> 有人認得他是“玉面鐵劍”祝順年,是個武藝高超的獨行劍客,奇道:“祝大俠何出此言?”祝順年道:“三十年前,先父執(zhí)掌‘鐵劍門’不久,便給一伙邪徒偷襲,全家老小慘遭屠戮。在下當時年幼,恰被路過的血火寨寨主東方琦所救。哪知東方老伯因為此事,現(xiàn)場留下了痕跡,卻被人誣陷說是滅我鐵劍門的兇手。”
他所言之事,江湖上人們大都聽聞過。只因東方琦雖為綠林,平日劫富濟貧,干的都是俠盜行徑,口碑不差。所以正道門派揚言要為“鐵劍門”報仇,齊攻血火寨時,許多人都覺難以置信。
祝順年續(xù)道:“東方老伯辯駁不得,只好率領(lǐng)手下,棄寨逃命,闔寨仍被殺傷半數(shù)。但他卻沒有記恨此仇,隱姓埋名,將我?guī)г谏磉叄⑾敕皆O法,找回了鐵劍門的武學秘本,使我家傳劍法不致失傳。他老人家又怕我或被正道誤傷,在我十二歲時,悄悄把我送到峨眉山,拜入金蓮師太門下。此后東方老伯音信全無,我再也沒見過他。如今,劍仙已替武林同道揪出了這個邪教,滅我鐵劍門的正是他們,東方老伯不僅絕無罪過,還是在下的大恩人!”
他說到這兒,面朝綠林人士齊聚之處,拱手道:“東方寨主,在下受你父親恩惠甚多,無以為報,敢問他老人家現(xiàn)在何處?”眾人目光齊指,一個大漢越眾而出,走上擂臺,嘆道:“先父已于五年前過世了?!弊m樐赅氐溃骸肮唬?.....可惜老人家看不到今日了?!闭f著淚流滿面。
那大漢名為東方恕,正是東方琦的長子,待風頭平息后,又重建了血火寨,只是冤案無人平反,一直背負著罵名。他今日造訪俞家,亦想還父親一個清白,但手中證據(jù)不多,尚在猶豫,哪知祝順年竟幫自己完成心愿。
祝順年在他面前跪倒,磕頭道:“東方寨主,我向你叩首,即是向東方老伯謝恩。今后你遇著什么難處,只管吩咐,在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睎|方恕急忙跪下還禮。兩人一拜一還,叩首九次,相攜站起,一同下了擂臺。
東方恕久聞祝順年劍法極高,突然得了這么一個幫手,喜不自勝。祝順年當眾報恩,東方恕也不多提舊仇,兩家結(jié)為至交,成就一樁美事。群雄嘖嘖稱奇,多嘆祝順年知恩存德。
可來了這么一出報恩的好戲,還有心報仇的,直是愈發(fā)遲疑。過了良久,才有一道人影走出廳堂,一根長棍倒拿在背后,不疾不徐踏上擂臺。全場忽然鴉雀無聲,人人面上浮現(xiàn)震驚之色,暗叫:“小池尊者!”
這人年近六旬,披著袈裟,光頭上九點香疤,正是“少林四景”之一的小池尊者,不知以他輩分名望,為何也會踏足這恩仇擂臺。小池尊者不理眾人吃驚,長棍一頓,道:“貧僧無禮,便請俞家高手賜教棍術(shù)?!?p> 眾人更覺訝異,均想:“小池尊者是想討教武功?卻何必上恩仇擂來,豈非文不對題?”只有一些老前輩熟知舊事,默然不語。俞崇仁隱隱明白小池尊者所為何事,心里不由一沉。
他主持這次大會,兼著評判監(jiān)督之任,始終就站在臺下,見狀忙跨上臺階,道:“小池尊者,咱們同道切磋,大可留到大會結(jié)束之后,那也不用在這兒......”
小池尊者打斷他道:“俞掌門要親自下場,指點貧僧嗎?”俞崇仁一怔,不自覺退后了兩步。他并非畏懼對方,實是不欲兩家在群雄面前大起爭端,損害大會的威信,壞了盟約。
可他這么一退,臺下已竊竊私語起來,俞家子弟受到侮辱,憤然不平。俞家三杰之一的俞猛坐不住了,提了長槍,奔到門外,大喝:“前輩不要欺人太甚,在下俞猛,領(lǐng)教前輩的高招!”
俞崇仁急道:“猛兒,不可!”來不及勸阻,俞猛已似雄鷹展翅,飛身騰起,踏上擂臺,長槍一低,槍尖指著小池尊者的面龐。小池尊者掃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你再練三十年,或許能讓貧僧動一動此棍?!?p> 俞猛大怒,喝道:“看槍!”長槍一抖,一招“直搗黃龍”,沖著小池尊者胸膛刺去。小池尊者右手拿棍,姿勢不變,左手一探,即握住槍頭下三寸的桿身,稍稍往上一抬。
俞猛只覺巨力襲來,整個身子都被拋起,掌心更是火辣辣生疼。他慌忙松開長槍,力道仍無法卸除,仰面跌下擂臺。忽地背心被人一推,才借勢停步?;仡^一看,正是俞崇仁托住了自己,一時慚愧萬分,滿面通紅。
俞崇仁揮了揮手,叫俞猛退下,面向小池尊者,沉聲道:“貴我兩派一向和睦,大師今日此舉,究竟為何?”小池尊者道:“一向和睦?倒也未必吧!俞家與我少林雖無大仇,也曾有過一點舊隙,俞掌門貴人多忘事么?”
俞崇仁僥幸全無,嘆道:“哎,大師打算如何了結(jié)?”小池尊者道:“你俞家若有人能勝過貧僧,貧僧絕不妄言;不然,便請俞掌門昭告武林,說俞家拳槍傳自少林,未得真髓,不足與本派武功抗衡?!?p> 他語氣平靜,可誰都聽得出其一腔憤恨。不少見聞廣博的江湖中人,聽到這里,也都醒悟過來,暗想:“哎呀,小池尊者重新提起這樁舊案,怕是要非和俞家論出正宗,一決高下了!”
原來,少林數(shù)代以上,有一位武功極高的大和尚,因習武成癡,失手打傷同門,被革下山,難以割舍寺中經(jīng)典,竟將一本武經(jīng)藏在包袱里帶走,以致少林寺數(shù)項高深武學失傳。
那和尚下山后,怕人追究,還俗隱于城市,醉心武功,花了幾十年,把這部武經(jīng)都練透了。他懷念佛門,一生并不婚娶,獨居破屋一間,神功既成,滿足無悔,晚年又復做和尚,云游四方。
他也收徒傳功,徒子徒孫學他,每代都是獨來獨往的云游僧。至嘉靖年間,衣缽傳到一個古道熱腸的俠僧手中,不忍沿海百姓遭受倭亂,見俞大猷率兵抗倭,便登營拜訪,將祖師所遺武經(jīng)相贈。
這位俠僧與其徒弟亦留在軍隊,幫俞大猷操練將士,若有戰(zhàn)事,更帶頭殺寇,全軍上下,對他師徒十分敬重。可惜二僧武功雖好,卻頗血性莽撞,不幸中了倭寇奸計,均死于火器之底。
因此,俞大猷便成了武經(jīng)的主人,依法習練,不知不覺竟成頂尖高手??伤莻€將軍,不欲稱雄武林,只想為國效命。忽一日得暇,想到那俠僧曾替起的武經(jīng)來歷,于是造訪少林寺,把經(jīng)典歸還原主。
武經(jīng)中所載武學,晦澀難懂,否則當年竊經(jīng)的大和尚,不會參詳數(shù)十年才大成。如今經(jīng)書歸還,但自失竊以來,原本習練過的僧人早已去世,是時寺中高僧,雖修為不俗,卻也難以理解經(jīng)書所述。
俞大猷曾得俠僧親授絕藝,見少林僧眾為難,索性好人做到底,又留寺客居兩月,將所知的練法和訣竅傾囊相授。這就是武林中一直流傳的佳話:武襄公傳棍少林僧。其中“武襄”二字,是俞大猷的謚號。
當年,俞大猷與少林寺因這段緣分,來往親近,少林派高手行走江湖,提及俞大猷,都稱“俞菩薩”??纱耸陆?jīng)幾度流傳,慢慢變了味,江湖上不乏好事之徒,稱“少林派徒有虛名”,竟聘請一名軍官來教授弟子武功。
俞大猷過世多年后,其侄俞伯華異軍突起,成為一代武學宗師,少林派新老兩輩,無人能與之相提并論。武林中謠言更甚,添油加醋,貶少林而捧俞家。少林寺為此與俞家逐漸生分,竟至不相往來。
隨著歲月流逝,俞伯華從壯年步入暮年,少林派掌門則由小橋方丈接任。小橋方丈寬宏大度,俞伯華與他交情不淺,雙方自然摒棄前嫌,重歸友好。但畢竟有少數(shù)人,耿耿于懷,無法忘掉昔日所遭的屈辱。
小池尊者血氣方剛之時,紅塵歷練,便因少林、俞家聲名之爭,曾遭受恥笑,發(fā)誓閉關(guān)苦修,神功不成,絕不出關(guān)。他所練的恰好是俞大猷歸還的武經(jīng),在其上耗費幾十年光陰,終成一代高手。
他憑此位列“少林四景”,萬眾敬仰。其實于自身,只是想爭一口氣罷了。武經(jīng)上的武功,他盡數(shù)練成,最拿手的一項絕技,稱為“世尊如來棍法”。聞名天下的俞家槍,正是參照此功演變而來。
今日武林大會,俞崇仁代父發(fā)言,將槍王重列門墻,廢除了“弟子不得參軍入仕”的門規(guī),鼓舞弟子保家衛(wèi)國,引得群雄一片叫好。小池尊者看俞家大展威風,勾起舊日難堪,極不是滋味。
小池尊者重視習武,疏忽參禪,禪定修為有限,放不下恩怨,眼見黑白兩道的豪客,在“恩仇擂”上快意恩仇,也一樣蠢蠢欲動。最終打消不了執(zhí)念,離座踏上擂臺,定要與俞家弟子見個分曉。
“少林四景”輩分最高,到場的兩位,除了小池尊者,便是小橋方丈??伤刂獛煹苄恼想y除,強阻也是無用,嘆息一聲,口誦“阿彌陀佛”,只盼他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引起眾怒,無法收場。
俞家自上而下,聽了小池尊者的言語,無不神色凝重,情知關(guān)乎上代名譽,不能當眾示弱。況且“三杰十一虎”,俞猛實為頭名好手,連他都一招落敗,還可出戰(zhàn)的人選已然不多。
俞崇仁在“五秀”中武功最高,但他身為家主,沒有把握取勝,也不能輕舉妄動。他見小池尊者的目光,直直指向廳堂深處,不由暗驚:“不好!這大和尚難不成想逼爹爹破誓,親自和他交手一場?”
谷豐庭也想到了此節(jié),低聲道:“豈有此理!師父勿須擔心,弟子前去應戰(zhàn)!”秦良玉搖頭道:“師哥,你的內(nèi)傷尚未養(yǎng)好,不可牽動傷勢。還是讓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