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姬姓凡國那點事
哀姜嫁到魯國之前,對魯國是有著相當(dāng)研究的。
眼下,國君身體虛弱,恐怕命不久矣。自己作為國君夫人,只要自己有了兒子,那就是嫡子,就有可能繼承魯國國君之位。
但是,哪怕是自己有了兒子,魯國今后的國君也只是有可能是自己的兒子。
有可能而已!
更何況,自己并沒有兒子!
哀姜很清楚,無論自己在國君薨前生不生得出兒子,今后魯國的國君之位很可能屬于公子慶父!
有人要笑了,這位哀姜同志在說夢話講天書吧?
周禮繼承制規(guī)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你哀姜憑什么可以確定魯莊公死后,繼承人有可能是公子慶父?
這個倒真的是委屈了哀姜對魯國歷史的研究成果。因為魯國與中原諸侯有一個不同,那就是國君繼承制。
大部分的國家遵循著周禮,即嫡長制,即國君的嫡長子為儲君。
但也有的國家遵循的是兄終弟及制,如宋國、吳國等國。
所謂兄終弟及制,指的是當(dāng)國君的哥哥去世后,由二弟繼承君位,二弟去世后再由三弟,依次累推。
那后來沒有弟弟了怎么辦?
這個好辦,沒有弟弟了就由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然后再是兄終弟及那一套。
反正只要符合自己國家的實際,大周天子是不會來管諸侯們采用何種繼承法的。
那魯國呢?
我們得回顧一下魯國的歷史。
魯國始封君是周公旦,但周公旦自己要在大周王朝都城鎬京上班。所以魯國建立后,第一位在魯國主持大局的其實是周公旦的長子公子禽,即魯文公。
當(dāng)然,史料都把魯文公記錄為伯禽,因為魯禽是長子,所以排在伯位,故稱伯禽。
魯文公之后,是由其嫡長子魯酋繼位的,即魯考公。
但魯考公之后,魯國國君之位是由其弟弟魯熙繼承的,即魯煬公。
這就有了問題,為什么一開始魯國實施的是嫡長制,現(xiàn)在卻是兄終弟及制了呢?
如果說是兩者的交替結(jié)合法,那按理應(yīng)該是魯文公之后,應(yīng)該由魯文公的弟弟來繼承。
是的,按理,魯文公之后,魯國國君之位應(yīng)該由其弟弟繼承,因為魯國確實實施的就是先嫡長制,再兄終弟及制!
魯文公的弟弟之所以沒有繼承國君之位,是因為他的弟弟們,都當(dāng)上了諸侯國君!
周公旦有不少兒子,長子伯禽成了魯國國君。但周公旦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是大周王朝的攝政王,這個權(quán)力大了去了,所以他陸續(xù)分封了自己的兒子們?yōu)橹T侯國君。
鑒于許多周公旦兒子們的封國給我們留下不少歷史文化,我們干脆都簡單講一講。
首先是周公旦次子君陳,繼承了周公旦在大周王朝的京畿范圍內(nèi)的封地,即周國,爵位非常高,公爵。
周國與大周王朝是兩個概念,這個是周公旦自己的封國,一路傳承下來,有幾點我們必須清楚。
第一,周國國君,即周公,都是大周王朝的卿士,高官。
前面我們講到過的周公黑肩,也就是聽命周桓王遺命,處心積慮要扶持王子克為天子,結(jié)果被鎮(zhèn)壓處死的那位仁兄,就是周國國君。
周公黑肩死后,繼承周國國君的周公款在大周王朝的卿士地位也就被剝奪了,直到他的兒子周公忌父時,又恢復(fù)了這個地位。
第二,周國的始封君是周公姬旦,因其謚號為文,故史稱周文公。
魯國的始封君也是周公姬旦,但他沒有赴魯國履職,而是由他的長子伯禽擔(dān)任第一任魯國國君,因伯禽謚號為文,故史稱魯文公。
這兩個都是文公,分別是周國和魯國的第一任國君。
第三,春秋時期的周國與戰(zhàn)國時期的周國是兩個概念。
春秋周國,是大周王朝之初就建立的,始封君為周公姬旦。
這個周國,在春秋時期就被滅了,至于是誰所滅,暫時不知道,甚至有可能是被戎狄所滅。
戰(zhàn)國時期的周國,是大周天子周考王封其弟王子揭的一個封國,亦稱周國,始封君為西周桓公。
這個可憐的周國在趙國與韓國的干涉下,又被分成東周國和西周國兩個小國,其中東周國始封君為東周惠公。
這兩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周國,分別于公元前256年和公元前249年被秦國所滅。
其次是周公姬旦的三子伯瞵,受封于凡邑,建立了凡國,在今河南省輝縣市北云門鎮(zhèn)凡城村。
看看,那個年代,一個現(xiàn)代意義上的村,就可以叫國家。
凡國的爵位為伯爵,伯瞵故世稱凡伯。
歷史上的凡國國君都統(tǒng)稱為凡伯,因為凡國的爵位為伯爵。
大周王朝青史留名的凡伯至少有兩位,一位是周厲王時期的凡伯。作為大周王朝卿士,凡伯一直在天子身邊輔政。
周厲王是大周王朝一個敗家天子,驕奢淫逸,專橫跋扈,親近奸臣。
凡伯是當(dāng)時少有的能夠直言相諫的朝中重臣,但卻因為總是列數(shù)朝政弊端,讓周厲王對他十分反感,從而將他排擠在外。
凡伯郁郁不得志,尤其是看到朝中奸佞小人當(dāng)?shù)?,十分痛心,就寫了一首詩?p> 據(jù)說這首詩還被編入詩經(jīng),里面有一句“作惡多端,不可救藥”,正是凡伯對朝中奸佞小人的抨擊,以及對大周王朝前途命運的擔(dān)憂。
當(dāng)然,這就是現(xiàn)在“作惡多端”和“不可救藥”兩個成語的典故。
出現(xiàn)在歷史上的凡伯還有一位,就是春秋早期。
公元前716年,當(dāng)時凡伯奉周桓王之命出使魯國,結(jié)果回來時,在當(dāng)時曹國與宋國之間的楚丘被一伙戎狄武裝給劫持了。
從此整個春秋江湖不再聽說凡伯這號人了,據(jù)推測應(yīng)該是被戎狄武裝給殺了。
戎狄武裝之所以殺了凡伯,那是因為大周天子太窮了。
可以相信的是,當(dāng)時戎狄武裝分子劫持了凡伯后,向周天子索要過贖金。
但周天子拿不出,那凡伯就倒霉了,結(jié)果就只有一個,被撕票。
凡伯被殺后,春秋江湖就開始流傳凡伯的不是,說是凡伯此人不講禮數(shù),故遭到北狄武裝報復(fù)。
當(dāng)時的傳言是這樣的,有一次,戎人赴洛邑朝見天子周桓王,向周桓王進(jìn)獻(xiàn)了財物,也向凡伯送了禮。
根據(jù)當(dāng)時禮制,凡伯作為大周王朝卿士,應(yīng)該做到禮尚往來,即應(yīng)該以貴賓之禮熱情款待戎人。
但凡伯卻自以為是,對戎人極其無禮,使戎人對凡伯懷恨在心。
后來,戎人得知凡伯出使魯國,故在其返回凡國途中襲擊了凡伯的使團(tuán),搶劫了財物,劫持了凡伯。
凡伯死后,凡國也不再見于史料記載,湮滅于春秋江湖。
按這個說法,凡國是被戎狄武裝所滅的。這段歷史公案最終是把殺凡伯、滅凡國歸咎到了戎狄武裝。
但真相如何,誰又知道呢?
史料記載的凡伯還有一人,據(jù)說凡國滅亡后,凡伯流亡到了楚國,成了一位寓公。
所謂寓公,可不是我們熟悉的那位立志移山的愚公,而是專指流亡在外的貴族。
凡伯雖然失去了國家,但沒有失去自己曾是一國之君的風(fēng)度。
他到了楚國后,有楚人問他來自哪里。他就告訴楚人,寡人乃凡伯也,凡國國君啦。
楚王很快得知了這一信息,凡國,那可是伯爵級別的大國,中原諸侯喂,快請快請。
楚王熱情邀請凡伯喝茶聊天,聽凡伯介紹大周王朝和中原有關(guān)風(fēng)土地理。
這位凡伯才華橫溢,談吐不俗,楚王聽得是津津有味。
過了一會兒,楚王一個近臣上來對楚王耳語:“主公,據(jù)可靠消息,凡國應(yīng)該滅亡了?!?p> 楚王大吃一驚,敢情自己邀請的是一個江湖騙子?
楚王不悅,問凡伯相關(guān)情況。
凡伯正色道:“誠然,凡國肯定是要滅亡的。凡國就算滅亡了,但寡人如今仍然存在!
既然寡人仍舊存在,那凡國就未曾滅亡!
這個如同大王的楚國。楚國現(xiàn)在雖然存在,但并不代表將來永遠(yuǎn)存在?!?p> “哦,這個是什么道理?”楚王倒也不生氣。
凡伯捋了捋胡須,微笑道:“這個就是道,說穿了就是現(xiàn)在失去并不能代表以前不存在,現(xiàn)在擁有也不能代表將來會一直擁有?!?p> 哇噻,這位被滅了國的凡國國君凡伯,真正脫離了塵世,從國君高位一下來,就變成了一位高深莫測的哲學(xué)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