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口氣越大,魚恩就越滿意。別人不裝一下,他怎么打臉?這個臉打的越響亮,效果才越好,越能在已經(jīng)被禁錮的思維中,注入更多的活力。
只見駙馬爺一本正經(jīng)的問:“本正對道德經(jīng)一知半解,尤其以兩句話為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兩句實在違背圣人仁義教誨,還請博士幫忙解釋一下?!?p> 誠懇的語氣,虔誠的態(tài)度,極其認真的求教,讓魚恩看起來很謙卑,沒有人會質(zhì)疑駙馬爺真心求學的態(tài)度。
這兩句話已經(jīng)成為道德經(jīng)里的經(jīng)典,別說是王炎,在場任何一位都可以幫魚恩解讀。聽到駙馬爺?shù)膯栴}后,大家的第一反應(yīng)是,能問出這么沒有水準的問題,說明駙馬爺肚子里的墨水少得可憐。
王鐸并沒有和別人一樣嘲笑魚恩,而是若有所思的眉頭緊鎖。他知道,魚恩是正兒八經(jīng)的新科進士,肚子里不會連這點墨水都沒有。問題越是簡單,就說明里面越是有問題??上ё约合氩怀鰡栴}在哪里,只能再給父親送去個眼色,希望他能摟著點。
與兒子的小心相比,做父親的人顯然更自信。在他看來,兒子的提示只是希望自己手下留情,給駙馬爺留點面子,一點都沒往自己身上想??上в行┤四芙o面子,有些人卻不能,不然自己的面子往哪里放?
老博士先是一臉欣慰的點點頭,一副孺子可教也的模樣。然后信心滿滿的教育:“這兩句的立意有些深奧,沒人引導(dǎo)確實很難讀懂。既然駙馬真心求教,老朽自當為駙馬解惑。天地不仁,說的并不是天地真的不仁,而是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對待萬物一視同仁。這句話的意思,應(yīng)該理解為,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都如同芻狗一般。再往深了說,就是天地對誰都公平,沒有特別的好,也沒有特別的壞。”
非常標準與完美的解釋,顯示出老博士在道德經(jīng)上的深厚造詣。解釋完還怡然自得的看著魚恩,像是在他別人的夸贊。
可惜老人家今天的美夢注定要落空,等來的注定不會是魚恩拜服的夸贊,只會是他入甕后的發(fā)難。
“這兩句話,無論是名門鴻儒,還是市井流氓,都像博士這么解讀。本正有些好奇,這么牽強的解釋,為何從沒有人質(zhì)疑過?難道說,圣人寫書之初就是這么解釋,口口相傳傳下來的?”
語氣還是那個虛心求教的語氣,態(tài)度還是那個謙卑至極的態(tài)度,只是疑問卻頗有些強人所難的味道。
就算以博士的自信,也沒有辦法回答魚恩這個問題,因為道德真經(jīng)在無數(shù)年的傳唱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偏差。因為戰(zhàn)亂等等因素,到唐朝以后,人們只能通過注本來了解道德經(jīng)。其中王弼的版本流傳最廣,也就是現(xiàn)在人們所看到的道德經(jīng)。
好在老博士也是能言善辯的人,略微思量一會兒,就頗為巧妙的化解魚恩的問題。
“老子一書雖然幾經(jīng)周轉(zhuǎn),但是真意未變,里面的章句,更是廣為流傳。這兩句更是里面的經(jīng)典,絕對沒有偏差?!?p> 兩人的腦袋似乎不在一個回路上,王炎以為魚恩質(zhì)疑這兩句話,卻沒有想到魚恩質(zhì)疑的只是他的解釋。
魚恩只能再開口解釋:“博士似乎沒有理解本正的意思,本正不是質(zhì)疑這兩句話的真?zhèn)?,而是質(zhì)疑長者的解釋是不是有些強詞奪理。”
話雖然說得很委婉,但是里面的意思卻很直接。就像是在說,別誤會,我沒質(zhì)疑道德經(jīng),只是質(zhì)疑你。
咄咄逼人的話,讓大家瞬間把目光集中在王炎身上,想看看他面對這么赤裸裸的挑釁,會有什么反應(yīng)。
被挑釁的人,臉色一寒,然后沉聲說:“愿問駙馬高見?!?p> 王炎的回答很光棍,言外之意就是,你說我的解釋不行,那你來解釋解釋。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又把目光看向魚恩,想看看這位駙馬是真有真才實學,還是強詞奪理之輩。
在司徒令看來,除非魚恩拿出能說服所有人的新觀點,不然就是強詞奪理。不經(jīng)意的抽動一下嘴角,他已經(jīng)開始醞釀如何當眾戳穿,才能讓魚恩徹底顏面掃地。至于另一種可能,在他看來絕對不可能。
魚恩有真才實學么?沒有。他要做的也不是來探討學問,只是想在暮氣沉沉的定論中注入一絲活力。讓只會聽的人學會思考,學會質(zhì)疑,學會探討,這才是活泛思維的第一步。
所以對于魚恩來說,有沒有真才實學不重要,只需要把后世對于道德經(jīng)的爭論注入進去,讓大家去思考,去質(zhì)疑,去討論就足夠了。
整理一下衣襟后,魚恩開始他的長篇大論。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本宮以為,這兩句之所以解釋的這么牽強,完全是因為斷句的問題。不是我等愚昧理解不了,只是斷句的錯誤,讓人只能讓人往牽強的地方想。本宮以為,這兩句話應(yīng)該這么讀……”
說到這里,他有意停頓一下,等所有人都側(cè)耳聆聽,滿場寂靜到落針可聞的時候,才接著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如果把天地不仁以,看成是一種倒裝的感嘆,那么就可以解釋成,天地不以仁道,萬物就是他的祭品,圣人不以人道,萬物就是他的祭品?!?p> 芻狗并不是豬狗,而是一種祭祀用的草狗,也就是祭品。
話說道這里,其實已經(jīng)不用繼續(xù)說下去,剩下的道理已經(jīng)誰都能猜得出。只是為防止有榆木腦袋,他還要說一說,說的更透徹一點。
“天地并沒有把萬物當成祭品一樣予取予求,圣人也沒有把萬物當成祭品一樣予取予求。所以天地推行的是仁道,圣人推行的也是仁道。既然天地與圣人都推行仁道,那么人是不是也該推行仁道呢?”
聽到這些話,所有人都陷入沉思。如果按照魚恩的解釋,那么整章所論述的,就不是克己守中,而是無為之仁。天地什么都不動便是仁,圣人什么都不取便是仁,人無欲無求也是仁,似乎這種解釋更加符合道家的思想,更加符合道家的對于仁的理解。
一番新穎的論述,打的司徒令張口結(jié)舌,王鐸低頭沉思,王炎措手不及。
老博士最后只能靠“歪理邪說,有辱圣賢”的嘟囔,與憤然離場,來挽回些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