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易記糧鋪跟著吳賬房做學徒的易天行也就用了半年時間,就把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摸透了。
用吳賬房的話來說,管賬這事也就是進銷存,那年那月糧鋪進了多少米,鋪里后院倉庫里存著多少,每天賣出去多少,一筆筆記下來就行。
這做起來就是沒營養(yǎng)的現代流水賬嘛,什么一筆筆記下來,進出都沒個票根,只管往上記一筆。
難怪是個識字的懂計數的都可以做。三個月下來吳掌柜從手把手教易天看賬、識賬、記賬、銷賬的步驟一步步帶過來。
接下來易天就可以在吳賬房的監(jiān)督下,自己獨立完成賬務,連伯父看了都贊不絕口。
半年后吳賬房除了最后銷賬畫押以外的事就全部推給了易天來做。
可憐十來歲的孩子,每天被一個無良大叔逼著做賬,唯一的好處就是不停的記賬,易天的字寫的還算是比較工整。
沒辦法,吳賬房定下的規(guī)矩,寫的嘰嘰歪歪的雞爪字都要重新寫。
為這事起初一個月內易天被折磨的每天都只能睡三個時辰,其他時間都是在練字,寫不好重寫,心理壓力太大,有點像天朝小學生那樣每天都學不完。
吳賬房這段時間開始空閑起來了,收個徒弟就是免費的幫工,而且這幫工把自己的事全做了。
最后只需要自己看一下,簽字畫押就行,每個月五兩銀子的工錢照拿,吃住都靠著東家,這小日子過得滋潤起來了。
吳賬房自科舉落第后就對考科沒了信心,想想自己都快四十歲的人了,從十六歲開始考,除了二十六歲考中秀才,本該是意氣風發(fā),可沒想到接下來次次落第,一生蹉跎都被考科所累,到現在也沒成家。
人手頭有錢有時間了就會有愛好,男人無外乎酒色財氣,所幸吳賬房只占了酒和財。
易天自打第一天看到吳賬房就發(fā)覺他酒瓶不離手,有時清晨起來就是滿口酒氣。
為這事和伯父說過幾次了,伯父總說吳賬房就這愛好,由他去了,再說只要他賬做得好,誰還管他其他事。易天觀察了好幾次,吳賬房平時很少出門,沒事就在他自己的小院子搗鼓搗鼓,也不知道那來的這么多酒。
照吳賬房這樣子喝酒,每天起碼要有兩斤,難道是自己釀酒?這個問題一直纏著易天行心頭。
但吳賬房為人警覺,他的院子不允許別人進,伙計有事就在門口叫他。掌柜易大也不會來他的小院,頂多就是叫人通傳一下罷了。
開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也是動物發(fā)情的時候,特別是春分時節(jié)的晚上特別熱鬧。
易大給易天單獨一間小屋,就挨在吳掌柜院子旁邊,當初是好意讓他們師徒倆住近點,有什么事可以請教師傅。
晚上打過一更天了,易天就聽到屋外有細細索索的聲響,本以為是貓叫春,但聽著也不像。
下床穿好衣服,拉開門閂,打開房門,易天抬頭看看自己院子里面都沒聲音。
仔細聆聽下,聲音是從旁邊的院子傳來的。心想三更半夜,哦不是一更半夜的,吳師傅在干什么啊。
無論什么年代年輕人總有使不完的勁和無敵的好奇心。
易天索性不睡了,悄悄地搬來長凳放在院子的矮墻邊,自己爬上去看看隔壁的鄰居在干什么。
在矮墻邊剛探出頭看到在吳賬房院子四周放滿了大小不一的壇壇罐罐,中間生了火,有一個大鍋架在火上燒。
吳賬房正在大鍋旁邊不停地忙活,旁邊還有一桿秤,每次把麻袋中的東西拿出來放在秤上秤好后分成一份一份的。等鍋里的水煮沸了再不時的把這些料往大鍋里放。
另外一邊是個五層的蒸籠,吳掌柜把麻袋里的東西放在水里洗干凈了,然后放到蒸籠里去。
易天借著火光隱約看到麻袋上的易記兩個字,難不成吳賬房中飽私囊偷鋪子里的貨自己用,看這架勢是用來釀酒,難怪他總是有喝不完的酒。
看到這里易天就了然了,不過這晚上閑來也無事,正好看看吳賬房怎么釀酒的,順便再去訛他一下,看看他哪來的糧食。
約莫半個時辰,吳賬房就把蒸好的米全部放入大壇子中,把大鍋中燒好的料摻上點水,依次往每個壇子里面放一勺。
最后還神神秘秘的在屋里拿出個小瓶子,在每個壇子里放上點。一通事坐下來吳賬房雖然累的滿臉通紅,額頭冒汗,但看得出心情很好。
拿出酒瓶正要喝上幾口,看到矮墻邊一張笑臉,流到口里的酒都噴出來了。
易天轉身翻下矮墻,拍拍身上的灰塵,笑嘻嘻的對吳掌柜說:“師傅晚上好興致啊,忙活了半天,可否為徒兒指教一番,也好讓徒弟我多學點手藝”。說完還指了指易記的米袋子。
吳賬房嘆了口氣,心里想到日防夜防小賊難防,只好細細道來。原來吳賬房原名吳有道,以前家里是釀酒的,雖說是醉心于科舉,但是家族的產業(yè)從小就耳聞目睹,釀酒制酒都是個中好手。
易天聽完徹底鄙視了一下:“這算什么,河灣縣城就光北市這塊賣酒的鋪子都不少,需要搞得這么神神秘秘的么”。
吳賬房聽完冷哼一聲:“這是家傳的秘方,怎么是街上那些濁酒可比,而且我這酒如是普通人喝了強身健體,習武之人喝了可助其行功,連修仙之人喝了都說好”。
初時易天聽的不在意,最后那句倒是勾起興趣了,:“那你見過修仙人喝你的酒了?”
吳賬房紅著臉說:“我也是聽我父親這么說過而已”。
易天行聽了滿臉失望,然后指了指易記的米袋子。吳賬房看了下有點心虛,只說了句“那是陳糧,反正鋪子里有的是,賣不掉霉爛了也可惜”。
“那小罐子里是什么啊?”
吳賬房一聽忙捂著罐子,像是抱著命根子那樣,越發(fā)讓易天行想知道這里面的道道了。
其實每年糧鋪里面賣不出去的糧食都會想方設法處理掉,通常是新糧摻舊糧,這也是行規(guī)了。想到這里易天行看了下院子,其實買酒也是條賺錢的路數,也可處理掉鋪子里的庫存,這是要和伯父合計下才行。
隨后易天安慰了一下吳賬房,讓他放心,自己不會出賣他,這事要和伯父說一下就行。吳賬房也提了句這事和掌柜說過,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說完易天退出小院,直奔掌柜的屋子,然后就聽到掌柜屋子里一驚一乍的談話,直到五更天才熄燈。
第二天由易大出面和吳賬房聊了一個時辰,最后決定由掌柜和吳賬房在北市再開個酒譜,吳賬房出方子,易家出錢,大家對半分。
為了保密方子由易大保管,易天則在空余時間跟吳賬房學習釀酒,他那小罐子里面是酒曲,一般釀酒用的酒曲是麥芽糖,蔗糖一類的。
吳掌柜用的是蜂蜜和蜂膠調和再加上丁香、肉蔻、小人參、紅花等調制而成,所以釀出來的酒還要用紗布濾過三次才清而不渾。有了這個秘方估計這酒就非常好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