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治理之道
第六十九章治理之道
顧南召擦著笛子:“公孫穆此人,真是不簡單,明明是一局死棋,硬生生讓他下活了?!?p> 姚君問道:“你怎么想的。”
顧南召放下笛子:“我們南方三州早就不歸朝廷管,公孫穆如今又和朝廷鬧翻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p> 姚君道:“公孫穆做的事,多多少少我也知道一些,只是這話一經(jīng)人傳可信度就得少三分,我們雖對他了解不深,但卻能猜到他的下一步”姚君低頭思索,“既然公孫穆是個皇子,必然不甘心只做三州之主,他的下一步,是王位?!?p> 顧南召道:“如果他要的是王位,那首先要對付的就是高家和宦黨。朝廷兵力都被尹吉帶著去攻打夷族了,現(xiàn)下的王都,只不過是個空殼子,公孫穆沒有馬上動手逼宮,是不想讓前線的情形過于動蕩,他應(yīng)當(dāng)不是一個為了權(quán)力,不惜一切的野心家?!?p> 姚君道:“公孫穆現(xiàn)在不對王都動手,依照他的脾性,很有可能這段時間會對南方有所動作?!?p> 顧南召笑道:“放心,公孫穆只要有點腦子就不會出兵南方。”
姚君道:“話雖如此,但是暮安,你想過沒有,就算現(xiàn)在他不動手,但萬一公孫穆登上了王位,他又怎么會放任南方獨立不管?!?p> 顧南召喝了口水,道:“南方三州獨立,是被逼無奈,只要新皇賢良,善待天下人,那我顧家,也不是不能歸順。”
姚君道:“你當(dāng)真這樣想?暮安,其實以你的實力你完全能……”
顧南召放下杯子,笑道:“能什么,能奪權(quán)篡位?”
姚君嘆氣:“我知道,你不會。”
顧南召道:“阿父擁三州,卻不稱王,仍然保留著一個嘉定侯的稱呼。是因為阿父造反,不是為了當(dāng)一方之王,不是為了分裂大酆,他只是不想南方百姓再接受朝廷那些毫無道理的壓迫,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和朝廷的關(guān)系,才一直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陛下只要一日昏庸無道,我們南方三州就一日不會歸降?!?p> 姚君道:“那你認(rèn)為公孫穆假若真的稱帝,會是一個明君嗎?”
顧南召的眼神有些莫測:“是不是,以后就知道了,如果不出意外,公孫穆,早晚會來找我的?!?p> 臺州刺史府
禹州的王沈、臺州的謝青山、滄州的霍將軍李將軍等十余人等在了刺史府的議事廳中,將整個廳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州、不同的郡縣,大多不認(rèn)識彼此,或者只是略有耳聞,但是都接到了公孫穆的令,今日來臺州刺史府議事。公孫穆現(xiàn)下還沒到,他們就開始互相認(rèn)識起來,‘幸會’‘久仰’的聲音此起彼伏。
“幾位聊的好生熱鬧?!惫珜O穆邊說邊從門外走來。
“穆王爺?!贝蠹壹娂娖鹕硇卸Y。
“各位請坐?!惫珜O穆道。
公孫穆看了一眼被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刺史府,笑道:“看來下次得換個大點的地方,這次就先委屈各位?!?p> 眾人忙道不敢。
公孫穆道:“今日把幾位找過來,是因為本王最近處理公務(wù)時,發(fā)現(xiàn)三個州共同存在的一個問題,土地兼并。有人無地可種,無糧可收,有人卻占良田千畝,導(dǎo)致流民越發(fā)多了,給各地的管理和財政造成很大的問題,不知各位對此有何看法。”
王沈道:“王爺,此問題存在已久,源頭都是因為當(dāng)初朝廷征收重稅雜役,一些百姓無法,只好賣地籌錢,這才形成當(dāng)今的局面,卑職認(rèn)為,減少稅收勢在必行?!?p> 謝青山道:“王爺,王州牧說的有理,只是減少稅收,針對的是有能力交稅的人,那這些沒能力交稅的流民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再者,稅少了是能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但是郡縣的府庫那就沒錢了,那還如何管理一方啊?!?p> 霍將軍道:“王爺,謝府君說的有理,你就拿軍隊這一塊說吧,軍隊的供給全都來源于府庫,若是當(dāng)?shù)氐呢斦杖肷倭?,那軍隊就難以為繼了。若是如此,那外方來犯,我們?nèi)绾蔚謸???p> 公孫穆認(rèn)真聽完,說道:“幾位說的,本王也都考慮到了,目前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在不過分傷及百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讓府庫可用的錢增加?!?p> 李將軍道:“王爺,府庫的錢大多來自對農(nóng)民和商賈的征稅,而大僼一直是重農(nóng)抑商,如此看來,勢必要想辦法增加農(nóng)業(yè)稅的收入方可?!?p> 公孫穆道:“本王親自了解過三州的情況。臺州降水充沛,湖泊河流眾多,但是地勢高,多山地,適合種植糧食的地方并不多,反而更適合種植果樹、茶葉;而滄州多平原,適合種植糧食,但是卻因為降水偏少,灌溉成了問題,糧食產(chǎn)量上不去;禹州雖處于西北地區(qū),氣候較為干旱,但卻有水流經(jīng)過且大多處于平原地帶,倒是十分適合種植糧食。”
王沈道:“王爺是想,因地制宜,讓三州各自根據(jù)情況,選擇適合栽種的農(nóng)作物?!?p> 公孫穆點頭:“農(nóng)為國本,必須要保,而農(nóng)作物生長靠天靠地,我們能做的,是最大程度利用當(dāng)?shù)氐膬?yōu)勢,同時利用人力,補(bǔ)足短板,比如滄州就要在選種上費心思,同時必須要開渠引流,保證灌溉,如此糧食產(chǎn)量才能上的去?!?p> 滄州的官員紛紛點頭。
公孫穆繼續(xù)道:“不僅如此,本王還有一個想法,想要在三州相鄰的地方,開放商賈買賣。”
謝青山道:“大酆從來重農(nóng)抑商,商賈雖有,但是一直不多,王爺若是開放商賈買賣,那若是大家都去做生意,卻不去種地,又該如何?”
公孫穆道:“為了杜絕這一現(xiàn)象,本王會事先劃分好固定不變的糧食生產(chǎn)區(qū),并且對商賈買賣,雖然放開,卻要根據(jù)收入來征稅,商人的稅一定要多余農(nóng)民的稅?!?p> 謝青山點頭:“卑職還有一問,一些有固定場所的商人倒罷了,只是一些流動的商販數(shù)量更多,且收入變化大,又容易作假賬,這又如何是好啊?!?p> 安平郡郡守曹毅在天神軍之亂后,被公孫穆賞識,所以仍回到安平郡繼續(xù)做了郡守,他開口道:“王爺,安平郡的街市很發(fā)達(dá),關(guān)于謝府君提出的問題,卑職有辦法,可供王爺參考?!?p> 公孫穆道:“曹府君請講?!?p> 曹毅道:“劃分?jǐn)偽?,每個攤位每天要交固定的攤位費用,同時根據(jù)有固定鋪子的商人要交的稅款,對這些流動商販折半征收?!?p> 公孫穆道:“此法倒是不錯,只是這個折抵標(biāo)準(zhǔn)需要好好定,曹府君,此事就交給你去辦,寫一份文書給本王。”
曹毅忙道:“喏?!?p> 李將軍問道:“王爺,關(guān)于您剛才提到的流民,卑職想,能不能收歸軍隊呢?”
公孫穆?lián)u頭:“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這些流民大多身體素質(zhì)低下,要練成能打仗的兵并不簡單,且難以管理,收編軍隊得不償失?!?p> 霍將軍點頭:“王爺言之有理,不是是個人就能打仗,也不是士兵多了就一定好?!?p> 公孫穆道:“關(guān)于提到的土地兼并問題,我知道大多都是地方上的富商甚至官家的人,要動這些人的利益,沒那么簡單,如果強(qiáng)動,本王擔(dān)心會適得其反,大家有什么想法嗎?”
王沈搖頭:“王爺,此問題延續(xù)了恐有百年,都無法徹底解決,目前,恐怕只能控制,卻不能根除。卑職認(rèn)為,根據(jù)擁有土地的多少來征收稅,這樣多少會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p> 公孫穆低頭沉思道:“稅倒不是主要,但如果土地拿不回來,就無法分配給流民,流民依然得不到安置。這的確是沉疴,但必須要解決?!?p> 謝青山欲言又止,公孫穆道:“謝府君,有話直說便可?!?p> 謝青山道:“王爺,卑職聽聞,南方三州的土地兼并問題并不嚴(yán)重,只是沒有親自去過。”
公孫穆眼睛微微一瞇:顧南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