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漢宮驚云2

一百三十三章、大結局

漢宮驚云2 壺中慢 4251 2017-08-24 16:15:23

  公元八年,十一月,長信殿,王莽氣勢洶洶地走入長信殿,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王政君此前單單知道王莽穩(wěn)操大權,卻不知王莽還有狼子野心,于是一臉生氣道:“王莽,哀家一手扶持你到至高無上的權位,你怎能忘恩負義、得魚忘筌,企圖傾覆大漢朝?哀家明白告訴你,哀家是大漢朝的太皇太后,哀家憑什么要把大漢傳國玉璽交到你手上?你不必再浪費心神,還是早些收手吧!”

  王莽一臉硬氣,往前走了兩步,言語不屑“太皇太后如今才要巨君收手,是否為時已晚?太皇太后可別忘記,是誰一步一步把巨君逼到今日?太皇太后一向聰明,從來把巨君推到風口浪尖,長久以來,巨君惡事做盡,天良喪絕,而太皇太后自己卻躲在暗處,享受著權利帶給您的快感!太皇太后,您是否偶爾也會感到心里不安?”

  王政君戰(zhàn)戰(zhàn)兢兢道:“哀家什么時候躲在暗處,哀家一直都是堂堂正正、出現(xiàn)在天下萬民面前!”

  王莽不屑一笑道:‘是嗎?那皇太太后敢對天起誓,傅氏之死、孝哀皇帝之死、孝成皇后之死,太皇太后您毫無參與嗎?’

  王政君登時惱怒道:“王莽,休得無禮!”轉眼見王莽一臉堅毅之色,氣憤憤把傳國玉璽摔到地上,又諷刺道:“王莽,哀家警告你,適時收手!自古以來,竊取國家的蟊賊不少,可最后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落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人也不少!哀家以為你一直是個聰明人,聰明人便該做聰明人該做的事,千萬不要誤入歧途!”王莽不以為然一笑,瞧著傳國玉璽被摔破一個拐角,默默走了幾步,弓著腰慢慢撿起,而后頭也不回大步流星走出長信殿。

  *****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哀章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次日莽則入高祖廟拜受,接受孺子嬰禪讓后稱帝,即新始祖,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王莽稱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稱“王莽改制”

 ?。?)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黎民百姓都分得了土地。

 ?。?)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

 ?。?)實行“五均六管”制,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物價,征收商稅,由政府經(jīng)營鹽、鐵、酒、鑄錢、山澤等。

 ?。?)改革幣制。

 ?。?)改革中央機構,加強相權、兵權;重新劃分郡縣,更改地名。

  (6)改革少數(shù)民族名稱、首領稱號。

  初始三年,王莽陸陸續(xù)續(xù)頒布許多利國利民的政策,一時之間,天下之士,斐然向風。未央宮,明堂,司禮舍人宣旨道:“日出于東,月出于西;祭日于東,祭月于西。更始皇帝,與天地參,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今百官同在,萬民矚目,更始皇帝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和陰陽之氣,理日月之光,列星辰之行,知逆順之變,避忌諱之殃,順時運之應,法五神之常,仰天順成,俯地遵循!”

  司禮舍人話音剛落,樂人們便奏起《清廟》: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

  王莽動作沉穩(wěn)大氣,邁著穩(wěn)穩(wěn)步子登上祭天地臺,居高臨下望著密密匝匝的百官與圍觀湊熱鬧的百姓,振臂一呼道:“更始王朝,千秋延綿!”底下接著是雷鳴般的隨聲附和尾音,王莽面帶笑意看著自己親手建立的王朝,心中多了一份期待。

  初始四年,常安,京兆尹當著百姓聲情并茂朗誦:禮聞取于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青州郡,郡守在朗朗讀道: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故冠而后服備,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

  河內(nèi)郡,學堂里,學生們跟著師傅讀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王莽改制雖然大刀闊斧,但并沒有從源頭上解決西漢末年積弊已久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問題。相反,由于王莽過分追究金甌無缺,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大興土木,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甚至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于非命。公元11年,上林苑,王莽看著邸報震怒道:“撮爾小國,也敢興兵作亂!”

  甄豐覷著王莽動怒,一臉奸笑道:“陛下,高句麗不過彈丸之地,陛下何必動怒呢?只要陛下隨意挑選一個武將,陳兵百萬與高句麗邊境,陛下還擔心高句麗不俯首稱臣?”

  王莽意志堅定道:“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高句麗趁著朕內(nèi)憂,無暇分心,擾亂邊境,是可忍、孰不可忍,甄豐,派虎賁將軍領兵二十萬,擇日征討高句麗!”甄豐心知國用不足,隊伍不精,但一想到兩國交戰(zhàn),能撈到不少財寶,陰陰一笑道:“諾!”

  *****

  建章宮,王嬿沉默不語,奮筆疾書: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志,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臟,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憔煎無歡。寫完之后,王嬿深感氣微如游絲、身輕如枯葉,身上的力氣一絲一絲被人抽去,眼神中的光亮被人一點一點剝奪。阿香、阿月慌慌忙忙撞開房門,卻見王嬿已經(jīng)口吐鮮血躺在案幾之上,一個一個哭得淚人一般。

  椒房殿,王晴悶悶不樂向王靜煙請安問好,王靜煙瞧王晴也是一臉不快,再細細一想,自打王莽登基為帝,誰又真心快樂過?于是慢慢開口道:“陛下整日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不是擔心上不合天意,便是擔心下不得人心,成日成夜不得休息,整個人精神都頹靡好多!”

  王晴跟著感嘆道:“世上有不虞之譽,便有求全之毀,古圣人尚且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況尋常之人?陛下是太苛待自己!”

  王靜煙自打失去兒子,精神也是一日日不濟,而今見王莽成日埋首朝政,更加痛心道:‘昨日,太醫(yī)令給陛下把脈,說陛下過度費神傷魂,單唇干肺,應當適度休息,本宮諫言陛下要多多休息,可陛下置若罔聞,今日便乘車架出長安,跟甄豐遠去外地,求見圣賢!’

  王晴眼睛一眨一眨道:“貧窮時渴富貴,富貴時反而思念窮困之時,皇后娘娘,你說人生是不是就是如此輪回?嬪妾好羨慕三夫人,她走得早,不必經(jīng)歷眼前的糟心事,不必整日活在煩悶中!”王靜煙聽王晴貿(mào)然提起班恬,微微一想,也是無盡嘆息。

  *****

  五里竹林,王莽面色莊嚴站在茅屋外面,恭恭敬敬等候龔勝,甄豐生氣道:“陛下,龔勝不過一介儒士,怎能如此不識趣?陛下貴足臨賤土,龔勝他區(qū)區(qū)布衣之士,居然毫不領情!”

  “要不微臣派人把龔勝抓出來,他若不同意跟陛下回長安,效命更始王朝,微臣就一不做二不休,把他當場了結!”甄豐自以為出個不錯的主意,卻不料王莽并不以為然。

  王莽欣然一笑道:“儒生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因此儒生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你建議朕,派人把他直接拖出來,如果他自感屈辱,當場自盡,豈不是讓天下有心歸順的士子望而卻步?朕剛剛建立更始王朝,眼下奸人比周、邪說四起,王朝根基不深,表面既存且安,但若任由邪說蔓延,只怕不久真的更始王朝便要覆滅!”

  甄豐不明白,問道:“邪說蔓延,陛下該去懲治妖言惑眾之人,為何來此處拜見龔勝呢?”

  王莽泯然一笑道:“你說的朕自然有所考慮,不過在此之前,朕要先來會一會這個心高氣傲的龔勝,你不知道,龔勝清廉持正,剛正忠直,在天下士子心中地位頗高,朕身為萬乘之主,一日來拜見他三次,不是朕需要他為朕出謀劃策,而是朕,要顯示朕對儒生的尊重,朕要讓天下人看到朕對于儒士的渴求!”

  甄豐點頭評點道:“是呀!樹木盛,飛鳥歸之;庶草茂,禽獸歸之;人主賢,豪杰歸之!”忽然,里面走出一個童子,招呼王莽進去,茅屋里面,龔勝躺在床榻上死死盯著意氣風發(fā)的王莽,怒罵道:“蟊賊王莽,圖我大漢!”接著感嘆道:“泱泱大漢,毀于一夕!”

  王莽淡淡一笑道:“泱泱大漢,早就國勢凌微,要不是朕勵精圖治,哪有如今煥然一新的局面?”龔勝呵呵一笑道:“你是勵精圖治,可你再勵精圖治,千載而下,也改變不了你是竊國之賊的事實!”

  王莽神情堅毅道:“朕不在乎后世之人如何看待朕,朕只在乎天下萬民是否心悅誠服!”

  龔勝冷哼哼道:“你以為你的更始王朝國勢蒸蒸日上嗎?你以為你在長安城樓下安置欲諫之鼓、誹謗之木,天下就無冤屈嗎?蟊賊王莽,你剛愎自負、驕傲自滿,你的更始王朝絕不會屹立不倒,我龔勝就在此茍延殘喘,等著你、和你的王朝朝不保夕!”

  王莽付之一笑道:“朕再不濟,也比你誓死效忠的孝哀皇帝強過百倍,他講私心、徇私情,恥其功臣、輕其賢良,棄義聽饞,棄德從惡!”

  龔勝火毒攻心,“蟊賊,休得胡言亂語誹謗孝哀皇帝,你竊取我大漢,殘害劉氏子孫,千載而下,你一定會被史書工筆描黑辱罵!”王莽只是冷冷看著龔勝,良久才神情如常轉過身去,心情愉快走出茅屋,龔勝看著王莽離開,緩緩抬起身子,沖著天上呼喊道:“蒼天有眼,還我大漢!”

  *****

  未央宮,清涼殿,王莽看著畫師剛剛呈上來的班恬畫像,一顰一笑十分酷肖,情不自禁在上面撫摸,良久,在上面賦詩《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滿含真情寫完《綠衣》,王莽突然想起一件事,慌手慌腳離開未央宮,坐著馬車直抵一處莊園,此時天晴氣和,惠風和暢,綠草青青,樹木藹藹,王莽心有戚戚走到班恬墳塋之前,一點一滴涌上心頭,抬頭一看,當年在班恬死后,王莽親手種下的松柏已經(jīng)亭亭如蓋,王莽滿含深情看著班恬的墳墓,好像多看一眼,班恬就能死而復生一般。

  *****

  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各地百姓苦于新莽政權頻繁的征發(fā),相繼棄城郭流亡為盜賊,其中并州等邊境地區(qū)尤甚。天鳳二年(公元15年),五原、代郡一帶百姓不堪北征匈奴士卒的騷擾,數(shù)千人起而造反,捕盜將軍孔仁經(jīng)過一年多的圍剿,才將盜賊平定下去。天鳳四年(公元17年)以后,天下愈愁,盜賊起,各地人民紛紛起而反抗,瓜田儀在會稽長洲率眾起義,堅持長達數(shù)年之久。同年,瑯琊海曲婦女呂母為被縣宰冤殺的兒子報仇,率眾攻破縣城,處死縣宰,自稱將軍,出沒于海上,其勢力迅速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天鳳五年(公元18年),東海人力子都率眾起義,隊伍迅速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活躍于徐州等地,王莽遣使者發(fā)郡國兵擊之,不能克。

  一群有組織、有紀律的反抗暴民開始蜂擁四起,在這群浩浩蕩蕩的人民起義中,躡足行伍之間、倔起阡陌之中的劉秀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南野,面龐英俊不凡的劉秀當著成千上萬粗布短衣的將士討伐道:“蟊賊王莽,竊取漢朝,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p>  “各位兄弟們,我們都是大漢王朝的子民,我們應當團結起來,維護正統(tǒng),反對暴政!”底下的人歡呼鼓動道:“起立!起立!推翻更始王朝!推翻王莽!”劉秀一路帶著士兵逢水架橋、遇山開路,經(jīng)過不懈努力,最終攻到長安城下。

  長安城,王莽看完各地馬不停歇送來的報道,心里焦急萬分,但更始王朝弊端早有,已經(jīng)積重難返,王莽悶悶不樂在書簡上寫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寫完之后,王莽腦海中回想著多年來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恍然之間,又想到班恬已經(jīng)離開多年,想著想著便有些惆悵,默默吩咐人搬來一些名酒佳釀,喝得酩酊大醉,醉生夢死。夢里,班恬站在殿門口,影影綽綽在向自己招手,王莽鬼使神差般緊緊被班恬吸引,一步一步跟著班恬向著殿口走去。

  日薄西山,王朝奄奄......

  全文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