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不花,答答里帶人,元將,初為宿衛(wèi)。率兵赴襄陽,與宋將范文虎大戰(zhàn)于灌子灘,取勝。后從伯顏伐宋,在陽羅堡大敗宋將夏貴。沿江東下,取建康、平江、臨安等地,又入福建、廣東。追宋將張世杰于香山島,獲眾數(shù)千。因功為中書左丞、都元帥等職,封淮王,謚忠襄。
哈剌章,一作哈喇章、加剌張,蒙古蔑兒乞人,是元順帝時丞相脫脫之長子,少年時受教于南人學(xué)者鄭深,鄭深“教以書詩。脫脫被奸臣哈麻矯詔殺于阿輕乞之地,哈剌章及其兩個弟弟也被流放,哈剌章被安置于肅州。后來,恢復(fù)了脫脫官爵,哈剌章先被授予中書省平章政事,封申國公,分省大同。明軍逼近大都,元順帝欲棄城出逃,哈剌章力諫不可,“大意謂賊已陷通州,若車駕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為殷鑒,請死守以待援兵”。但順帝不聽,而后他隨順帝北奔上都,哈剌章在隨順帝出逃期間,力圖恢復(fù)大元江山,先請求順帝召擴廓帖木兒入援,后又計劃聯(lián)合西北藩王反攻大都,但順帝鑒于阿魯輝帖木兒事件而恐懼西北諸王,故遲遲無法展開。后來哈剌章隨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從應(yīng)昌逃走,并成為北元的重臣,曾屯兵沈陽,并參與1漠北會戰(zhàn),哈剌章被明將藍玉擊敗,獲其部下軍士15803戶,馬駝48150余匹,后來他的子侄紛紛歸降明朝,但他仍然在騷擾明朝邊境。
陸居仁,字宅之,自號巢松翁,又號松云野褐,瑁湖居士,松江華亭人。泰定舉人,隱居不仕,教授以終,與楊維楨、錢惟善相唱和,與楊維楨、錢惟善合葬于干山,人稱三高士墓。
錢惟善,字思復(fù),自號心白道人、武夷山樵者,錢塘人。參加江浙省試,考題為《羅剎江賦》,當(dāng)時應(yīng)考者達3000多人,都不知羅剎江出處,只有惟善引用枚乘的《七發(fā)》證明錢塘之曲江,即為羅剎江,大為主考官稱賞,因而名聲遠揚,自號曲江居士。張士誠占領(lǐng)江浙后,退隱吳江筒川,后又遷居華亭,明洪武初年卒,與楊維楨、陸居仁合葬于干山,人稱三高士墓。惟善長于《毛詩》,兼工詩文。有《江月松風(fēng)集》12卷傳世。又兼長書法,作品有《幽人詩帖》、《田家詩帖》等。
欽察·答納失里,欽察部人,太師、太平王燕帖木兒的女兒,元順帝第一任皇后。其兄御史大夫唐其勢因謀叛亂被殺,其弟塔剌海因牽連密藏后宮,皇后用衣服掩蔽,其弟被發(fā)現(xiàn)后,答納失里被趕出皇宮,在開平民舍被丞相伯顏用酒毒死,時年約16歲。
貞?;帐セ屎?,名邁來迪,罕祿魯氏,郡王阿兒廝蘭之后裔。祖名阿里術(shù)兀,父名帖木迭兒,元明宗的皇后。她不知何時嫁給明宗,為周王妃,生下元順帝就去世了,元惠宗即位,追封謚號貞?;帐セ屎?。
張阿元,女。元順帝妃,為麗嬪。性機敏。
周伯琦,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饒州鄱陽人,元代書法家、文學(xué)家。以蔭授南??h主簿,后轉(zhuǎn)為翰林修撰。招識平江張士誠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者十余年。
朵兒只,脫脫的兒子,元朝中書左丞相。
寬徹普化,是世祖之孫,鎮(zhèn)南王脫歡子也,封威順王,鎮(zhèn)武昌,賜金印,撥付怯薛丹五百名,又自募至一千名,設(shè)王傳官屬。
燕帖古思,元朝皇子,孛兒只斤氏,是元文宗圖帖睦爾與卜答失里皇后所生的次子,曾用名古納答剌。元順帝登基后,權(quán)臣伯顏與卜答失里合謀,欲擁立太子燕帖古思為帝,政變失敗后燕帖古思被流放高麗,途中遇害身亡。
阿魯圖,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元順帝執(zhí)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蔑里乞·脫脫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別兒怯不花,字大用,燕只斤氏,元朝丞相,在任救濟災(zāi)荒,竭力安撫地方百姓,后被貶。
奇轍,蒙古名伯顏不花,奇氏被封為第二皇后后,為行省叅知政事、德城府院君、后封為政丞大司徒,后謀反,最后被恭愍王滅族。
奇轅,奇氏被封為第二皇后后,被任為翰林學(xué)士、德陽君。奇轍謀反失敗被牽連,被恭愍王滅族。
奇辀,奇轍謀反失敗被牽連,被恭愍王滅族。
奇輪,奇轍謀反失敗被牽連,被恭愍王滅族。
柳貫,字道傳,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學(xué)家、詩人、哲學(xué)家、教育家、書畫家。博學(xué)多通,為文沉郁春容,工于書法,精于鑒賞古物和書畫,經(jīng)史、百氏、數(shù)術(shù)、方技、釋道之書,無不貫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與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黃溍并稱“儒林四杰”。
陳仲仁,江右人,官至陽城主簿。善山水、人物、花鳥,嘗與趙孟頫論畫法,孟頫多所不及。
楊基,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吳中四杰”之一。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fēng)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dāng)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dāng)讓子一頭地?!睏罨c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陳祖仁,汴梁人,字子山,左榜狀元。授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累官翰林院直學(xué)士、侍講學(xué)士、中書省參議。帝欲重修上都宮闕、大興工役。陳祖仁上書進諫:上都被毀,皇帝日夜痛心,“然而當(dāng)今四海未清,瘡夷未治,而倉庫空虛、財用將盡。驅(qū)使疲憊之民賦大役,使田耕荒廢,不異于扼其吭、奪其食而速其斃?!苯袢债?dāng)務(wù)之急是恢復(fù)民力。愿皇帝“親賢臣、遠邪佞,賞罰分明以驅(qū)動能士,達到國家治理為宜。”帝贊賞而采納。
陳祖仁任侍御史,彈劾宦官不法,疏諫太子外接不法,觸怒皇上。放外任甘肅行省參知政事。任山北道肅政廉訪使。后任國子祭酒,又任樞密副使,因多次上疏言軍政利害、未被采納而辭職。后被召回,歷任翰林院學(xué)士,中書參知政事,太常禮儀院使。上書薦舉擴廓帖木兒以救朝廷危急,未被采納。次年,奉命守太廟神主。明軍攻破京城,陳祖仁死于亂軍之中。
陳祖仁,負(fù)氣剛正,坦誠進言,盡職盡責(zé)。其學(xué)識博而精、才學(xué)通達,能詩文,文質(zhì)樸而詩清麗,為世人稱道。
王守誠,字君實,元朝文學(xué)家,詩人,太原陽曲人,氣宇和粹,性好學(xué)。出為西臺御史,除奎章閣鑒書博士,拜監(jiān)察御史,山東廉訪司僉事,累官禮部尚書,擢中書參議,調(diào)燕南廉訪使。曾與修《經(jīng)世大典》以及遼金宋三朝史,在當(dāng)朝影響頗大,詩文傳世不多,《元詩選·癸集》丙集存其詩二首。
王懋德,字仁父,山東省高唐縣清平鎮(zhèn)石門村人,外貌偉岸,韜略內(nèi)藏。由憲府御使臺中書椽升戶部主事,后又任南行臺監(jiān)察御吏、內(nèi)臺御吏、都省左司都事,御使臺都事、河南和燕南廉訪司副史。改任詹事參議、遷中書、拜治書侍御吏,此后又改任淮西廉訪使,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又奉召任資善大夫、御吏中丞,拜中書左丞。
唐其勢,元朝大臣。飲察人,燕鐵木兒之子。順帝妥懽帖睦爾即位,任御史大夫,拜中書左丞相,其妹伯牙吾氏立為后。時伯顏以迎立順帝為功,專權(quán)跋扈,他很忿怒地說:“天下本我家天下,伯顏何忍而位居我上。”六月,乃與其黨聯(lián)合謀叛,遂率勇士突入宮內(nèi),被伯顏所擒,結(jié)果他和伯牙吾氏同被處死。
泰定帝卒,與父兄擁立文宗圖帖睦爾即位,連敗上都兵,賜“答剌罕”號。時伯顏以迎立順帝為功,專權(quán)跋扈,他很忿怒地說:“天下本我家天下,伯顏何人而位居我上?!绷?,與叔答里等謀廢順帝,擁立諸王晃火帖木兒,率兵犯闕,被右丞相伯顏所擒,他和伯牙吾氏同被處死。
吳直方,字行可,婺州浦江人,元代官員、名儒,元末著名學(xué)者吳萊之父,名臣脫脫的啟蒙恩師,官至集賢大學(xué)士,作為脫脫的顧問,對元后期政局頗有影響。
李齊,祁州蒲陰人,字公平,左榜狀元。年少家貧,勤奮求學(xué),工于辭章。應(yīng)試得中漢、南人榜進士第一名后,授承務(wù)郎。歷官僉河北淮西行省廉訪司事,移知高郵府。為政有聲名。
盜突然闖入府驛站,掠十二馬而去,李齊奮起,追而殺之。州民秦觀保造兵仗武器,企圖進行搶劫掠奪。被李齊抓獲誅殺。張士誠作亂破泰州城,河南行省派遣李齊前往招安,被張士誠扣壓,久而久之,賊內(nèi)訌,李齊得以返回。
不久,張士誠又起事,殺參知政事趙璉,劫財掠民,攻破興化。使李齊出守甓社湖。張士誠攻破高郵城,李齊回救,遭賊閉門相拒?;试t凡叛逆者赦之。張士誠聲稱:“李知府來,乃受命?!崩铨R受命于行省,前往,一到便被下獄。張士誠本無降意,故意拖延,官軍攻城。賊以李齊為質(zhì),讓他下跪。李齊叱道:“吾膝如鐵,豈肯為賊屈!”張士誠怒而強扼使其跪,李齊挺立而被拉倒,繼而被捶碎膝而后剮死。人們論道元科舉三魁:泰不華沒于海上,李黼隕于九江,李齊死于城上,皆不負(fù)所學(xué)。
伍宗堯,清流縣城關(guān)人。家世嫻熟武略,宗堯自幼習(xí)文練武,及長,嫻熟兵法。清流縣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曹福山、馬文甫率眾起義,人民云從響應(yīng),陳友諒建國號曰漢,遣大將鄧克明統(tǒng)率三路軍隊入閩,進逼清流,直抵近郊。鄉(xiāng)人力請宗堯為首領(lǐng)護城衛(wèi)鄉(xiāng)。宗堯大義凜然,親率士卒陳設(shè)方略,與鄧軍決戰(zhàn)。鄧軍圍清流月余,久攻不克,便派人進城勸降。宗堯面對勸降的使者慷慨陳詞:“全城百姓嚴(yán)陣待敵,不勝則死,有何降之理?”其子希稷、希明、希周、??讑^然振臂:“父親寧死于忠,不肖之子難道不能死于孝?”拒絕勸降。翌日,宗堯及其4子率守城兵士與鄧軍決戰(zhàn)。清流孤城,無后援之兵,無資助之糧,僅憑素?zé)o訓(xùn)練之眾,宗堯父子5人一腔忠憤身先士卒,終死于難。家仆進安、堂弟宗勝、宗旺等前仆后繼,率眾0,再與鄧軍死戰(zhàn)。未幾,鄧軍倉皇逃竄,縣城賴以保全,人民得以安康??h人懷念宗堯父子一門忠烈,自捐錢物在城東龍津橋尾興建忠烈祠,奉祀宗堯父子,享受春秋二祭。
謝英輔,又稱瑛輔,下覺里沂州人,幼時廣讀詩書,尤其喜讀兵書,中癸酉科進士。元順帝時,被詔升為諫垣,他心直口快,對當(dāng)時政事議論很多,同事對他產(chǎn)生忌憚,同門友好余闕怕他惹禍,舉薦他轉(zhuǎn)入兵曹。后升至樞密副使,因遭讒言陷害,棄官回原籍沂州閑居。陳有定為福建行省左丞時,知英輔很有才學(xué),請他出山輔助。
由于元朝腐敗,江南農(nóng)民起義軍各據(jù)一方,大都與福建的交通已經(jīng)斷絕,福建向大都納歲貢已中斷數(shù)年。英輔提出打通海上航道的方案,方恢復(fù)向大都交納歲貢。鄧克明圍建寧路,也是英輔獻策才得以解圍,并奪回崇安、浦城、邵武。朱元璋建立明朝,派胡廷美率大軍分水陸襲閩,因福州守將投降明軍,謝英輔原駐福州南臺,他與賴正、孫通、鄧益退至延平,與陳有定共守延平。明軍分4路圍困延平城,10多天后,陳有定部軍心渙散,城被攻破,有定飲藥自殺。英輔為表“忠”于元朝,遂自縊身亡,死時56歲。
篤列圖,揑古氏,居永豐,字敬夫,燕山人,右榜狀元。元文宗親覽他的策對,然后說:“是必世家子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之詳?!睔J點狀元,授集賢修撰。父輩原來居住在燕山,后來遷徙到永豐,篤列圖的父親叫卜里也禿思在潛邸跟從文宗,官至靖江路總管。篤列圖考取蒙古、色目人榜進士第一人后,御史中丞馬祖常將他的妹妹嫁給篤列圖。累遷江南行臺監(jiān)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職。治湖、廣、江、浙諸路咸有政跡。
按治理規(guī)章懲治不法之事,無絲毫懈怠。威順王寬徹不花一向不守法度,強奪山澤之利,百姓苦不堪言,紛紛上告于官府。篤列圖毫不留情,一無所貸,-威順王罪行,提出應(yīng)當(dāng)將他削去爵位,不可赦免。篤列圖按規(guī)范禮制,下令去除不合制度的作為。御史按部至官吏供張甚盛,篤列圖命令撤去。涉及到他所視事,沒有不被篤列圖一身正氣所震懾的。人們見他謹(jǐn)慎清正且不張狂,敬服他的威嚴(yán)。說道:“小心,慎勿犯捏克家的狀元!”不久,詔拜為南臺御史,回京上任,篤列圖為官盡職盡責(zé),正義凜然,而后,以病卒,年僅37歲。篤列圖工書法,明朝人陶宗儀著《書史會要》中稱篤列圖善書大字。
火星女將軍,清流人,其丈夫參加抗元斗爭戰(zhàn)死后,以婦人之身,奮起組織起義軍,直至戰(zhàn)死沙場。
宋末,八閩人民響應(yīng)文丞相、張少保號召,為保家衛(wèi)國、捐軀折頸,不可勝數(shù)。面對元朝的殘暴統(tǒng)治,福建爆發(fā)多次抗元斗爭,清流許多無法忍受民族壓迫的兒女參加了推翻元王朝的起義?;鹦桥畬④妿ьI(lǐng)60余起義軍,從清流徒步進逼將樂,遭將樂軍民總督吳林清及白水、長安寨官軍分頭合擊,女將軍孤立無援,仍竭力奮戰(zhàn),直至戰(zhàn)死沙場,起義軍崩潰。
文允中,四川成都人,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天分、資質(zhì)很高、超出常人,他登第之前,已經(jīng)無書不通,曾為嘉定路學(xué)正。后經(jīng)元順帝親自御試,策對稱皇帝心意,賜為一甲進士及第,成為漢人、南人榜狀元,授翰林修撰,出任四川儒學(xué)提舉官,最后,死于兵亂。
鄭介夫,字以居,號鐵柯,元代開化上底本村人。自幼博涉書史,淹貫百家,為文援筆千言立就。素性雄邁,不避權(quán)要,以薦舉明政長,升金溪令。后被朝廷作為優(yōu)秀人才,選入光明宮任學(xué)官。因見朝政腐敗,遂冒死上《太平策》,對政府機構(gòu)臃腫、人浮于事、吃喝玩樂,-腐敗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和改正的辦法,共一綱二十目。元成宗為鞏固其統(tǒng)治,遂采用介夫治國之策,使元朝此后一段時間,保持社會的相對穩(wěn)定?!短讲摺泛笕嗽u價很高,永樂間,明成祖專門下詔翰林編修黃準(zhǔn)、楊士奇將該文編入《歷代名臣奏議》一書。
魯貞,字起元,號桐山老農(nóng),桐山人。舉人,中舉后無意仕途,歸隱山村,鉆研理學(xué),寫詩著述。參知政事余闕巡視浙東,推薦魯貞出仕,不受。但魯有感于余闕重視人才,曾賦詩曰:“穆穆余公,來巡浙東。剔民之蠱,啟學(xué)之蒙?!逼缴魃醵?,傳世的有《桐山老農(nóng)集》,收入《四庫全書》。紀(jì)昀稱其“胸懷夷曠,神韻自清,譬如深山散木,擁腫卷曲,更天然有塵外意也。”
吳當(dāng),字伯尚,鳳崗咸口村人,吳澄之孫?!安輳]學(xué)派”重要傳人之一?!对?吳當(dāng)傳》稱:吳當(dāng)幼承祖父教訓(xùn),聰明篤實,及長,通經(jīng)史百家,跟隨祖父到京城,補國子生,吳澄歿后,四方學(xué)子舊從游者,都投吳當(dāng)就教。襲父蔭授萬億四庫照磨,未上用。后累遷國子助教,博士、監(jiān)丞、司業(yè)等職,參與編修宋、金、遼三史,歷任禮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翰林學(xué)士等職。其時江南農(nóng)民起義軍起兵已五年,有大臣認(rèn)為當(dāng)世居江西,熟悉江西情況,且其才能亦堪任政事,遂薦授江西肅政廉訪使,會同江西行省參政火爾赤,兵部尚書黃昭,清剿江西諸郡農(nóng)民軍,率部進犯南豐。
起義軍首領(lǐng)鄭天瑞被擊失利出走,鄭元自殺。又以兵犯撫州,處死義軍首領(lǐng)胡志學(xué),朝氣珍復(fù)踞崇仁、宜黃,于是建、撫兩郡義軍悉被鎮(zhèn)壓,為參知政事兼總兵朵歹所忌,偽報吳當(dāng)與“寇”通,旋降旨解除兵權(quán),調(diào)任撫州路總管,不久,罷官歸里。陳友諒起義軍已克江西諸郡,火爾赤棄城逃走,吳當(dāng)戴黃冠著道士服,杜門不出,日以著書為事,友諒遣人聘請,則臥床不食,誓以死抗命,來使乃將其隨臥床一并載船上,送往江州拘留一年,終不屈服。獲釋后,隱居吉水之谷坪,著有《周禮纂言》及《學(xué)言稿》,今有《學(xué)言詩稿》傳世。
王法助,人稱平海頭陀,福建泉州人,先輩世代務(wù)農(nóng)。法助12歲出家為僧,奮發(fā)鉆研佛經(jīng)內(nèi)典,一生熱心造橋修路,濟世利民。法助到福州南臺,在今塢尾革新街萬壽寺為僧,見閩江上浮橋常被溪洪沖斷,屢修屢壞,行旅不便,即倡議建造石橋,命弟子吳道可北上,挽“園通玄悟大禪師”李某轉(zhuǎn)奏,得到鐵木耳可汗的贊許。他即奉旨募建石橋。未及一年,得到福建人民的捐助,募緣多至數(shù)百萬貫,行省都轉(zhuǎn)運監(jiān)使王茂率屬協(xié)助。法助在晉江縣建造下輦橋,在南安建造竹溪橋。他在閩南晉江等縣建修石橋18座,為福建民間修橋筑路,便利交通,作出重大貢獻。
賀均,又名也先忽都,字公秉,鄠?cè)?,賀唯一之子。少年好學(xué),擅長詩文。后依靠其家官蔭入仕,累遷為殿中侍御史、治書御史、翰林侍讀學(xué)士,承襲了其家世職“虎賁親軍都指揮使”。
生于官宦之家,但他恭廉慎行,禮賢下士,加之,其父賀唯一官居中書丞相,他的聲望隨之提高。其父被罷官,他隨父西歸奉元居住,北方紅巾起義軍聲勢威震江淮,元朝廷恐慌不安,急忙起用賀唯一領(lǐng)兵抵擋紅巾義軍,賀均同時被召回朝任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后又除通政院使,管理全國驛站交通事務(wù)。賀唯一升任中書丞相,他隨之升知樞密院事,掌管軍務(wù),后遷為太子詹事。
紅巾義軍中路軍在關(guān)先生、破頭潘率領(lǐng)下,從山西北上,攻克了元上都,轉(zhuǎn)而向東,攻入遼寧。元順帝忙命賀均以原職率軍前往鎮(zhèn)壓,他到遼東后,先派部將占了懿州省城,迫使起義軍退往遼河以東地區(qū)。但當(dāng)時以皇后奇氏和皇太子為首的一派勢力為奪取皇權(quán),千方百計排擠元順帝近臣。他們誣陷賀唯一父子連結(jié)私黨,致賀唯一被罷丞相職,賀均被降為上都留守,又改為宣政院使。賀均自知無法立足,借口照顧父母,辭官回歸家鄉(xiāng)。
過了兩年,皇太子指示中書丞相搠思監(jiān),誣陷元順帝一派中的幾位大臣老的沙、賀均等圖謀不軌,構(gòu)成冤獄。賀均被貶往撤思嘉,途經(jīng)朵思麻時,受到其父故友的挽留,住在此地。搠思監(jiān)聞訊,劾奏賀均違抗皇命,下令杖死于當(dāng)?shù)?。時年44歲,著有詩集10卷。
大圭,俗姓廖,字恒白,號夢觀,泉州人,其父廖休庵篤信佛教。大圭自幼習(xí)儒學(xué),擅長詩文。及長大,大圭遵從父教,到泉州開元寺出家為僧,拜高僧廣漩為師。元宣政院征召大圭主持承天寺,大圭謝絕,有友人勸他接受,他寫偈語回答:“水牯還生水牯兒,入田不放鼻頭低,秋來禾麥多成稗,空負(fù)先農(nóng)一把犁?!迸c友人相視一笑而罷。
大圭,由儒入釋,故能貫通儒釋兩家。他曾說:“不讀東魯書,不知西來意。”他作詩如東晉詩人陶淵明,作文似唐代古文家柳宗元。他有很多紀(jì)事詩,泉州兵亂發(fā)生前后,深刻地反映元末泉州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泉州大旱災(zāi)、大饑疫,餓殍載道,死者枕藉,大圭賦詩慨嘆,“春秋黃槁百泉枯,龍骨聲聲泣老夫”,“菜色萬人同”,“民間楮已空”。他譴責(zé)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乘機拼命哄抬糧價,催稅逼債,作詩控訴曰:“吾郡從來稱佛國,未聞有此食人風(fēng)?!彼舐暭埠簦骸凹睘轲嚸裆⒏t(積陳倉谷)!”。門人為他在西山建塔,大圭著有《夢觀集》、《紫云開士傳》。
饒介,字介之,號芥叟,自號醉樵、醒樵、醒翁、醉翁、華蓋山樵、華蓋山著書者、華蓋浮丘先生童子、紫玄洞樵。江西臨川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書法家,書跡有《雜詩帖》、《琴珍帖》、《仿四家書》、《蘭亭帖》等。
傅貴卿,福安縣上二十九都東山人。元順帝后期,政治腐敗,民族壓迫和經(jīng)濟剝削日益加劇,全國各地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浙江紅巾軍方國珍部屯兵福安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爾后進攻大小員當(dāng),在水澳大敗元軍。紅巾軍黃善部攻陷福寧州,擒殺州尹伯顏,福寧州饑荒,以至“人相食”,縣內(nèi)瘟疫大流行,官府仍搜刮民脂民膏,敲骨吸髓。貴卿響應(yīng)紅巾軍的號召,聚眾千余,揭竿而起,起義軍迅速控制白沙、水田一帶,誅殺元朝官吏,開富豪糧倉救濟饑民,深得百姓擁護。
貴卿起義震動福建行省,行省當(dāng)即傳檄福寧州嚴(yán)加討伐,州同知袁天祿率兵分水陸兩路襲擊官塘,水兵船六十余艘,剛抵黃崎未及列陣,貴卿即率船隊迎擊,元軍猝不及防,紛紛落水,大敗而逃。袁天祿知義軍皆沿江百姓,熟諳水性,轉(zhuǎn)而急命步兵向官塘腹地推進,妄圖焚毀義軍營寨。貴卿大開寨門,元兵趕到時,不知虛實,疑已中埋伏,急忙燒毀義軍寨欄后撤退。貴卿趁其混亂揮師追擊,元兵傷亡甚眾。
福建行省參政觀音奴獲悉袁天祿敗績,自恃驍勇,親討貴卿,貴卿盡起東寨、青寨之兵抗御,再次擊敗元軍。泉州路治中袁安文命地主武裝柘榮太安社和周寧安寧社馳援。貴卿嚴(yán)陣以待,二社社兵掩殺至?xí)r,義軍萬弩齊發(fā),社兵多為所傷,狼狽逃竄。袁安文親率大軍與之決戰(zhàn)?;鞈?zhàn)中,貴卿槍挑袁安文于官塘后岐深潭中。元軍見主帥陣亡,潰敗而去。自此,義軍聲勢益振,隊伍擴至二萬余眾。為其聲威所震懾,州郡官府的兇焰頓時收斂。
袁天祿納款金陵,明太祖賜書褒獎,袁天祿欲再次起兵征剿貴卿,因陳友諒入杉關(guān),福建各地為之震動,其議始罷。貴卿巡營途中為廉村社頭目卓仲溪計擒,被押往太安社,被袁天祿烹殺于柘洋溪坪。
戈小娥,元順帝淑姬,宮中七貴之一,因皮膚白晳而又微微透紅,又稱“賽桃夫人”,具體生卒年不詳,十二花神之三月花,代表是戈小娥。戈小娥是元順帝之淑姬,酡顏如醉,而膚白似玉,著水仿佛桃花含露,愈增嬌美,帝語云:“此夭桃女也”。因呼為“賽桃夫人”。
元順帝擁有嬪妃不下數(shù)百人,其中淑妃龍瑞嬌、程一寧、戈小娥,麗嬪張阿元、支祁氏,才人英英、凝香兒最受元順帝寵愛,宮中稱為七貴,位在皇后之下,而權(quán)則重于禁閣。那戈小娥端莊溫柔,嫡淑可人,元順帝之所以寵愛她,是喜歡她那絲緞般光潔滑膩的皮膚。戈小娥的皮膚粉嫩細白,微微透紅,嬌翠欲滴,特別是玉體浸泡在香水中,就如桃花含露,更加妍美。元順帝尤愛欣賞戈小娥沐浴出水時的美態(tài),簡直愛得發(fā)狂,不知如何寵她才好。元順帝說:“這是一個夭桃女也?!必蔡?,出自《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北扔魃倥贻p美麗。據(jù)說,戈小娥本來天生麗質(zhì),又常以香水沐浴,故而皮膚愈加顯出白里透紅。元順帝整日與戈小娥形形影不離,在他眼里,眾多嬪妃全都黯然失色,他還稱戈小娥為“蹇桃夫人”。
曹妙清,字比玉,自號雪齋,女,元末女作家,錢塘人。與薛蘭英、薛蕙英姐妹為同時代名媛淑女,善鼓琴和書法,事母孝謹(jǐn),三十不嫁,風(fēng)操可尚,與楊維楨為文字友,和其《竹枝詞》。
凝香兒,本是官妓。番僧珈璘真獻房中密術(shù),廣選美女入宮,供元順帝淫樂,不論官宦平民,只要家有年輕女子的即行入冊。凝香兒擅長鼓瑟,諳熟音律,舞姿優(yōu)美,因為才藝出眾被選入宮中,入宮很短的時間里就被提為才人。凝香兒與淑妃龍瑞嬌、程一寧、戈小娥、麗嬪張阿玄、支祁氏、才人英英,最受元順帝寵愛,宮中稱為“七貴”。
凝香兒的身體柔軟有彈性。跳舞時,凝香兒騰空躍起,鞋帽也隨之飛向空中,待凝香兒空翻一周后,起身的剎那恰好穿戴好鞋帽,分毫無誤,百試不差。某夕,順帝在天香亭宴飲,喚凝香兒侍酒歌舞。凝香兒著花冠錦鞋,舞姿若鸞鳥瑞鶴,引人浮想連篇。順帝樂得心花怒放,一時高起興來,擁凝香兒入懷,攬其腰,撫其臉,曰:“人言古有霓裳羽衣舞,如今卿之舞當(dāng)可稱為“翻冠飛履之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