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牐狊w育課上跨欄測驗,第一次跨跳,周彤的成績是十一點一秒,體育老師說已達九十分的標準。她想取得更好的成績,第二次跨跳,因起跑過猛,在跨過第一個欄時,右腳尖觸欄,一個趔趄,身體慣性地飛出,周彤摔倒了。
周彤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有同學關切地過來扶她,詢問她是否摔傷了;也有同學竊竊地嘲笑。周彤懊惱地想:偶失前蹄,但心中不悔——摔倒了,還可以爬起來!
在某些人看來:周彤真傻——已經(jīng)取得了九十分的好成績,該滿足了,何苦捱這一摔,實在大丟“face”。
周彤在懊惱中漸漸冷靜下來,細細體味著個中滋味:
第一次跨欄,周彤就取得了好成績,這實在太容易了些。周彤覺得自己的潛力沒有最佳發(fā)揮,她相信自己會在第二次、第三次的再接再厲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更高、更快、更強”,這是奧林匹克的精神,為什么周彤不能在小小的體育測驗中發(fā)揚這種精神呢?選擇第二次跨欄,即使摔倒了,周彤也不悔。
同學的善意嘲笑,最初也如一石擊水,在平靜的心湖上漾起一圈圈羞愧的漣漪,但周彤細細思索、品味,心情漸漸歸于平靜。
失誤是偶然的,正如你走在成功的道路上,失敗也會突然來拜訪你。有失敗,必然會引來一些嘲笑,這很自然。當你有著這樣充分的心理準備,對外來的壓力泰然處之,淡然面對,將它如蛛絲一樣輕輕抹去,你前進的步伐不止,希望與成功便與你近在咫尺。
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倘有機會,周彤還要跨第三次、第四次欄,她要將她能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最好。
思緒如爬山虎的藤蔓沿著心壁越攀越高,越觸越遠,周彤想到了學習,想到了世間許許多多的事情:
一次考試失敗,即使是一次大考失敗——不也像走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成功之路上的一次“偶失前蹄”么?不必為一次考試的失敗否定了自己的能力,掩埋了自己的潛力,不必背著沉重的負擔艱難挪動,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才會“更高、更快、更強”。不是有一句話說嗎?——“總感嘆自己錯過頭班車的人,他還會錯過下一班車?!?p>人生的事,也許很難預料。即使成績斐然,成就輝煌,世人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或都可稱道的作法:
一是激流勇退,也許是“識時務者為俊杰吧”,縱觀樂壇,新手如云,在香港流行樂壇:譚詠麟、張國榮、許冠杰、梅艷芳等“天皇巨星”級的歌手紛紛舉行告別歌壇演唱會,而他們此時的歌唱事業(yè)恰如日中天。他們激流勇退,在另外的天地里開創(chuàng)出另一番輝煌事業(yè):譚詠麟成為商業(yè)巨子,張國榮連登“金馬影帝”的寶座等,從他們的身上,周彤們得到怎樣的啟示?
二是精益求精。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已經(jīng)實踐證明。如:王羲之精研書法,成為一代書圣,《蘭亭集序》千古流芳;杜甫“平生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且“讀書破萬卷”,終于“下筆如有神”,成為一代詩圣,而他的詩詞,被稱為“詩史”;莎士比亞窮畢生精力,撰寫劇本,馳名世界;居里夫人刻苦鉆研,鍥而不舍,終于發(fā)現(xiàn)新元素“鐳”。無數(shù)科學家都曾用實踐和成果證明過精益求精的至善至美。
兩種方法,孰長孰短?周彤覺得最好合二為一,應變化的世事,權衡利弊而變。
再細想,無論是激流勇退,還是精益求精,應該都需要一種精神,一種抵抗壓力的精神:無論這壓力來自漫天飛舞的謠言,還是來自客觀存在的重重阻力!正如英國作家拜倫所言:“真有血性的人,既不曲意求得他人的重視,也不在乎別人的忽視。”
這世事,總得靠人自己去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