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春秋魯國風(fēng)云

第465章 孔子赴齊國以助魯昭公

春秋魯國風(fēng)云 千里草人 2537 2024-01-11 05:05:00

  只是,令孔子微微臉紅的是,仲由貌似察覺到了自己的私心!

  自己毅然決定暫時放棄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前去齊國,最直接的想法其實正如仲由所說:

  抓住機會,在國君面前表現(xiàn)一番,讓國君重視自己!

  在國君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自己堅決站在國君一邊!

  那以后,一旦國君回國重新坐到國君寶座上時,當(dāng)然會想到自己,從而重用自己!

  孔子曾經(jīng)對學(xué)生講過,學(xué)而憂則仕。他鼓勵學(xué)生們好好學(xué)習(xí),有了真本事,就要為國家效力,為國君盡忠。

  在當(dāng)時,這需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當(dāng)然就是出仕為官。

  孔子辦學(xué),一開始只是一個形式。

  他需要的,是通過辦學(xué),推廣自己的禮教思想,從而引起當(dāng)政者的注意,從而獲得出仕為官的機會。

  但是,魯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家并非是國君的國家,而是三桓尤其是季氏家族的國家。

  孔子的思想,其核心之一就是忠君。

  季氏需要的是什么?

  忠于季氏!

  這注定了孔子的思想得不到季氏的重視。

  所以,孔子只能將一開始的形式當(dāng)成內(nèi)容來操作,即安安心心辦好學(xué)校,繼續(xù)推廣禮教思想。

  現(xiàn)在,魯國內(nèi)亂,魯昭公被驅(qū)逐,孔子似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天大的機會!

  因為孔子堅信,季氏如此倒行逆施,一定會被天子懲罰。

  天子一定會號召列國諸侯來干涉魯國內(nèi)政,到時被驅(qū)逐的,一定是季氏家族。

  這樣,魯昭公必定會回到魯國。

  如果季氏被驅(qū)逐了,那回歸的魯昭公必然會牢牢掌握整個魯國。

  如果這個時候,孔子選擇追隨魯昭公,這個政治投資產(chǎn)生的效益大了去了。

  這是孔子一天一夜不食不休所思考的結(jié)果。

  但是,當(dāng)他將想法拋出來時,眾弟子議論紛紛,有的弟子所言,確實是孔子一開始考慮不周的。

  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公然叫囂去追隨國君,那說不定季氏的大棒直接就掄了下來!

  還沒你等孔子出曲阜城門,說不定就被一把拍死在曲阜的大街上!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魯國,可謂是白色恐怖時期。

  那些個忠心護主的大家族,要么被迫流亡國外,要么在國內(nèi)被壓制得喘不過氣來!

  那怎么辦?

  曲線救主!

  孔子想到了好辦法!

  這就是孔子喝斥仲由時所說的話,孔子并不直接赴魯昭公暫居的鄆邑,他要去的是齊國都城臨淄!

  所謂曲線救主,就是自己想方設(shè)法在齊國出仕,然后憑自己的努力,影響齊國的政策,達(dá)到幫助魯昭公回國的目的。

  但此時的國際形勢貌似非常明朗,因為齊國已經(jīng)明確表達(dá)要支持魯昭公。

  而且,齊景公已經(jīng)出了一次兵,攻占了魯國的鄆邑,并將鄆邑送給魯昭公作為根據(jù)地。

  你孔子還要去影響毛線齊國政策?

  但孔子認(rèn)為,一個國家的政策是隨著形勢發(fā)展而不斷變化著的。一旦自己在齊國出仕,至少自己可以想方設(shè)法維護目前的齊國對魯政策。

  而且,只要自己有機會出仕為官,憑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在齊國一展身手,積攢大筆的政治資本。

  一旦自己成名了,以后回到魯國就可以直接為官。

  唯有自己當(dāng)上官了,才可以真正實現(xiàn)胸中抱負(fù)!

  恢復(fù)周禮,以德治國,以禮施政,以仁安民,以孝持家!

  這正是自己倡導(dǎo)的儒家禮教文化的抱負(fù)!

  那,就去齊國吧,不要猶豫了!

  公元前517年秋,孔子將曲阜闕里的學(xué)校交給弟子顏路和冉耕等人管理,在仲由的陪同下前往齊國。

  路上,仲由一直想著,老師無非就是那個時候的一教書先生,雖名聲在外,但要想在齊國出仕為官,談何容易?

  對了,老師必定是要先去見國君,畢竟國君在老師得子時曾經(jīng)送過鯉魚。如果得到國君推薦,老師一定可以在齊國出仕為官了。

  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這正是仲由的性格。

  仲由對孔子道:“夫子,此番去齊國,應(yīng)該先去鄆邑,見國君后再赴臨淄吧?”

  誰料孔子搖搖頭,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吩咐仲由道:“子路,直接去臨淄?!?p>  仲由不解,問孔子道:“夫子,你不去鄆邑,怎么得到國君的推薦,從而在齊國出仕為官?”

  孔子道:“子路,為人處世不可糊涂。國君落難,身邊自有一干臣子相伴。

  我若去見國君,即投奔國君,國君自然歡迎,但這也意味著吾向全天下宣告了我的政治站位。

  維護禮制,忠于國君,當(dāng)然是我之追求。但情況復(fù)雜,君子須有自知之明,并善謀而動。

  國君乃魯之國君,豈有向他國推薦人才之理?

  故我若直接投奔國君,國君必留用之,從此我必失在齊國出仕為官的機會。

  我之志,在于展平生所學(xué),行忠君愛國之事。故我有意在齊國出仕為官,以助國君成功回國。

  國君得我一人之助,與國君得齊之相助,孰輕孰重?子路,你應(yīng)該知道。

  國君身邊,自有賢臣,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人不少。

  但齊國于國君,雖有齊侯表態(tài)支持,但形勢多變,若我在齊侯身邊,則可以經(jīng)常提醒齊侯知義守信,不改初心,以助國君順利回國?!?p>  仲由心悅誠服,師徒二人統(tǒng)一了思想,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在齊國出仕為官了。

  仲由問道:“夫子欲出仕齊國,那得有人推薦吧?不知夫子欲投何人?

  齊國名臣,有梁丘據(jù)、晏嬰等人為齊侯身邊紅人,夫子是想去投奔此二人吧?”

  孔子搖搖頭,道:“梁丘據(jù)性貪,乃小人也,非重賄不得接近,我甚恥其為人,故不投。

  晏子德高,乃君子也,然輕易不改其志,我難以說服之,亦不投?!?p>  仲由急道:“那夫子選擇何人相投?”

  孔子微微笑道:“卿大夫高張也。高氏家族與國氏家族乃齊國兩大世襲卿大夫家族,且受天子敕封,地位何其尊貴。

  但受崔氏、慶氏專權(quán),已然落魄,曾經(jīng)還失去了卿位。

  如今的齊侯,雄才大略,一舉平定了崔、慶兩氏專權(quán),重新起用了國、高兩氏,兩氏皆為齊國卿大夫家族。

  但由于鮑氏、田氏兩大家族力量過于強大,故國、高兩氏雖入卿,勢力卻非常薄弱,此時正需要廣招人才。我若投奔,必得重用?!?p>  仲由恍然大悟,道:“弟子知矣!夫子欲投高氏,再由高氏向齊侯推薦。

  一旦夫子在齊國出仕,憑夫子之學(xué)識,必得齊侯重用。

  夫子一旦得到重用,必可為國君尋得一個強大的支持力量。夫子深謀遠(yuǎn)慮,弟子佩服至極。”

  仲由很少直接拍孔子的馬屁,這話說出來,雖然不是刻意在拍孔子的馬屁,但確實聽著令人愉快。

  孔子不免有些得意,又與仲由交談了一些為政之道。

  坐在前往齊國的馬車上,馬路雖崎嶇坎坷,但師徒二人心情愉快,感覺前路很輕松。

  仲由也將馬車趕得飛快,意欲快些到達(dá)齊國。

  此番入齊,孔子并沒有選擇直接向北再折東赴臨淄,而是先向東再向北的路線。

  兩條路都要沿泰山腳下而行,直接向北的路,要通過泰山隘口。

  由于前番齊國出兵攻取了魯國的鄆邑送給魯昭公,所以通過泰山隘口的路在齊魯邊境成了兩國交戰(zhàn)影響區(qū),魯國加強了戰(zhàn)備。

  且季孫意如為防止魯國士大夫投奔魯昭公,重重設(shè)立關(guān)卡,加強盤查。

  所以,孔子和仲由只好先向東行,再北上莒國轉(zhuǎn)而入齊。

  很快,孔子就出了魯國,到達(dá)了莒國境內(nèi)。

千里草人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見《論語·八佾篇》,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見《論語·子述篇》,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德不孤,必有鄰】見《論語·里仁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四憂】見《論語·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