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氏,其母摩耶夫人夢白象而孕,按習俗回娘家天臂城待產(chǎn),途經(jīng)藍毗尼園,棲于無憂樹下,佛祖自其右脅出。
其父凈飯王聞訊大喜,命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招修道有成之仙人阿私陀為其占卜,仙人至,見太子大喜而笑,后大悲而哭,問其故,道:“此現(xiàn)世之佛陀也,我以能見佛陀而喜,為不能聞佛陀之傳道而悲!”語畢,滿殿皆驚。
其母誕后七日逝去,父續(xù)弦其姨母,姨母撫養(yǎng)其長大。
釋氏自幼聰穎,天性良善,雖為紈绔貴為太子,亦嘗享盡繁華,精舍,美婢,孌(防屏蔽)童,鮮衣,美食,駿馬,華燈,煙火,梨園,鼓吹,古董,花鳥皆唾手可得,卻厭而棄之,時人謂之:“此子風骨不類世人?!?p> 堂弟提婆達多外出狩獵得兔一只,欣喜而歸,欲與悉達多共享,悉達多不忍,拒之。提婆達多不悅,遂生嫌隙。
天臂城善覺王有女,名耶輸陀羅,美姿色,引得眾王子爭風吃醋,大打出手。于是善覺王比武招親,為女選夫。其時,釋迦一族者,悉達多力為最,難陀次之,提婆達多第三。難陀已婚,其妻子孫陀利,亦為當世美人,難陀深愛之,為她而命名自己為孫陀羅難陀,所以沒參加這次比武。悉達多不愿上場,提婆達多武力傲視諸王子,眼看便要娶得美人歸。凈飯王早就苦于悉達多對世事繁華的厭棄,深恐自己心愛的太子真應阿私陀仙人之言出家離自己而去,命悉達多上場競技。父命難違,悉達多遵從父旨上場。提婆達多見而色變,勉力支撐幾合,敗下陣去,悉達多迎娶美人而歸。
世上的國王對他的太子,都怕將來生性流于放縱,沉迷情欲,容易染著聲色的快樂,凈飯王卻與之相反,無時不希望太子悉達多愛名好利,恣情縱欲,好放棄出家的念頭。為此,下旨召集全國各地有名能工巧匠建造四時宮殿,征召各舞樂大家為太子每日歡奏。耶輸陀羅公主亦終日殷勤侍奉夫君,為悉達多誕下一子,名喚羅睺羅。但這一切,都不能使悉達多快樂!
悉達多懇請父王,允其外出增長見聞,凈飯王暗想:若是讓太子見識更多的世間繁華,或許他會更迷戀凡事吧,這也有助于他將來統(tǒng)治國家。遂允。其自欺之態(tài)亦甚可悲。
大臣車匿駕車陪太子出巡。第一日,游東門,見一老者蹣跚行于道,悉達多問車匿:“那是什么人,如此衰弱?”
“那是一個老人,人上了年紀就會如此衰弱?!?p> “這么說我也會變老?”
“是啊,當然,每個人都會變老的。這不分高低貴賤。任何人都無法避免?!?p> “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人永遠年輕嗎?”
“啊,這個么……我不知啊?!?p> 第二日,游南門,見一人臥道旁,咳嗽不止,腿腳腐爛流膿,問車匿:“那人怎么了?”
“哪個?哦,那個啊,那人病了?!?p> “病了?所有人都會生病嗎?”
“人生在世,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p> “……回去吧。”
第三日,游西門,見數(shù)人抬一擔子在行走,前還有一人邊走邊撒花,問車匿:“他們在干什么?”
“他們在辦喪事?!?p> “喪事?”
“喪事就是有人死了。那邊躺在架上的就是死者。”
“死?所有人都會死?我也會死?”
“每一個人都會死,沒有人會例外?!?p> 太子于是滿懷心事,郁郁不樂。
第四日,游北門,見一行人衣衫襤褸,托缽而行,問車匿。
車匿答:“那是修行者,舍棄世間欲望和享受,獨自在山林間靜修,肚餓時才入村過城托缽化齋?!?p> “獨自出家修行?”
“嗯?!?p> “他不再和家人住了么?”
“只有扯斷家庭的牽絆和束縛,才能夠?qū)P男薜腊?。?p> “修道有什么用?”
“為世人求解脫?!?p> 一語驚醒夢中人: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恒的,終將毀滅;世間萬物,繽紛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罷了!悉達多回想過往,決意出家修行,為天下蒼生求解脫之道!
深秋,月圓。
望著自己美麗的正在熟睡的妻子,和在一旁酣睡的可愛的兒子,悉達多決定離開。妻子耶輸陀羅在熟睡中神情憂傷,她是否預感到了我的離去?耶輸陀羅啊,你的憂傷眼看就要越過眉頭,淹沒我的雙肩,我的哀愁,卻無法讓你看見。相信我,我是愛你的。這愛戀跨古至今,直到未來的永恒。而為了這愛戀,今夜我將躍馬離去。停止你的憂傷吧,天亮時我將拈花,你,會微笑嗎?
剃發(fā),托缽,離開了妻兒父母,行走于荒郊深林,試遍了禪修苦行。悟無益的苦行無法悟道,接受牧女的供養(yǎng)。至伽耶城,于一菩提樹下進入冥想。清凈自如,無欲無求,漸入佳境,將成佛。魔見之大驚,以色欲來誘,悉達多不為所動;以財寶引誘,悉達多亦不為所動;欲以武力脅迫,卻近不了悉達多的身旁,敗退。悉達多拈花微笑:“諸法是因緣的生滅,我悟了?!?p> 哈哈大笑,悉達多修成丈六金身,騰云而起,在空中連走七步,一步一凈世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還未語畢,咻的一聲,天空一暗。悉達多愕然,掐指一算,原來是被一孔雀吞入了腹中。欲從便門出,恐污了金身,破開脊背,跨上靈山,續(xù)道“唯我獨尊!”靈山上燃燈上古佛讓了座位,請悉達多上座,為現(xiàn)世佛祖,人稱釋迦摩尼,意為釋迦一族的圣人。釋氏開悟,心情舒暢,念頭通達,赦免孔雀之罪,封孔雀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隨后拈花微笑,沉湎于自己所悟之法中。恐世人愚昧,毀謗真言,不識自己沙門之妙法,只在靈山講法,不愿傳法于俗世之人。燃燈上古佛勸道:“聽聞釋尊為天下蒼生之解脫而悟道,為何如今悟道卻不傳法教化眾生呢?”
“恐世人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奧旨?!?p> “相信世上定有善解者。縱使暫時無人可解,將來亦必有識貨的來求取真經(jīng)?!?p> “善?!彼鞆钠溲?,不拘寒暑,不論晝夜,批閱數(shù)十次,增刪數(shù)百回,作三藏真經(jīng)。三藏者: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jīng)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留待世人來求取。
南部瞻洲,漢家天下。
王莽篡漢失敗,光武帝劉秀成為天下共主,其四子劉莊,少即聰穎,后為漢明帝。劉莊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quán)柄,權(quán)不借下,為一代明君。一日,有金人入夢,次日問于朝堂,是西方西牛賀州之佛。遣使拜佛,引佛門東入。
羽若無心
新人新書,求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