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舅舅的婚事(2)
她分外同情孫北的家人,這是得多倒霉才攤上這么一個親人啊。倘若孫北能夠自己教書,掙點銀子一邊養(yǎng)家糊口一邊念書也就算了,偏偏他除了念書還是念書,仿佛吸血鬼一般,吸著家人的血液來供養(yǎng)自己,做著中秀才舉人的美夢。
呸,她最看不起這種人了。因此打死她也不想同孫家成親戚。
她同周李氏說了一通后,周李氏眉頭就皺了起來,她可不是要給弟弟找一家子負擔(dān)來著。不過安寧畢竟也是聽說的,因此周李氏確定還是自己去打聽一把。
打聽完后,她回來就默默把孫小姐從名單上劃去了。
因為醬油的緣故,村里人都嘗到了甜頭,對他們家就更加熱絡(luò)了。這直接反應(yīng)在周李氏的人緣上,她出去打聽消息時還真不缺愿意給她透露內(nèi)幕的人。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她才否決掉了孫家。
她剩余的時間則去打聽起了另外兩家。安寧覺得她有點事做也挺好的,省的一直念叨她。周李氏對她這個女兒愛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就是嘮叨。雖然前世沒體會過多少母愛的她對此很感動,但經(jīng)常這樣也是受不住啊。
在周李氏磨刀霍霍一心要給弟弟找好妻子的時候,安寧一天中的主要工作便是料理田地、練字、外加刺繡。繡姐兒也時常上門尋她,在收到安寧給她準備的那份筆墨后,她過后幾天又送了安寧一些手帕和各種花的絡(luò)子。
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時間很快就滑到了七月,村里第一所學(xué)堂正式開門。
村長將醬油收益又拿了些出來,因此村里人上學(xué)的束脩從原來的每個月兩百文變成了每個月五十文。因此送孩子來上學(xué)的又多了一些。他們也不求自己孩子能中秀才,不當(dāng)睜眼瞎,不被人騙就滿意了。
安寧發(fā)現(xiàn)除了她和繡姐兒,還有另外四家的女兒也都被送來,都是十歲以下,最小的一個是七歲。其余六十多個,都是男孩,最大的甚至有十七歲,最小的則是五歲。
就算減少到了五十文,許多人還是舍不得花這點錢給閨女上學(xué),上學(xué)后的筆墨再節(jié)省一個月也要幾十文,對于這些人家來說,還不如把錢拿來買幾十個雞蛋全家一起吃了。因此能送女兒來的,要么家境不錯,要么是真心疼愛女兒的。
安寧掃了一圈,發(fā)現(xiàn)她和那四個姑娘都不太熟,繡姐兒倒是和最小的那個春蘭玩的不錯,還笑嘻嘻地做介紹人介紹他們認識。
春蘭家境不錯,在村里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家中不僅有五十多畝田地,在城里還有一間店鋪,家里做的是米糧的生意。她一張?zhí)O果臉看上去就十分討喜,還笑瞇瞇地請她們兩個吃自己帶來的綠豆糕。
三人坐座位的時候干脆坐在一起,另外三個女孩子則是坐她們后面。
幸好這屋子夠大,裝下七十人沒什么問題。先生姓李,還是村長的遠房親戚,三十多歲的樣子,性格有些嚴厲,對孩子倒也耐心。
上課之前,沈家的一個管事還過來說了通話刷了下存在感,只是說話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準備過的,文縐縐的,聽得好幾個調(diào)皮的男孩都直翻白眼。翻譯成白話也無非就是好好感念沈家的恩德,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一類的。
不過玉山村太小,沈家估計也看不上,因此也只派了這小管事過來。
這管事說完后,換李文李先生講話。
忽略掉一開始的拜圣人畫像等步驟,等正式上課的時候,半個早上已經(jīng)過去了。
第一堂課上的便是三字經(jīng),書聲瑯瑯,別有一番味道。沈家捐獻了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這幾個開蒙用的書籍,每本書都送了十二本,李文分一分,大概六個人用一本。
學(xué)堂也就是上半天的課程,畢竟村里孩子平時也得幫忙干活的,上一整天家長也不愿意。
結(jié)束后,大家認了三個字,背了背幾段三字經(jīng),進程有快有慢。幾個女孩子還笑著說回去后在沙子上練字呢。
至于書籍,因為擔(dān)心小孩子不小心弄壞,李文在下課后便收了起來。
春蘭也是嘟著嘴抱怨說書被收走后都沒法認字,她擔(dān)心她記不住。
安寧想起了前世所使用的黑板和粉筆,心中不由一動。
倘若她將黑板和粉筆弄出來,那不就方便大家在沒有課本的情況下復(fù)習(xí)嗎?李先生上課也多了不少便利,這兩樣?xùn)|西又不難做,畢竟她沒打算一口氣弄出現(xiàn)代黑板。
越想越覺得可行,安寧便回家找舅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