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志明鬼聚眾氓(四)
適心說,這當(dāng)然是玉米。
玉米當(dāng)然是玉米,但此時不能叫玉米。
正如麥,到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名字?但叫的人多了,麥便成了麥。
諸夏重玉,大爭之世亦有荊山卞和獻(xiàn)玉的美談,叫玉米最是適合。
但對于心懷野心的適來說,最適合的名字反而是最不適合的。
這東西不能只是個可以讓更多人不挨餓的玉米,還得趁機(jī)擴(kuò)大墨家的影響,以便將來推廣開的時候擴(kuò)大影響。
思考半天,胡謅道:“這叫墨玉。墨家之玉?!?p> “墨玉?”
蘆花小心翼翼地捏起那枚玉米,覺得這玉字用的極好,若是用麻線穿在一起,掛在耳垂或是墜于脖頸,未必便比不過那些士女的翠珰。
可這墨子卻用的極不好,愛不釋手地看了半天,嘟噥道:“這明明是黃色的玉,怎地是墨色的玉呢?”
“墨家不以金玉為寶,而是以救濟(jì)天下為寶。那奇人說此物高山荒涼之地尤可種植,讓天下少受饑饉之苦,正是救濟(jì)天下的寶物。在我墨家眼中,就如同王公貴族眼中的玉一樣,都是傾城之寶,因此叫這么個名字?!?p> “是墨家之玉寶,而非墨色之寶玉。”
胡謅之后,又拿出幾枚胡蘿卜的種子,這一次便其貌不揚(yáng)了,可適接下來的話卻讓葦驚的半天沒有合上嘴。
“這叫鬼指。世人都以為鬼藏于地下,這東西長成后就像是手指一樣,其色如肉,欣長如指,藏于地下,是天鬼舍棄了手指贈與天下之人的?!?p> 蘆花一聽這話,嚇的叫了一聲,下意識地躲到了適的身后,不敢再看那枚其貌不揚(yáng)的種子。
葦也咽了口唾沫,不想接下來的話讓他比聽到鬼指之名更為驚怖。
“這鬼指要是種好了,一畝可產(chǎn)十石甚至二十石。雖然不能當(dāng)做粟黍,但饑荒之時可以救命,而且脆甜如蜜?!?p> 適這話沒有胡謅,胡蘿卜在大畝之下用草木灰和糞肥,產(chǎn)個三五千斤不是問題,論救荒比地瓜還要好。所以前世鄉(xiāng)村,多有葫蘿卜崴子、胡蘿卜屯、胡蘿卜坳之類的名字。
只是這東西畢竟不如地瓜,地瓜可以曬干磨粉,怎么也算主糧,這東西就只能救荒用了。
以現(xiàn)在的小石來說,畝產(chǎn)十石什么的都是怕嚇著人往小了說的,尤其這還是不知道凝結(jié)了多少汗水勞動遴選出的良種。
饒是說的保守,十石二十石這樣的數(shù)量還是嚇了葦一跳。
他當(dāng)然希望這是真的,也相信適說的話。
可越是希望是真的,越怕最終是假的,所以越不敢相信。
驚懼還未結(jié)束,遠(yuǎn)未結(jié)束。
適又照著這樣的套路,將各種稀奇古怪的種子拿出來,一一給起了稀奇古怪的名字。
譬如胡謅為鬼布的棉花,說是天鬼為救世而將身上的衣衫凝為種子,栽入土中,以求人人有衣可穿。
當(dāng)然也有沒胡謅的,比如向日葵,這個用不到胡謅,改成夏葵就好。
天下有春葵、秋葵、冬葵,唯獨(dú)沒有夏葵。而葵菜本身也有向光性,所以有葵藿向日的說法。仲尼還借著葵菜的向陽性講了個雞湯,說是鮑莊子連葵菜都不如,人葵菜還知道葉子遮住陽光保護(hù)自己的根莖呢。
一直到拿出胡謅為鬼頭瓜實(shí)為南瓜的南瓜子時,蘆花終于笑道:“小哥哥,你果然不會種地,這是葫蘆,我認(rèn)得?!?p> 說完搖搖一指院落中的葫蘆架,那是夏秋常吃的菜。
適想了想可以挖出鬼臉、里面安上蠟燭的南瓜,搖頭笑道:“那到時候就看看是奇人騙我,還是你認(rèn)錯了。麥和狗尾草在沒有結(jié)實(shí)之前,又怎么能分辨呢?凡事不可妄加揣測,要看結(jié)果,不可憑空猜想。你要記住?!?p> 蘆花低著頭,哎地答應(yīng)了一聲,心下卻有些委屈,心說這明明就是葫蘆,只不過葫蘆籽像是我們的臉,瘦巴巴的;你這葫蘆籽是貴姬的臉,胖乎乎的。
委屈之后,轉(zhuǎn)念又想,他既然這么說,想來是真的在意我,不想讓我走錯了路,應(yīng)該是這樣吧?
凡事總有兩面,換個方式一想,她心里的委屈反倒變?yōu)榱艘环N暖哄。
再想到剛才被嚇了一跳的鬼指,忍不住問道:“那個鬼指……是天鬼的哪根指頭呢?”
“你猜呢?”
蘆花想了想,羞赧而又膽怯地伸出小拇指問道:“是這根吧?”
“為什么這么說???”
“我聽你說的這天鬼,是想著世人的。小拇指又沒有太大的用,他便切了給世人以防饑饉。剩下的手,或是做別的了吧?”
適笑著伸出了曲著小拇指的右手,向前一伸道:“剩下的手指,都在你我身上呢。要不然為什么小拇指最是笨拙呢?天鬼本想著自己平山川、整河流,以利天下。但是它縱然厲害,終究只有一人,于是將最靈活的四根手指送給了天下之人。于是燧人氏可以用手鉆木得火、大禹攜萬民以手整大河、萬民可以以手握耒耜以養(yǎng)肚腹……”
蘆花和葦從未聽過這樣的故事,想象著天鬼的模樣或是那種心懷,又看著那些名為鬼頭、鬼指之類的種子,心頭莫名地悲傷。
“那天鬼……死了嗎?”
“死了。”
適很鄭重的說著,自己嗯的一聲點(diǎn)了下頭,又道:“凡有人說見到天鬼了,定是想要欺騙世人,其心可誅?!?p> “那天鬼死了去哪了?”
“我們從哪來?”
“我們死后去哪?”
“天鬼為什么要死?”
一個簡單的問題,引來了一連串的疑問,此時鬼神之說正盛,又處在重鬼神善卜龜甲的宋國,這樣的問題很難回答。
適仰頭想了一陣,念道:“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天下人的問題?!?p> “所謂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借用了屈原的《天問》,將整個鴻蒙時代的問題一一問出,刨除掉里面不想要的陰陽之說,引出他想把墨家虛無的天志修改為配合墨家辯術(shù)可推斷的天志。
這些問題很難,難到?jīng)]有一個人知道。
或者說有人可以一一解答,但是在墨家看來都是不對的,因?yàn)檫壿嬌现v不通。
此時尚未焚書,亦未儒家一統(tǒng),所以哪怕連三代之治這樣的說法都是各有說辭。
諸子都講究以史為鑒,想要確定自己的學(xué)說合情合理,大多要托古改制、借古喻今。
所以儒家史觀中的三皇五帝,是禪讓的;法家史觀中的三皇五帝,是血淋淋地殺出來的……
天下未曾統(tǒng)一,也就沒有一種必須被接受的、唯一的說法,大可以隨意更改。
適是個死硬的無神論者,所以天鬼必須已經(jīng)死了。
適是個死硬的無神論者,所以天志必須無情沒有人格。
但用這種鬼神之說說出來,蘆花與葦這樣被困在田地中的農(nóng)夫卻最容易接受,他們需要一個完整的故事,也需要一個樂土。
只不過他們不知道,那日在田地里講起《碩鼠》所說的樂土,是需要靠雙手和大腦創(chuàng)造出來的。
他們更不知道是,所謂的天志,將會被更改為一種相互適應(yīng)的進(jìn)步和更好的政治制度的僵硬的歷史必然。
是分階段的相互適應(yīng),以某種器具的出現(xiàn)和普及,作為九重樂土的分界線。
甚至這種僵硬的歷史必然,是每一個信奉的人要去努力的。
狹義來說,歷史沒有必然。
但對穿越者而言,鐵器、壟作、大一統(tǒng)、新紡織、有可借鑒的更先進(jìn)的政治制度、科學(xué)、識字、尚賢為官、紙張和印刷術(shù)等等這些,就是必然,就是天志,就是樂土——人間的樂土,相對于此時的樂土。
用讖語和經(jīng)書作為外殼,實(shí)質(zhì)卻是一部計劃藍(lán)圖。
如果昊天上帝天鬼說,牛耕比之漫天撒籽是好的、棉花應(yīng)該這樣紡紗以替代棉布、河流怎么防護(hù)堤壩、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最適合諸夏的地形、大一統(tǒng)是好的等等……
于此時,并不是壞事。
自然的演化太慢,為求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于彼時,他自然會消亡。
而現(xiàn)在,此時與此刻,此地與此處。
這間小茅屋,以及屋外的田地中的人,他們不需要知道這么多,只需要被這個向天發(fā)問的故事吸引。
蘆花和葦聽完了適的發(fā)問,一樣陷入了沉思。
這不是一個人的疑惑,而是所有民族懵懂期都有的疑惑。
是啊,這是個問題,這些都是個問題。
遠(yuǎn)古開始時,誰將此態(tài)流傳導(dǎo)引給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從哪里得以產(chǎn)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誰能夠探究其中原因?
大氣一團(tuán)迷蒙無物,憑什么將它識別認(rèn)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競它是如何安排?
天地的大小,到底有多大又該怎么測量?
都說女媧造人,那么造人之前,又是誰造了女媧呢?
是什么分開了貴賤?
是怎樣才能天下定于一?
是怎樣才能畝產(chǎn)兩石糧食?
是怎么樣才能貴者不恒貴、賤者不恒賤?
是怎么樣才能抵達(dá)人世間的樂土?
PS:
推一本也是戰(zhàn)國的書,七月新番的新作《秦吏》。我這新人新書現(xiàn)在看的不到兩個手能數(shù)過來,但還是推一波,寫同樣時代的難得一見。
另,新人新書,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