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個地方我首先喜歡去的就是博物館。站在玻璃窗前,凝視著每一件展品,你會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年代。放飛思維的翅膀,想要那樣的一種體驗。
每次路過鄭州,都沒有下車的欲望,源自于當年鄭州車站的混亂,據(jù)說拉客的現(xiàn)象特別厲害,還有搶包的現(xiàn)象,父母每次都會叮囑,在鄭州不要下車。所以每次換車都會盡量躲過鄭州。
自從知道二姑在鄭州好像鄭州的魔咒一下就解體了。來來回回都想辦法在鄭州停留,去看望我的二姑。二姑年事已高,心卻像兒童一樣的天真,聽說我們要去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館,也要跟著。幸好距離不遠,我們就在二姑搖搖晃晃的蹣跚步履中,走走停停來到了博物館的正門。博物館坐落在ZZ市管城區(qū)的中心,距離著名的二七紀念塔約四站公交,附近還有一座明代的城隍廟。
博物館的大門與周圍的公園廣場融為一體,館名的招牌就顯得很低調(diào)。一進館,近于黑色的恢宏的商湯王的塑像灑脫地注視著前方,一手緊握兵器,一手微抬舒展的指著前方,彰顯著商湯王的文韜武略文治武功。展館分為四個展區(qū)和若干臨時展區(qū)。展館梯形建設,有參觀提示符號。拾級而上在第一展廳就被震撼了,環(huán)形展廳石刻組示,揭示了商湯成王的典故。一下子把鄭州的歷史提到了3600年左右。3600年是什么概念?神話和歷史的交融,成就了商朝五百年。在這五百年里中華民族有著顯著的進步,表現(xiàn)在城市建設——夯實的土城墻;表現(xiàn)在使用器具——陶罐和青銅器;表現(xiàn)在精神方面——卜卦;表現(xiàn)在學習傳播上——甲骨文等等。
開挖出的陶器碎片在看似漫不經(jīng)心隨意的堆置中,向我傳送著3600前的輝煌。讓我有種想俯身拾起的念頭,想讓手去撫摸那些碎片,想把它們其中的一片帶回家中,縮短我和3600年的距離,可惜不能成行,心中略有遺憾。一個展廳又一個展廳。只見陶器的個頭從大到小,陶器的造型從粗糙到精致,陶器的外表從陶面到釉面,陶器的個數(shù)從單個到成套,陶器的發(fā)展就是從簡單到復雜,充分展示了先民的智慧結晶。青銅器的出現(xiàn)和成長是建立在陶器的基石上,只是它更輝煌,更凝重,銘文記錄了歷史瞬間的點點滴滴。
城墻遺址上有商代的基礎,有戰(zhàn)國的加強,有歷代重建,所以在3600年后的依然美好。鄭州的城郭也在歷經(jīng)滄桑中不斷擴大著版圖直至今天的規(guī)模,名稱由管邑到管城到鄭州,管城現(xiàn)在是鄭州的一個區(qū)。一個圖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管邑在3600年前的建設中就對水進行著設計管理,有城渠有下水道,有到注水孔,先民們對自己的城市有著合理的設計,不想鄭州在建城3600年的今天卻讓暴雨積水沖進了地道,沒有了去處,最終造成天災人禍。沉思中不禁想質(zhì)問自己,人類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祖先在歷史的長河無處不在的顯示著他們的智慧,我們這些后來追隨者們應該怎樣完善和超越呢?
走出展館,想取存放的陽傘。二姑在看展的時候一直在關心我的陽傘的去處,二姑已經(jīng)看不明白展館的內(nèi)容了,或許在她這個年紀對這些已經(jīng)處變不驚了,二姑的關注點一直在我的陽傘上。出了門才發(fā)現(xiàn)不是進門時的出口,所以又繞了一圈去取傘,看到我手中的傘,二姑才停止了她的嘮叨。
陽光下,不遠的城墻遺址靜靜地矗立著,我澎湃的心情也漸漸沉于安寧?;蛟S你我都遠離這個世界的盡頭,它仍然靜靜地矗立著,注視著這個世界。
作家M6oAsP
與歷史相伴,與歷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