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江壯士!”,李景見江煒向自己抱拳示意,也回了一禮,聽喬道清接著介紹道:
“江兄弟本是河北富戶子弟,當初河北受災,朝廷賑災不力,是以田虎得以聚眾為匪,傲嘯山林。后來田虎覬覦江兄弟家中財產(chǎn),在小可勸說之下將家產(chǎn)獻給了田虎,才得以破財免災,江兄弟也從一個良家子弟落草為寇,家眷與我一樣,皆在田虎總寨?!?p> 李景先聽喬道清直呼田虎姓名,心中自是暗喜,聽了江煒被逼落草的經(jīng)過,看著江煒的拳頭握的緊緊地,心里已然明白喬道清的意思。李景尋遍腦海,也不記得有個叫江煒的好漢,但也沒關系,看這江煒的體型,一看就不是易于之輩。而且又是喬道清介紹的,自然不是那種中看不中用之人。
隨后李景請喬道清上山敘話,途中,兩人同乘一條小船,喬道清問及自己在昨日在酒店的聽聞,待了解詳情后,喬道清建議道:“李寨主若是有意,不妨把此樁買賣擴展至山東,乃至于北地。”
李景沉吟片刻,還是決定和盤托出:“先生此言我也想過,京東東路倒也無妨,青州有桃花山、齊州有對影山、冠州有枯樹山,我梁山地處兩路之中,徐州沛縣也有芒碭山。這些大都是小山寨,少則兩三百人,多則七八百人,唯有一個芒碭山,有兩三千人,但我卻不懼他。這幾處關隘自是無妨,那些小寨派人去商量一番即可定下了,只是再往北就有些難了?!?p> 喬道清見李景心中已經(jīng)有了這般想法,心里暗自佩服,若是真讓李景做成了此事,不止銀錢收入這一項,名望亦會傳遍天下。說實話,雖說田虎如今還有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但喬道清在田虎手下這許多年,已經(jīng)看透了田虎,對他很是失望,若不是家眷還在田虎手里,喬道清都準備離開田虎了。
但當李景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之后,喬道清又有了另外一個選擇,他如今聽到李景在梁山的所作所為,心知李景所圖不小,便有了借李景之手從田虎那里脫身的想法,又加之感恩,這才是喬道清愿意為李景出謀劃策,將江煒介紹給李景的原因。
苦思良久,喬道清忽然想到了幾個人,待李景把他請到大廳之后,喬道清這才說出口:“小可曾在薊州飲馬川見過三個好漢,分別喚作‘鐵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鄧飛、‘玉幡竿’孟康,這‘玉幡竿’還是個造船好手,這三人都是義氣漢子,飲馬川離滄州柴大官人那里不遠,想來李寨主應該用得到。”
李景拍了拍額頭,自己怎么沒想到這三人,若是在加上柴進,河北東路也盡在掌握。經(jīng)喬道清提醒,李景的心思也活泛起來了,如今史進朱武一伙人就在京兆府少華山落草,若是能把勢力擴展到那里,梁山可就真的是可為北地之首了。
當然了,這基本只是想想而已,兩地之間畢竟隔了一個京畿之地,哪有這么容易連接。
經(jīng)過了和喬道清的詳談,李景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先整合梁山附近的山寨,擴充勢力,逐步擴大梁山保護下的商路范圍,便是不愿意投奔梁山的,也可分潤利益,當然,這一切的首要前提就是實力,若是梁山實力不夠,一切謀劃都是枉然。
而李景已經(jīng)感覺到,目前梁山的人還是太少了,便是加上老弱婦孺也就剛過兩千,而芒碭山如今單是嘍啰就有兩三千了,招人,立馬招人!李景現(xiàn)在心中只有這么一個想法。
只是汴京之行已經(jīng)迫在眉睫,李景可不想高俅再策劃一次對梁山的攻擊。
喬道清此行是來送千金交換卞祥回去的,是以沒有在梁山多待,向李景獻策后不久喬道清就見到了紅光滿面的卞祥,看的出,卞祥在梁山過的極好。
確實,如果不是田虎派人來接,卞祥真的有些不想走了,他在這里享受的是頭領般的待遇,有什么事都不用做,若是林沖和魯智深有空,還會在一起切磋武藝,倒是打出了一番交情,這次離開,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卞祥還有些不舍。
林沖和魯智深對這個爽直的漢子也有些不舍,但他們了解卞祥的為人,也沒有多做挽留。當晚因傷別離,三人喝的酩酊大醉。
第二日,喬道清與卞祥便離開了梁山,喬道清臨走之前,與李景約定,若是河北有急事,便遣江煒來報信,自是不提。
……
正在李景想辦法給梁山招兵買馬的時候,汴京城也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左諫議大夫劉安世上書,彈劾蔡京,歷數(shù)蔡京大興花石綱之役、為私利鑄十大錢等等七條罪名,而蔡京的老仇人張克公見狀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也是帶了幾個錚臣上書附議。
張克公不是別人,正是張叔夜的從弟,在大觀三年曾彈劾蔡京,致使蔡京下臺,由此與蔡京結上了仇,但不久之后趙佶舍不得蔡京,又重新啟用蔡京,而為了制衡蔡京,張克公便一直被趙佶留在朝堂上。蔡京復位之后,深恨張克公,但屢次彈劾無果,心中猜到趙佶的用意,也就沒有接著對張克公下手。
但蔡京心里氣不過,反而把目光瞄向了張叔夜,對于張叔夜,趙佶當然沒心思維護,由此造就了張叔夜的官場起伏。
要說這種朝廷的彈劾本來和李景沒什么關系,但蔡京的一條罪名便是選拔官員不力,致使草寇叢生,也不知劉安世是從何處聽說的,把梁山泊作為一個最有力的證據(jù)呈現(xiàn)在了朝廷官員面前。
雖說現(xiàn)在趙佶用蔡京用的正舒心呢,還不想換相。對于花石綱的事情,本來就與趙佶有關系,可以說花石綱的由頭便是趙佶,而蔡京只是執(zhí)行者而已。但地方上出了事,趙佶可就放在心上了,遂將此事問與高俅。
高俅此時和蔡京還在蜜月期,自不會落井下石,反而上書為蔡京辯解,稱“梁山匪寇,業(yè)已為濟州兵馬剿滅大半,只有部分余匪藏匿于水泊之中,不值一提。至于其他地界,更是太平盛世……”
一番歌功頌德的馬屁把趙佶拍的不亦樂乎,也不去考究高俅所言的真假,將劉安世、張克公的奏折壓下不提。
而本來因為剿匪失敗,擔心受到斥責的濟州知州孫成,卻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嘉獎。他是個聰明人,當即補上了一封剿匪功勞簿,周昂、黃安全都位列在冊,朝廷俱是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