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地三戶(今南陽淅川縣滔河鄉(xiāng))人。
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jīng)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越國相國、上將軍。
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興越滅吳,后隱去。
著《范蠡》兵法二篇。
其戰(zhàn)略思想有:
“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之為災。”(《范蠡.國語下》)
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yè)理論家,被后人尊稱為“商圣”。
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
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
輔佐越國勾踐,被拜為上大夫、相國。
他幫助越王勾踐興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yè),又被封為上將軍。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為鴟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
期間三次經(jīng)商成巨富。
常與西施泛舟西湖。
大文豪蘇東坡有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p> 將西湖比作西施,更烘托出西施之美。
范蠡與西施,才子配佳人,郎才女貌,愛情美名揚。
范蠡后定居于宋國陶丘(今SD省HZ市定陶區(qū)南),自號“陶朱公”。
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因范蠡一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三致千金,又能廣散錢財救濟貧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經(jīng)商思想理論的影響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漸被后世尊之為財神、商圣、商祖。
經(jīng)營致富之道:
生意要勤快,勤勞能致富;
價格要定明,先明后不爭;
費用要節(jié)儉,喜開源節(jié)流;
貨物要百驗,質(zhì)量有保證;
錢財要明慎,輕信受蒙騙;
臨事要盡責,件件有落實;
接納要謙和,和氣常生財;
主心要安靜,靜處好安身;
行事要隨機,萬事得安然;
工作要精細,擇優(yōu)而用之;
談話要規(guī)矩,分寸把握好;
出入要謹慎,仔細好處多;
用人要公正,歪斜托付難;
優(yōu)劣要細分,混淆耗用大;
貨物要整齊,散漫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馬虎失信用;
買賣要隨時,拖延失良機。
《陶朱公理財十二則》:
能識人:知人善惡,賑目不負。
能用人:因財器便,任事可賴。
能知機:善貯時宜,不致蝕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觀感自生。
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能敏捷:猶豫不決,到老無成。
能接納:禮義相交,顧客者眾。
能安業(yè):棄舊迎新,商賈大病。
能辯論:生財之道,開引其機。
能辦貨:置貨不拘,獲利必多。
能收帳:勤謹不怠,取討自多。
能還帳: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陶朱公理財十二戒》:
莫慳吝:些少不施,令人懷怨。
莫浮華:用度不節(jié),破敗之端。
莫畏煩:取討不力,付之無有。
莫優(yōu)柔:胸無果敢,經(jīng)營不振。
莫狂躁:暴以待人,取怨難免。
莫固執(zhí):拘泥不通,便成枯木。
莫貪賒:貪賒價昂,畏還生恥。
莫懶收:輕放懶收,血本無歸。
莫癡貨:優(yōu)劣不分,貽害菲淺。
莫誤時:依時不兌,坐失先機。
莫爭趨:貨貴爭趨,獲利必先。
莫怕蓄:賤極貯積,恢復不難。
偉光
文章更新,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