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處理
血液放干,花馬上指揮著眾人把尸體放下,開始分割,準備運走。
現(xiàn)在就是爭分奪秒的時候,放血留下的氣味太濃了,如果不能快點處理完這具尸體,把它帶走,那很快就會有麻煩找上門來的。
白藜在等待的過程中一直在往小隊的方向移動,因為距離始終在拉近,所以把他們的行動看的還算清楚。
先是剝皮,幾位獵人抽出腰間的石質匕首,她使用過這種石刀,事實上雪的那柄至今還在她腰間掛著呢。
這種石刀確實還算鋒利,但是太過硬脆,看得出隊伍里負責剝皮的獸人的手法很是嫻熟,但用石刀切割動物皮毛確實有些吃力。
今天和狩獵隊出行的時候,白藜就發(fā)現(xiàn)隊伍里的長矛似乎分為三種,一種木質長矛用于投擲,一種骨質長毛手持攻擊。
還有一種是昨日守衛(wèi)手里拿的那種,由骨質基底和石器槍頭組成的,守衛(wèi)手里的這種武器一看就是針對人來使用的,因為硬脆的石質槍頭在戳刺動物皮毛的時候非常容易崩裂損壞,只有在切割人的皮膚的時候才是無往不利的。
外出狩獵的話,還是需要骨矛這種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材質。
就像之前殺這兩只角羊的時候,如果捅出去的是石槍頭,就算殺了羊,槍頭肯定也廢了。
這種形狀薄而銳利的石器就只有在切割植物莖葉、果實和血肉的時候才是無往不利的,撐死了再修整一些質地較軟的木頭,其余的東西稍微堅硬一點都有可能讓它出現(xiàn)損傷,乃至于徹底崩碎。
綜上所述,在使用石刀分割獵物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避開骨頭,雖然分割獵物的時候一般沒人會用砍剁這樣的手段,但磨損也是會產(chǎn)生的。
剝下羊皮以后,這張皮被取下來交由旁人處理,白藜看見兩個人小心翼翼地刮下羊皮上的碎肉,把這些碎肉用樹葉包起來收好。
然后就是要收拾剩余的肉體了,分割的人顯然很有經(jīng)驗,刀怎么走能避開骨頭,什么時候應該上手用蠻力掰斷,怎么樣把尸體分割成等量的肉塊,一切都做得行云流水。
地上鋪著大片的葉子,分割下來的巨大肉塊被扔在上面,由其它成員用樹藤捆好,處理成方便背挎的樣子,分給大家。
兩只龐大的獵物很快就被分割到只剩下骨架,而連骨架也依然有著足夠的利用價值,負責分割獵物的成員把能拆下來的骨骼一一拆卸下來,用樹藤捆好背在身上,準備帶回部落用以武器。
大家配合的行云流水,一切工作都迅速有序,不出幾分鐘兩只巨獸就只剩下連著兩排肋骨的空蕩蕩的鮮紅色脊椎在樹上隨風晃晃蕩蕩。
如果不是大家實在是拿不下了,連這個脊椎也不會被剩下的,現(xiàn)在上面的碎肉就便宜森林里那些靈巧的小型雜食性動物了。
狩獵隊伍熟練地扛著今天的收獲快速撤離這片已經(jīng)被血腥味兒沁透的土地。
白藜這個時候才剛剛趕到,就又跟在隊伍后頭踏在回到部落的道路上。
是的,這支隊伍會直接回到赤那部落。
如果強行和另一支隊伍會合的話,因為兩方進度未必相同,必然會有一方在原地進行等待,這個行為可能會導致受到被鮮肉吸引過來的獵食者的攻擊,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傷亡。
經(jīng)驗豐富的狩獵隊伍不會犯這種錯誤。
白藜跟著跑了一天,雖然沒有真正上手去跟狩獵隊伍配合,但依然是受益良多。
她腦中的現(xiàn)代記憶很大程度限制住了她對于這個時代的狩獵方式的想象力,但今天這支隊伍給她上了一堂課。
狡猾的原始獸人,遠比她想象的更加聰明出眾,時代限制了他們的眼界,但不會限制他們的智慧。
這是一場教科書式的沒有傷亡也沒有損失的狩獵,白藜毫不懷疑狩獵隊伍的能力。
這種狩獵方式唯一的缺陷就是耗時太久,加上來回的時間,一天就這么一次狩獵,想要喂飽全部落再留有余地冬儲確實不現(xiàn)實。
所以赤那部落才過得如此貧瘠,才會在每年冬天都餓死幾位老幼,這絕不是能力的問題,只能說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無奈罷了。
跟在隊伍里往回走,回去的氛圍比來的時候的氛圍要好得多,至少隊伍里不再那么寂靜了,大家悉索的交談著。
因為已經(jīng)不害怕聲音把獵物嚇走,也不害怕聲音把野獸引來——如果說有什么會把野獸引來,身上背著的生肉可絕對比發(fā)出聲音的人誘惑力要大得多。
聲音不再被壓制,速度卻比來的時候還要快得多。
這真的是不得不佩服獸人的生理結構,白藜一個沒參與進狩獵,遠遠的當著3d電影看的旁觀者折騰了這一天都覺得疲憊,他們居然還有余力提速。
回去的路上不可能再有人扛著她了,大家都有自己要拿的東西,白藜只能盡量提速跟在身后。
到最后回到赤那部落的山洞口的時候白藜甚至都覺得自己已經(jīng)丟了半條命。
帶回來的獵物被狩獵隊的成員們有序地堆放在主洞祭臺旁邊的角落,留在部落里,管理,年幼離不開人的孩子的老人們湊過來處理這些肉塊。
白藜還在其中看到了昨天采集隊里領隊的石頭,這次他依然是領頭出現(xiàn)的,看得出他的地位應該要比其他人稍微高一些。
可能是年輕的時候更善于捕獵,也可能是在某一方面經(jīng)驗更為深厚,白藜不知道具體是因為什么,但短短兩天她也差不多摸清這個部落的結構了。
在這個部落,一個人受尊崇必然是他比別人更有本事。
裝著血塊的水囊被石頭指揮著讓人拿了兩袋送到祭臺上,由留在部落里的兩位巫醫(yī)用以祭祀神明。
剩下的肉塊并沒有被解開來,而是被分為兩塊一組穿在了一根根更加粗壯的樹藤上。
石頭帶人扛著這些樹藤進到了主洞更深處,白藜現(xiàn)在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看什么都沒見過,看什么都好奇,見他們走就追在屁股后頭看是要怎么處理這些肉。
跟著石頭他們過了祭臺最后面白藜才發(fā)現(xiàn)主洞大廳后竟然還有一條隧道,這條隧道就要窄的多了,她走著還勉強能站直,部落里的獸人們就只能弓著腰往前走了。
這條洞很長,也被發(fā)光植物占滿著。
這些植物散發(fā)的光芒雖然都很柔和,但因為隧道太過狹窄,植物發(fā)光的部分幾乎就杵在眼前,再柔和的光離得這樣近也刺的人眼睛不舒服。
白藜的空間感不是很好,她不知道這條通道具體有多長,只是感覺已經(jīng)走過很久之后腳下的道路開始微微的向下傾斜。
之后的道路就一直保持這種向下傾斜的狀態(tài),走了很長一段的距離,白藜能明顯感覺到,越往下走空氣就越是潮濕,墻壁上的發(fā)光植物品種也明顯有變化,連光線都從柔和的白光變成了昏暗的黃色光芒。
一直到了隧道的盡頭,眼前變得開闊了一些,這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小型洞窟。
一幫個高個子大骨架的獸人一起擠進去,還算可以的空間立刻變得逼仄了起來。
洞窟的中心蓋著一塊石板,隱隱約約能聽見從石板下面?zhèn)鱽韾瀽灥捻懧?,但因為石材太厚聲音并不清晰,聽不出具體是什么在響。
石頭指揮著人把凍庫中心的石板搬開來,這下聲音瞬間就清晰了起來。
那是水流的聲音,有水在石板下方連綿不絕,嘩嘩作響。
那是一條地下的暗河,白藜瞬間反應了過來。
她探出頭來想看看下面的情況,但前面都是兩米多高的獸人,擋得她一點視野都沒有,什么都看不見。
直到根據(jù)石頭的指揮所有人開始動起來,白藜才從縫隙中看到了前方的情況。
她看見前面的人把背在身上的肉塊順著洞口吊下去,再提上來肉塊粉嫩嫩的滴著水,上面的灰塵血漿一并被沖了個干凈。
……還真別說,這幫獸人真挺講究的啊。
因為前面有人擋著,白藜看不見下面的情況,只能看見洞窟中心那口先前被石板壓著直徑一米左右的洞口。
她知道那洞口下面是一條地下暗河,而且從放下的樹藤長短看,這條河距離上方的洞口應該很遠。
但再具體情形就不知道了。
白藜從來沒想過洞穴深處還藏著一條地下暗河,因為赤那部落所以飲用的水都是來自部落附近那片洶涌的長河的。
這條河雖然不遠,但也絕對不近,既然洞內本身就有水源,那為什么還要去洞外飲水呢?
要知道在這個時期去露天水源飲水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露天水源會吸引無數(shù)的動物前來飲水,在露天的活水源邊上遇到什么東西都不奇怪,在那附近丟掉性命也從不稀奇。
難道說這條地下河并不干凈嗎?
但那也不合理呀,如果水是臟的,那么為什么要用臟水來洗食物呢?
在本身就守著一條活動水源的情況下,赤那部落的成員應該完全不用再去冒著風險去露天的活水源飲水,這件事情不太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