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腦子向來靈活,一些沒有節(jié)操的文人更靈活。
渡江能夠活命,那干嘛不渡江?
他們不像武人,有一股戰(zhàn)死沙場的氣魄,他們更不明白什么是視死如歸。
所以,看過趙沐的這首詩后,有幾個大儒已是微微蹙眉。
“楊老夫子,沐侯爺這首詩雖好,但格局不夠啊?!币幻笕逭髑髼钚薜囊庖姡瑮钚逌\笑,撫須,道:“把王山和趙沐叫來,詢問一番便可分出勝負了?!?p> 這倒也沒有什么問題,詩詞的好壞,有時也看怎么理解。
不多時,王山和趙沐兩人被叫到了前面,楊修看了這兩人一眼,王山相對有些矮胖一點,趙沐則身材適中,是那種一眼就能引起人好感的摸樣。
“你們兩人的詩我們都看了,雖都寫項羽渡江,但觀點不同,現(xiàn)在我們想聽聽你們對各自詩的看法,王山先說吧。”
王山看了一眼眾人,隨后上前一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項羽雖然戰(zhàn)敗,但并不是說沒有卷土重來的可能,若他渡江保命,以他在江東威望,勢必可以再次訓練兵馬,與劉邦一戰(zhàn),所以我覺得項羽只是一介匹夫而已?!?p> 王山說完,不少大儒點頭表示認可這種觀點,古往今來不少大人物都是能屈能伸方有所成就的,勾踐臥薪嘗膽,劉邦赴鴻門宴,大唐也曾與突厥言和,正是他們的隱忍,最終取得了勝利。
項羽不肯渡江,在他們看來就是迂腐。
楊修聽完王山的觀點之后,并未表露自己的態(tài)度,他仍舊只是撫須一笑,然后望向趙沐,道:“沐侯爺也說說吧?!?p> 趙沐不慌不忙,道:“其實項羽渡江與否,再討論已無任何意義,那畢竟已經是歷史了,而我們這些后人之所以懷古,只是想從歷史當中尋求一些感悟,然后在所在的時代有所啟示,我從這件事情當中得到的感悟就是奮勇,哪怕明知不敵,也不可輕言放棄,就像我大宋邊關的男兒一樣,他們是要保家衛(wèi)國的,難道敵人強大,他們就能夠放棄前線陣地逃跑嗎?作為一名將士,當馬革裹尸,死效朝廷才行,豈可為了活命便逃跑?”
趙沐的話有些振聾發(fā)聵,那些大儒聽了之后神色猛然一震,如果單從項羽渡江這件事情上來說,他們可以反對項羽的選擇。
可趙沐卻把懷古扯到了如今大宋的邊關將士身上,如此就算他們再想支持渡江一說,怕也不可能了。
大宋是崇文抑武不錯,可大宋的每個帝王也都是希望大宋的將士能夠為大宋奮勇殺敵的,他們可不希望自己的將士在面對項羽那樣抉擇的時候選擇渡江。
在他們這些天子看來,哪怕是死,也必須為大宋戰(zhàn)死,而不能夠選擇逃跑。
所以,在懷古詠今之后,很多大儒只能選擇支持趙沐的觀點,為了大宋,生為人杰,死當鬼雄,哪怕他們心里其實都是想逃跑的,但在這種情況下,卻絕對不能夠說出來。
在趙沐解釋完之后,那些大儒便判定趙沐的詩更勝一籌了,王山雖然心有不甘,可他也不敢說贊成逃跑,那樣他會被人唾罵死的。
他就納悶了,好端端的說項羽渡江,趙沐怎么就扯到大宋邊關對敵上了呢?
可他又不能提出反駁,因為懷古詩的一個作用,就是詠今。
---------------------
看過詩后,評委繼續(xù)看詞。
看的時候,仍舊有人輕聲吟出來: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看到上闋,幾名大儒淺笑頷首,雖說趙沐的這首詞可能跟如今的大宋朝廷不一樣,但這首詞卻相當的迎合天子心意啊,朝堂有謀臣良相,邊關有奮勇將士,整個局勢對大宋來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這樣的詞誰聽了都會喜歡的。
哪怕他們這些大儒聽了,也不例外,因為他們這些讀書人學的便是治國安邦的理念,有這個想法很正常。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下闋仍舊有一點歌功頌德拍馬屁的嫌疑,但是讀來卻是令人渾身一震,仿佛大宋真真就是那諸國宗主一般,在大宋將士的殺伐之下,大宋大獲全勝,使得周邊各國前來朝奉。
幾位評委這般吟完,覺得這首詞雖有拍馬屁的嫌疑,但又有著不可多得的豪氣,當真是讓人說不得不好。
如同之前那首詩的情況一樣,先不說詞怎么樣,就這種迎合朝廷和天子的內容,誰敢說不好?
而且就詞來言,趙沐的顯然更積極豪邁一點,那謝非的思鄉(xiāng)雖符合文人多愁善感的毛病,但未免有些影響軍心士氣,兩首詞的高下這么一比,也就出來了。
幾位大儒下定論的時候,心里都在暗罵,他們覺得趙沐在寫詩詞的時候耍了小聰明,他凈寫一些讓他們根本就反駁不了的,如此就算其他人在遣詞用句上比他好,他們也不敢判其他人贏啊。
敢說這樣的詞不好,那他們就是不想報效朝廷,這罪名可就大了。
不過好在,除了這點取巧之外,趙沐的兩首詩詞倒也真的不錯,可見其是真有才氣的。
這個時候,大家又忍不住想起了之前楊修說蘇軾的情況,蘇軾在一炷香內寫了這么多,可是水平卻有所下降。
趙沐也寫了這么多,但是水平并沒有下降,這也就表示,趙沐的才情可能比蘇軾還要厲害一些。
想到這點,那幾位大儒心中微微一震,等去看趙沐所寫文章的時候,忍不住就有了一些代入感,他們現(xiàn)在看的可不是普通人的文章,而是一個大宋頂級才子的文章。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自然給趙沐的文章加分不少。
在幾位大儒看趙沐文章的時候,趙沐心里卻是有些激蕩起伏,寫懷古和戰(zhàn)爭的詩詞很多,比這兩首好的也很多,但他卻偏偏選了這兩首。
目的無他,只是想讓一些良將好漢明白他的志向而已。
大宋不缺良將好漢,比如那些梁山好漢,而趙沐想收他們?yōu)樽约核?,首先就必須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豪氣,值得他們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