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蕭梁帝業(yè)

第129章 欲興算學

蕭梁帝業(yè) 閑話風塵 2127 2023-01-10 20:46:43

  蕭紹瑜的視線,穿過城樓、垛口,審視著左衛(wèi)軍槍陣。

  他凝思計算,心中品評著:

  “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長1米,直角邊就是0.7米。

  加上重盾1.5米的高度,便是2.2米,足以覆蓋騎兵上身要害。

  左衛(wèi)軍操練得不錯,有點門道?!?p>  通常,這種整齊劃一的槍陣,必經(jīng)過嚴格訓練。

  至于長槍伸出重盾的長度、角度,大概率是來源于經(jīng)驗的積累。

  而蕭紹瑜卻想到了一個人、一本書。

  祖沖之離世不過二十二年,《隋書》記載其著算經(jīng)《綴術》:

  “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

  目前,《綴術》仍是祖氏家學。

  另據(jù)《隋書》記載,《綴術》在唐朝始受重視。

  被收入《算經(jīng)十書》,成為國子監(jiān)算學課本,學之需四年。

  想及此處,蕭紹瑜明眸煥發(fā)神采,產(chǎn)生了一個偉大的想法:

  “《綴術》當興于梁!”

  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shù)第七位,領先世界一千年。

  蕭紹欲將算學發(fā)揚光大,保持住世界領先地位,并開拓新的領域。

  同時,算學的發(fā)展必能促進科技的進步。

  只須將算學、科技應用到生產(chǎn)領域,便能大幅提高生產(chǎn)力。

  他的心中,已然歡呼起來:

  “沒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本王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地位!”

  科技工作者?

  祖沖之后,南梁還有么?

  “本王記得太府卿祖暅之乃其子,繼家學,同樣是偉大的數(shù)學家。

  此等人才用于管理皇家金帛財帑,太浪費了。

  本王必須挖父皇的墻角!”

  在歷史上,祖暅之于算學同樣成果斐然。

  他解決了球體積公式,領先世界一千余年。

  當世,他絕對是算學領域的頭號大咖,沒有之一。

  心中確定了算學發(fā)展大計,蕭紹瑜重新關注戰(zhàn)事本身。

  鮮卑部落騎兵果然名不虛傳,戰(zhàn)斗作風極為剽悍。

  寒光爍爍的長槍,如銅墻鐵壁的重盾,無法動搖其沖鋒意志。

  他們毅然沖撞槍盾。

  借馬疾勢大,他們撞翻了重盾,卻也歿于長槍。

  很快,圓陣外圍便橫七豎八、層層疊疊地布滿了,鮮卑勇士與草原烈馬的殘骸,極度血腥。

  當然,那里也有左衛(wèi)軍將士的鮮血。

  見慣了血腥的左衛(wèi)軍將士,不為所動,他們已然重新列好盾陣。

  陷于陣外的槍兵、盾兵,則與魏軍短兵相接,奮勇廝殺起來。

  “放箭!”

  陣中的謝宣懷親自指揮著。

  此存亡危急之時,他是不會放任謝韜胡亂指揮的。

  聞令,陣中弓箭手以都為單位,發(fā)起了弓箭潮。

  五都弓箭手輪番射擊,重盾陣外魏軍紛紛落馬。

  此戰(zhàn)法,既保持了對魏軍的持續(xù)打擊,又可利用發(fā)射間隙恢復臂力。

  確有可取之處,蕭紹瑜默默記在心中。

  應用于實戰(zhàn)的戰(zhàn)法,遠比兵書戰(zhàn)策所載更形象化,亦更具實用性。

  它適用于當世,也是以無數(shù)將士的犧牲為代價,摸索而得。

  經(jīng)過第一輪交鋒,魏軍傷亡不亞于梁軍,梁軍則暫時守住了防線。

  左衛(wèi)軍將士目光冷峻,他們等待著下一輪攻擊的到來,并做好了接戰(zhàn)的準備。

  穆烈雖是復仇心切,卻并非傻子。

  在他心里,部落騎兵的命遠比梁軍精貴,不能再對耗下去了。

  其實,于梁軍大營被伏擊后,他麾下騎兵便減員近三分之一。

  此輪沖鋒,又折損不下五百騎。

  合計減員已達半數(shù),突破了他的承受底線。

  同時,部落騎兵的兵員補充,明顯劣于梁軍,補充周期要更長。

  而麾下精銳的銳減,勢必動搖他于魏軍中的地位。

  眼見硬撼無法奏效,他當即改沖鋒為騎射。

  “游擊之!”

  穆烈一聲大喝。

  隨即,猶在沖鋒途中的千余鮮卑部族騎兵,于梁軍陣前華麗轉彎。

  他們繞著梁軍圓陣疾馳,紛紛張弓搭箭,朝陣內(nèi)拋射。

  “騎術精湛?!?p>  蕭紹瑜由衷暗贊。

  從物理學的視角分析,騎兵疾速沖鋒時,動能極大。

  人、甲、馬的質(zhì)量,沖鋒的爆炸速度,決定之。

  此時強行轉彎,危險類似于立交橋、盤山道的急轉彎。

  此類情況,后世通常限速三十。

  偶有時速七八十公里者,也不一定出事。

  然而時速飆到一百公里以上,大概率沖出彎道,跌落山澗。

  也就是說,疾速沖鋒的騎兵,是很難改變方向的。

  這不僅對騎兵的騎術要求極高,對戰(zhàn)馬的要求同樣極高。

  那一瞬間,騎兵必須立刻作出轉彎指示,戰(zhàn)馬則需心意相通,且擁有足夠的力量。

  在這一點上,部落騎兵具有著天然優(yōu)勢。

  他們自幼長于馬背,戰(zhàn)馬已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如臂使指。

  于爆發(fā)力、耐力、負重力等方面,草原馬也完勝江南馬。

  故北魏多重騎,南梁多輕騎。

  想想后世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蒙古騎兵,就能體會到鮮卑部族騎兵的強悍。

  實際上,鮮卑元氏(拓跋氏)與蒙古孛兒只斤氏,皆起源于東部草原。

  北魏建國后,那些仍然留在東部草原的鮮卑人,可能就是后世蒙古人的祖先。

  當然,細究起來蒙古人要更強悍,因為他們掌握的科技更先進。

  傳統(tǒng)方面則多有相似,比如他們行軍可以不帶軍糧,備好馬奶酒就好。

  他們的軍糧來自于掠奪,甚至可以食人肉、喝人血。

  據(jù)此可知,元沐敢于南下決戰(zhàn)的信心中,以此法彌補軍糧不足,必是其中之一。

  當然,草料不足的問題不會得到徹底解決。

  在食量上,草原馬要大于江南馬,而淮南草場有限,無處可搶。

  日后,這也將成為蕭紹瑜,放棄優(yōu)先發(fā)展騎兵理念的重要考量。

  須知草場多了,便意味著農(nóng)田少了。

  而農(nóng)田的減少,必動搖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體系,可以安置的百姓數(shù)量亦必隨之下降。

  糧米是地里長出來的,織布的棉花亦然,織錦(絹)的蠶絲則離不開桑葉。

  須知南梁調(diào)、租是征收實物的。

  《隋書·食貨志》有載:

  “其課,丁男調(diào)布絹各二丈,絲三兩,棉八兩,祿絹八尺,祿棉三兩二分,租米五石,祿米二石。丁女并半之......”

  糧米、絹布產(chǎn)量的下降,可動搖南梁的調(diào)、租體系。

  同時,市面上商品糧、絹布的減少,相關商業(yè)勢必凋敝。

  故若大面積開辟草場,將動搖南梁的經(jīng)濟優(yōu)勢。

  蕭紹瑜的理念是,優(yōu)先發(fā)展優(yōu)勢領域。

  他不可能為了發(fā)展騎兵,弱化優(yōu)勢領域。

  何況縱有草場,優(yōu)質(zhì)戰(zhàn)馬,人的因素也很難改善。

  南梁人可以長在馬背上么?

  不可能的。

  淮河以南,多江河,舟船才是南梁常用的交通工具。

  《梁書·武帝紀》載曰:

  帝欲興算學,以之發(fā)展生產(chǎn)。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