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奶茶烤腸香豆腐
本就是一個小摩擦,謝晚并沒有放在心上。
她一直惦記著做小吃的事情,所以一回到家便在廚房里忙活了起來。
謝晚買了半斤雞胸肉,打算先做一點給姥姥還有鄰居們嘗嘗,要是他們都覺得好吃,那自己也就可以出攤了。
雞胸肉洗干凈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剁成細膩的肉泥。
過程是非常無聊枯燥的,為了保證淀粉腸的口感,謝晚必須不停地拿菜刀剁。
這個時候,她不禁開始懷念后世的絞肉機。
有絞肉機兩三下就好了,可她硬是剁了十多分鐘才將肉泥剁好。
做完這一切,謝晚把各種調(diào)味料混進肉泥。
做好了這些以后,她將提前準(zhǔn)備好的淀粉的粉漿倒入肉泥,等攪拌均勻,便可以灌進提前準(zhǔn)備好的腸衣里面了。
說到腸衣,謝晚不得不開始佩服自己。
這邊的人沒有做臘腸或者紅腸的習(xí)慣,所以市場上根本沒有賣腸衣的,謝晚只能買回來豬小腸自己做。
灌完淀粉腸,謝晚又開始煎香豆腐。
這個過程比較簡單,只考驗做飯的火候以及調(diào)味。
先將切成方片狀的豆腐放在鍋里面煎,等煎到兩面金黃,開始起泡的時候,再將秘制的調(diào)料撒在上面,裝進碗里的時候,可以放上蔥花做點綴。
吃的都做好了,謝晚又開始準(zhǔn)備奶茶。
她買的是外面最便宜的紅茶,有很多碎末,不過對口感沒什么影響。
等熬好茶葉以后,再加入從外面買的瓶裝牛奶和白糖。
做好以后,往奶茶中加入適量的熱水,然后倒入杯中。
謝晚很清楚,自己是要做生意的,也不能太實誠了。
要是奶茶中放的都是純牛奶和茶水,她肯定是賺不了錢的。
奶茶,香煎豆腐,烤淀粉腸都做好以后,謝晚便在家里等姥姥下工回家。
很快,到了下工的時間。
黃翠英跟幾個鄰居一塊扛著鐵锨往家里走。
快到家的時候,一旁的田大娘抻長了脖子,開始四處聞。
“這是啥味道啊,好香啊。”
黃翠英的鼻子不太靈,笑道:“哪有什么味道?該不會是你餓了吧,趕緊回家做飯?!?p> “真的有香味,”田大娘一邊走一邊說道,“聞著好像還是從你家傳出來的。”
“我家?”黃翠英有些疑惑。
難道真是小晚那丫頭做的好吃的?
想到早上出去的時候,謝晚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證,一定會做好吃的給她。
她還有點不相信。
畢竟那孩子從小身體就弱,能做點簡單的粥炒個雞蛋都不錯了。
“要不上你家看看去?”田大娘提議道,“我的鼻子不會出錯的?!?p> “嗐,瞧你說的,不過我可提前說好了,要是沒啥好吃的,你可不能說我把吃的藏起來了啊”
于是乎,幾個年紀(jì)相仿的老太太紛紛往黃翠英家里走。
走得越近,鼻尖傳來的香味就越濃,就連黃翠英也聞見了。
這香味是出奇的香,不是平常家里炒菜做飯的香味,是一種形容不出來的味道。
焦香焦香的,其間還夾雜著甜膩膩的味道。
幾人進了門。
謝晚聽見開門聲音,第一時間便端著吃的走了出去。
“姥,快洗洗手,過來嘗嘗我做的好吃的,保證香的讓你們舌頭都吞下去。”
在謝晚的催促下,幾人洗干凈了手,坐到屋里開始品嘗。
最先開動的是田大娘,她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香豆腐,便往嘴里送。
一塊豆腐入口,田大娘便迫不及待地去夾下一塊,“好吃,真好吃,小晚吶,這豆腐你是咋做的?”
謝晚笑而不語。
要是把配方告訴別人,她還咋做生意?
旁人見田大娘說好吃,都紛紛拿起筷子開吃。
謝晚做出來的吃食也不算多,就是讓大家嘗味道的,所以很快便見了底。
這個時候,謝晚又拿出了烤好的淀粉腸以及奶茶。
有了香煎豆腐打前陣,幾個嬸子大娘對淀粉腸和奶茶自然也無比期待。
等吃到嘴里的時候,她們幾人都被香的忍不住瞇起了眼睛。
等再反應(yīng)過來的時候,手里的奶茶喝烤腸已經(jīng)被吃了個干凈。
“小晚,這東西都是啥啊?你咋做的?。磕芨嬖V我們不?”田大娘舔了舔嘴巴,似乎還在回憶剛剛的味道。
謝晚笑道:“嬸子,我這可是秘方,不能告訴別人?!?p> 幾個嬸子都是有分寸的人,見謝晚這么說,便也沒有繼續(xù)往下問。
謝晚知道姥姥跟她們幾個玩得好,見她們有些失望,于是補充道:“嬸子,大娘們,你們要是還想吃,那等過段時日我再做些給你們吃?!?p> “呀,真的嗎,小晚?”田大娘激動道。
謝晚笑道:“那必須是真的?!?p> 試吃很成功,她做的小吃俘獲了一眾大娘們的心。
謝晚這會兒嘴角不自覺就翹了起來。
看來賣小吃的計劃應(yīng)該行的通,至少她的手藝是頂好的。
再加上奶茶烤腸香豆腐在這個年代都是新鮮玩意兒,香味很容易吸引顧客,根本不擔(dān)心賺不到錢。
等幾個大娘嬸子走了以后,謝晚笑瞇瞇地看向黃翠英,“姥姥,我現(xiàn)在可以出去擺攤嗎?”
黃翠英不是個喜歡耍賴的,既然之前已經(jīng)答應(yīng)謝晚,肯定是不會反悔的。
只是想到自己外孫女身體不怎么好,她便不放心讓她一個人去城里。
“擺攤可以,但是得讓我跟著你一塊兒?!?p> 最近大家都私下悄悄討論,國家馬上就會給大家分地,包產(chǎn)到戶。
因此大隊也不像前些年管的那么嚴(yán)了,不上工的話只要跟大隊長請個假就行。
謝晚知道姥姥是不可能同意讓自己一個人擺攤的,所以便答應(yīng)了對方的要求。
正好她也缺一個幫手。
得到姥姥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
姥姥家里就有三輪車,所以她不用買也不用借。
說到這個三輪車,還是小舅舅特意拿津貼給姥姥買的,說是讓姥姥進城買東西方便。
他常年待在部隊,沒辦法孝順自己老娘,只能想辦法給對方最好的。
只是姥姥也不是個喜歡瞎逛的,所以三輪車一直放在家里,上面還搭了一層塑料,跟新的沒什么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