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后來再沒選過秀,除了他當皇帝那年,按照慣例納了我們八個,前期后宮空虛被多位大臣建議又納了八個秀女外,他成了歷代皇帝中后宮人數(shù)最少的了。
明宗在位七年時,裘家被人陷害,理應全家抄斬。陛下力排眾議,命廷尉府嚴查,還了裘家清白,避免了一場慘案的發(fā)生。
次年,白家蒙冤,陛下再次查出真兇,還因此立下誓言——只朕在一日,便不會讓天下出現(xiàn)因蒙冤而滅門的慘案。
明宗在位十三年,陳家聯(lián)合葉家、寧國公家謀反了,被司馬將軍陳隨給截了一部分,余下的在皇城腳下被鎮(zhèn)壓了。
此案發(fā)生后琬貴妃去找了陛下,當時我也在,她只拿出了當初蕙清皇后讓我轉交的紅封信。
上道“若陛下看到這封信時,定是陳榮光起了不臣之心。此心早有,我知勸解無果便先寫下此信,保陳氏一脈不至于斷。陳氏兄長與阿姊皆良善之人,愿陛下念我之舊情,保其性命。沈清對此感念不盡!”
我去蕙清皇后真是神機妙算,十一年后的事她都整明白了?
后來,陛下還真的放過了陳將軍和葉將軍的兩個兒子,可惜葉夫人自葉將軍兵敗之后,便跟著他一塊兒去了。
陳將軍辭了官職,只在京城一個小院和陳夫人養(yǎng)著兩個外甥。之后兩年,聽說陳將軍的大外甥隨著舅舅的腳步去了蒲西軍營,還帶回來了個姑娘。
聽說那姑娘沒有父母,只剩個弟弟。算得上是琬貴妃的親戚,小的時候還在蒲西那邊行俠仗義,陳將軍倒沒嫌棄那女孩子出身不好。
明宗二十年時,陳將軍的大外甥家添了新子,小外甥也開始去蒲西游歷,琬貴妃把那封黑底的信交給了陛下,兩月后離世。
她離世前還見過了那個蒲西的姑娘。她走到時候還心心念念的說著“事我都幫你辦完了,你等著我給你說這些年的趣事?!?p> 陛下追封為敬儀皇后。
她最后說的那些是與誰說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她也算這一生不留遺憾了吧。
陛下自從看了信后,總是神神叨叨的,聽太監(jiān)說,有天晚上他還一個人跑去蕖明宮睡了,自蕙清皇后離開后蕖明宮中住的那個白貴人被陛下趕去了鐘粹宮,都十八年未住人啊,也不嫌得慌。
果不其然吧,他的身子就開始越來越差,一天到晚就咳,甚至還開始立儲了。
別的皇帝都是十幾個隨便選他,這有什么好選的?就四個皇子,大皇子十九,二皇子十八,三皇子十六,還有個小皇子才八歲。
余下還剩兩位公主,這子嗣稀薄的呀……我都沒眼看,你去朝堂上隨隨便抓幾個大臣,說不定家中子女都比這多。
明宗二十二年,陛下立了年僅二十的二皇子李宥,李宥仁厚且虛心善聽大臣意見,陛下苦撐了一年后駕崩,舉國同喪。
我也熬成了太妃,我們這些秀女中。除了三個病去的,和一個難產(chǎn)死的,余下的十三人也全熬成了太妃。
新帝甚至為那個惡劣林家立了太廟,說什么林家無論怎樣是三朝世家,雖錯事做了不少,可立的功也假不了,人都死絕了也相當于抵了罪過。
也是,畢竟他母親是得過林皇后幫扶的。林氏也是好眼光,林家一門倒也跟著林氏沾了光,憑一個人給洗白了。但那些被林氏毒害的家族竟也沒鬧沒叫。
我們十幾人案例應搬到行宮去收拾東西時,我看到了那封黑底的信,它就安安靜靜的躺在先帝的書案上,先帝平時處理公務時一低頭便能看到它。
那個二十一年前便想讓我八卦,三年前敬儀皇后臨死前才肯拿出來,后又是明翊皇帝看后便一病不起的東西。
我終是沒忍住,看了起來……
“阿澤。其實我不怪你,真的。我知你有諸多身不由己,這是我自己選的路,期間的苦難我也早就該想好才是。辛苦你陪我走這么久了。往后可就只剩你一個人了。
到了我生命的盡頭才發(fā)現(xiàn),我自以為做了執(zhí)棋者也不過是手中棋。
可惜了,到了最后,都沒能再看見從前般的你。我不后悔自己所做的,只是中間我想清楚一些事后有過迷茫和不知所措,所以才避諱見你。
不過阿澤,縱使結局并不如意,可僅是遇見,已是難得?!?p> 那一瞬間,我想明白了當初他為什么會大晚上跑去蕖明宮了。
我打算將信合上,卻在后頁看到了明翊皇帝寫的兩個字,兩個規(guī)規(guī)整整的“吾妻”。
……
真是的,我這么一個八卦多嘴的人,卻要幫你們守著這些小秘密。
曙光秋月
唉,你們也別覺得要是女主跟男二就好了,男主沒娶林氏就好了。這是無可避免的,即使再來一次女主依舊會為了家族走上這條路。男主自幼喪母被宮中人欺負,難免敏感多疑,即使再一次他還是會選擇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