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唐風錦瑟

第九十章 婁公其人

唐風錦瑟 甬城金雀 2823 2014-03-31 19:49:21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

  其人素以謹慎忍讓聞名?!巴倜孀愿伞钡牡涔剩闶浅鲎杂谒?。

  他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之年便進士及第,并授江都(江蘇揚州)縣尉一職,至此踏上仕途。

  不過真正讓他在仕途上大放異彩的,卻是他在唐朝與吐蕃的連年戰(zhàn)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唐朝自建國伊始,便開始了與鄰國吐蕃的連番征戰(zhàn),兩國之間時戰(zhàn)時和,好似一對糾纏不清的怨侶一般,直至唐王朝徹底滅亡,這段‘孽緣’才終告了結(jié)。而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也并非表面上看起來的那般風光無限、美好和諧。

  太宗貞觀十年,即公元636年,吐蕃首領(lǐng)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前往唐朝長安請婚,欲迎娶唐國公主為妻??赡苁窃撌拐邞B(tài)度比較傲慢,讓很有自尊心的唐王朝感覺不到誠意,于是毫不客氣的拒絕了。

  沒想到,松贊干布竟以此為借口,并口稱自己被拒婚的原因乃是唐朝藩屬國吐谷渾從中作梗,便二話不說率領(lǐng)了二十萬軍隊入侵吐谷渾。隨后,太宗派遣了五萬唐軍擊退了吐蕃軍隊,但也因此見識到了吐蕃軍隊的強橫,于是為了減少唐軍的損失,并省心省力的解決這個邊患問題,太宗打算對吐蕃采取安撫政策。故此,便有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唐太宗的安撫政策還是非常見效的,很快,唐朝與吐蕃因為這門嫁妝陣容強大的婚事而進入了所謂的‘蜜月期’??上В镁安婚L,隨著松贊干布的逝世,這種以政治婚姻為牽絆的‘和平共處’政策面臨著再一次的崩潰。

  政治是伴著利益而生的,而戰(zhàn)爭則是政治的一種衍生。吐蕃為了與唐王朝爭奪在西域的控制權(quán),硝煙再次彌漫,雙方在河西、隴右、關(guān)中(今甘肅、青海、陜西一帶)和西域(今新疆、中亞一帶)等地區(qū),不斷的攻來伐去,很是熱鬧了一番。

  高宗龍朔二年,即公元662年。吐蕃將目光又鎖定在了倒霉的吐谷渾身上。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吐谷渾地處中西陸路交通要道,更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貿(mào)易樞紐,它北接蒙古高原,西與中亞,南同青藏高原,東同黃河長江流域均可往來貿(mào)易。處在這樣重要的位置上,如何不引起周邊各國的覬覦,更惶論此時軍事實力又上了一層樓的吐蕃。

  次年,即龍朔三年,吐谷渾在吐蕃的鐵蹄之下終告滅亡。至此之后,吐蕃的野心越發(fā)高漲,不斷蠶食唐國藩屬,以此強大自己的實力。

  唐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便派五萬大軍攻打吐蕃,試圖挽回損失,卻迎來四十萬吐蕃軍的回擊,最后大非川一役,唐軍大敗,全軍覆沒。接著,吐蕃還順勢拿下了唐王朝設于西域的四個軍鎮(zhèn),即碎葉、龜茲、于闐、疏勒,也就是“安西四鎮(zhèn)”。于是邊患升級,一發(fā)不可收拾。在之后的青海之戰(zhàn)中,由于主帥李敬玄的失誤,導致唐軍再次敗退,損失過半。

  婁師德便是在唐軍頂著戰(zhàn)敗陰云,士氣一片低落的時候,響應高宗頒布的《舉猛士詔》,以文官之身,應召入伍。他出面恢復了唐軍的士氣,并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外交才能,與吐蕃將領(lǐng)會談于赤嶺,并成功達成了議和,使得吐蕃軍此后數(shù)年未有大舉犯邊,也為之后唐軍的再次反擊爭取了喘息之機。而他則因此升任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知營田事,鞏固邊防。

  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吐蕃軍入寇河源軍(青海),蓄勢待發(fā)的婁師德率兵于白水澗大敗吐蕃軍,創(chuàng)造了‘八戰(zhàn)八捷’的戰(zhàn)績,也因此成就了他‘抗蕃名將’的聲望。這一年他五十二歲。自這一年至長壽元年,他守邊整整十年。十年間,他主管邊疆營田,糧食儲量一度達到萬斛,為之后收復安西四鎮(zhèn),打下了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

  今年,也就是公元692年,這位戍邊儒將重回朝堂。武皇對他的重視亦是非比尋常,一回來就與李昭德、侯知一兩人同封為夏官侍郎,正四品的實權(quán)位置。

  不過,婁侍郎萬萬不會想到,他一回來竟然會碰上這么大一出‘好戲’。

  魏仲卿因為叔父魏元忠的事情而一直心神不安,卻苦于想不出解救的辦法,如今有了這么好一個機會,大家群策群力的營救,他哪里會錯過,自然等不得鄭瑞他們,一個人早早的來婁家候著了。眼見著各位郎君陸陸續(xù)續(xù)的入了婁府,魏仲卿哪里還坐得住,只是他不過一個小小的國子監(jiān)學生,沒有資格上前與郎官們搭訕,并且他能來也是以被婁彥君邀請的名義而來,哪里能貿(mào)貿(mào)然的‘登堂入室’。

  正當魏仲卿坐立不安的再次到婁府門口張望時,鄭瑞、王三娘、婁彥君及裴恒四人終于出現(xiàn)在了他的視線里。魏仲卿忙忙上前道:“總算把你們盼來了,這一會兒都進去好幾位侍郎、御使了!”

  “你這么大大方方的站門口,可不是把咱婁四郎的活計搶了,人家還以為你才是婁公的孫子呢!”裴恒忍不住調(diào)侃了魏仲卿一句。魏仲卿聞言,頗有些不好意思,他的確是急躁了一些。

  婁彥君不以為忤,拿出了主人家的風范,微笑著邀請眾人往前院書房去拜見他的阿翁婁公。

  婁師德如今已年過花甲,是個面容忠厚、神情和善的老人家。他見自家孫兒引薦了學中的同伴過來,也不擺什么大架子,語氣和緩的與眾人交談了一番,好似將鄭瑞他們幾個也當作了自家的孫兒一般,讓人倍感親切。

  婁彥君沒有直言讓鄭瑞他們來旁聽今日眾郎官的商議,只說是‘以文會友’邀請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來府中聚餐,卻將聚餐地點設在了正堂內(nèi)的偏廳之中。這意圖可就太明顯了,婁師德哪里猜不出來,但他還是默許了,畢竟是年輕人的一番熱枕,不好潑冷水啊。

  此時,正堂廳堂中已然聚了一些郎官,正在互相寒暄。婁公的長子,也就是婁彥君的父親婁大郎,正在堂中招待。鄭瑞他們四人便跟著婁師德入了正堂。正堂里的郎官們,品秩都沒有婁師德高,自然紛紛上前行禮問好,婁師德微笑著一一還了半禮。

  待寒暄完畢,眾人也發(fā)現(xiàn)了婁師德身后的幾個俊俏后生,心中雖有疑問,卻不好出口。婁師德善解人意的解釋道:“這是我孫兒的幾位同窗,都是學里的青年才俊,來我老頭子這里,借個地方切磋學問?!?p>  這時候來切磋學問?郎官們滿心的狐疑。

  婁師德仍是笑呵呵的,對婁彥君道:“你自己好生招待著,都去吧!”

  婁彥君帶著鄭瑞幾人與婁師德行了禮,又與眾郎官見了禮,這才施施然的入了堂內(nèi)東側(cè)的偏廳里。

  “這么多年沒回來了,難得還有各位同僚惦記著,婁某人不甚感激啊!”婁師德來了句開場白,成功收回了眾人的注意力。

  眾郎官又是一陣禮節(jié)性的回應,寒暄完畢,便各自落座,只是今日的另一個主角還沒有登場,這場號稱‘接風宴’的宴會還沒法開始。

  不過,沒讓大家等多久,婁家家仆來報,夏官侍郎李昭德登門了。婁師德與李昭德是同部同級,故而婁師德也不好拿大,便以主人家的姿態(tài)起身相迎,兩人在門外稍稍寒暄了一陣,便攜手入了正堂。

  說起婁師德與李昭德,兩人之間還有一段趣聞。話說,婁師德身高八尺,體格豐碩,步履緩慢。一次,他與李昭德一同入殿覲見,李昭德嫌棄婁師德走得慢,不禁抱怨道:“都被你這田舍漢拖累了!”

  唐時,田舍漢意指農(nóng)民、農(nóng)戶,若是以此來稱呼有身份地位的人,特別是文官,那就是不帶臟字的罵人啊,意思是粗鄙之人,大白話就是鄉(xiāng)巴佬。

  婁師德不以為忤,仍舊笑呵呵道:“總要有人是田舍漢,我是又何妨?”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不過從這則小故事中卻可窺兩人性格之一斑,婁師德的氣量寬宏自不必說,李昭德的直率性子,亦由此可見。

  果然,李昭德一入廳堂便開始直奔主題。

  “關(guān)于任相公、狄侍郎的事情,各位如何看?。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