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侗是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次子,今年只有十歲,不過他跟他父親不一樣,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已經(jīng)有了大人的心智了,但是此時,他卻感到十分的著急,因為楊玄感的大軍從黎陽已經(jīng)殺到了洛陽近郊了,不日就要發(fā)起對洛陽城的進攻了。
此時洛陽城中的守軍人數(shù)不到三萬,而根據(jù)探子匯報,說楊玄感大軍度過了洛水之后,每日前來投奔的人數(shù)不下數(shù)千,他本來就是在黎陽掌管后勤糧草輜重的,根本不缺糧草,所以沿路上拿出了大量的糧食用來募兵,而且楊玄感的父親是前尚書令楊素,是隋朝的開國重臣,而他自己也是上柱國楚國公,楊素留下來的舊部遍布各地,在楊玄感起兵之后,各地的舊部紛紛起兵響應(yīng),他的大軍很快便從只有三五萬人,發(fā)展到了十數(shù)萬人,聲勢一天比一天要壯大,這讓楊侗憂心不已,楊廣出征之時,留下了民部尚書樊子蓋在他身邊輔佐,但是樊子蓋這個人膽子小,也沒有領(lǐng)過兵,這個時候見到楊玄感的大軍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心里面就已經(jīng)是嚇得半死了,還指望他堅守抵抗,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他此時力勸楊侗,勸他放棄洛陽,向西撤到長安去,長安是舊都,更加上還有潼關(guān)作為屏障,可以說是比洛陽要好守得多,大軍撤到長安去之后,再和長安的大軍合兵一處,再等到朝廷大軍從幽州的回援,就能夠兩面夾擊,將楊玄感剿滅。
但是楊侗卻并不同意他的這一建議,他知道自己的祖父是個什么性格,他將洛陽,將大隋的都城交到自己的手中,如果他將洛陽城丟了的話,肯定會讓祖父大怒,所以楊侗拒絕了樊子蓋的建議,一邊召開軍中將領(lǐng)商議作戰(zhàn)計劃,一邊開始在洛陽城中招募民夫、鄉(xiāng)勇,準備死守洛陽。
而就在此時,一人卻在楊侗耳邊低聲細語一陣。
楊侗聽完之后大為訝異,說道:“此人在哪里?速帶他來見我!”
一邊的樊子蓋不解的問道:“殿下,何事令你如此驚訝?”
楊桐對樊子蓋說道:“宮外有一人,自稱有破解楊玄感叛軍的辦法,想要當面向我獻計?!?p> 樊子蓋本來是不想要堅守在洛陽城中的,只是拗不過楊侗的堅持,因此只能留下來,此時聽聞有人自稱能夠?qū)Ω杜衍?,他雖然心中懷疑,但是還是十分的高興,如果這個人真的有辦法對付楊玄感的話,那么他自己的安危就有保證了。
求見楊侗的人正是劉志,他此時正在應(yīng)天門外,騎在馬上遠遠的眺望著遠處的皇宮。
隋朝的皇宮修建的十分規(guī)整,從天街直貫而入,一直到了應(yīng)天門這邊,其建筑風格跟兩漢時期又有了一定的不同,主要是紫金琉璃瓦取代了清灰色的磚瓦,宮殿依舊是氣勢磅礴,卻不似兩漢時期的那種恢宏,而是多了幾分奢華,難怪李世民在擊敗了王世充之后,會因洛陽城太奢華,而縱火焚毀東都乾陽殿、應(yīng)天門,這里確實有紙醉金迷,亡國滅族之像,可笑的是隋朝因為南陳皇帝的生活奢靡不堪,朝政大亂,民不聊生而出兵滅了南陳,但是還沒過三十年,他們自己竟然也開始腐化墮落,變得跟當初的南陳一樣,甚至比南陳更加過分,這樣的王朝,縱使在強大又怎樣?還不是一樣要被滅亡,可惜的是隋文帝一生節(jié)儉,省吃儉用開創(chuàng)了三百年來的最好局面,幾乎已經(jīng)建立了起來的大隋強大的根基,卻被自己的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一手葬送,可惜可惜,實在是可惜。
這時,幾名羽林軍從殿內(nèi)走出,來到劉志的身邊,確認了他的身份之后,將他身上的兵器全都收繳了,然后將他帶進了皇宮。
劉志起初在外面遠觀的時候就已經(jīng)覺得應(yīng)天門后面的紫微宮規(guī)模宏大,氣勢不凡,這個時候走到了皇宮里頭,就更加吃驚了。
紫微宮一共三座宮殿,乾陽殿、大業(yè)殿、徽猷殿。
最外面是乾陽殿,這是大隋遷都洛陽之后文武百官上朝的宮殿,和明清時期的乾清宮和太和殿相比,乾陽殿的規(guī)模要大得多。乾陽殿的高度很高,基高九尺,從地面至鴟尾的高度為270尺,差不過有七十五米高,相當于后世的二十多層樓高,這可是在公元605年修建的,沒有像后世的那些工具,甚至連塔式起重機都沒有,建造這樣高度和規(guī)模的宮殿的難度幾乎是難以想象的,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建筑工藝其實已經(jīng)是有非常高的水準了,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的。
劉志被帶進了乾陽殿的偏殿,在殿外,他又被羽林軍搜了一次身,這皇宮的警衛(wèi)看起來很是警惕啊!
走進了偏殿,劉志見到前面有一位身穿黃袍頭戴金冠的少年,看上去年紀在十來歲左右,這人應(yīng)該就是越王楊侗了。
“草民劉志,參見越王殿下!”
劉志對著楊侗躬身行禮,清代之前,臣子和民眾上朝拜見皇帝,其實不需要三跪九叩。
上古的時候,中國人是席地而坐的,坐姿像現(xiàn)在的日韓,坐在自己的腿上。這樣無論是君臣,無論席子的好壞,大家大致上是相當?shù)?,無所謂誰給誰跪的道理。因為要跪一起跪。
那么要表示區(qū)別怎么辦呢,下對上,就是席地而坐的時候,頭彎下去,這是拜,上對下的話表示認真,則是直起身,即所謂“長跪”。
到隋唐,隨著椅子這種東西漸漸的從西域流傳進入中土,并且被推廣了開來,大家漸漸坐在椅子上了。因為隋唐比較的君臣一體,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從椅子上站起來。
但是隨著唐朝的滅亡,中國傳統(tǒng)的貴族開始退出歷史的舞臺了,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個原因,主要是因為唐末的藩鎮(zhèn)之間的混戰(zhàn)非常的頻繁,大家族都趨于消亡,而新崛起的家族并沒有深厚的文化作為積淀,常常有些小家子氣,不象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覺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于是到了宋代,大臣就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站著了。
宋朝的時候還是站著的,但是到了蒙元的時候,因為是異族入住中原,所以他們對待漢人要求跪拜,一起流行的還有死后要拉著漢人奴隸陪葬,稱為人殉,到了明朝,漢族文化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明朝也沿襲元朝的做法,一樣實行跪拜禮儀,不過還不是三跪九叩,而是四五叩耳。
直到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出現(xiàn),他們滿族的臣下自稱奴才,漢人則稱為臣,意思是連奴才都比不上,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禮,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禮,這才出現(xiàn)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蛟诘厣细吆簟叭f歲萬歲萬萬歲”的電視劇畫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