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篡政者王莽

第九章 符瑞之意,代漢立新

篡政者王莽 淡霧沉錦 8142 2022-09-26 21:41:22

  (一)奪權前奏,立為“假皇”

  王莽內心是想做皇帝的,但他知道皇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當?shù)?,那是要有“天命”的,秉天意而行的,這是西漢時代的社會意識。以前,王莽想達到什么目的,就可以讓黨徒為他上書。官居極品以后,他不好再讓黎民百姓和文武百官擁護自己篡漢當皇帝。但是,善于揣摩的官員投其所好,及時制造了“天命”。

  平帝葬禮后不久,前輝光(王莽于公元4年改京師為前輝光與后承烈)謝囂上奏,說他的下屬武功(今陜西周至西)長孟通在浚井時得到一塊上圓下方的白石,上有丹書“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字。

  元后對于這一消息持否定態(tài)度,她堅決維護漢朝綱紀,認為這種符命是“誣罔天下,不可施行”;而擁護王莽的一派則認為漢朝已經(jīng)不行了,腐朽了,應該破而后立。王莽正心想篡漢,得此符命,他激動不已。結果,群臣相逼,元后被逼無奈,只好下詔同意王莽“居攝”。群臣又從《尚書》和《周禮》中找到周公居攝的規(guī)矩,然后提出了王莽居攝的形式。同時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這些規(guī)定跟“真皇帝“已經(jīng)沒有多大區(qū)別。

  居攝元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幾乎完全以皇帝的禮到南郊躬祀上帝,又到東郊迎春,赴明堂行大射禮,親養(yǎng)三老五更,然后返宮。三月,立子嬰為太子,王莽從此成為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的攝皇帝。攝皇帝實權在握,真皇子徒有虛名,無實權,這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怪異的政治亂象。因此,攝皇帝與真皇子是根本不能長期共存的,兩者必有一者下臺走人。

  王莽稱“攝皇帝”,為正式篡奪皇位的前奏,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同時,王莽在朝中的勢力如日中天,幾乎等同于皇帝,這引起了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派的反彈。因此,王莽居攝才一個月,便有劉氏宗室安眾侯劉崇起兵討伐。劉崇認為王莽“專制朝政,必危劉氏”,率領百余人造反,喊出了反對王莽的第一聲。但是此次起義畢竟勢單力薄,久攻宛城不下,很快就失敗了,劉崇也死于亂軍之中。此時對王莽的反抗還是個別的,大多數(shù)吏民百姓還不愿立即參加到反抗王莽的行列中來。相反,一些與劉崇有牽連的人還主動向王莽投誠,以表示與亂軍無絲毫聯(lián)系。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立嚴鄉(xiāng)侯劉信為天子,起兵反對王莽,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拉起的隊伍達十多萬人。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著孺子嬰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嬰。同時王莽不斷調動大軍鎮(zhèn)壓,攻滅翟義的部隊。次年,王莽派王邑平亂。十二月,翟義軍西進至圉縣,被官軍圍住,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起義軍徹底失敗。王莽遂有稱帝之心。

  (二)符瑞之說,篡漢立新

  西漢自武帝以后,朝廷上的大臣與學者,論災異與禪讓的風氣頗盛行。時人認為災異是上天對人君失德的譴責。有在昭帝之時晆弘以及宣帝之時蓋寬饒上奏禪位,更有哀帝之時聽從方士儒生之言進行改元,但改元之后,西漢的衰運仍然沒變。當時人們受災異、禪讓等觀念影響較深,為王莽進行篡漢提供了優(yōu)越地條件。

  同時兩次暴動的順利平息,使王莽對自己的力量更加自信。正當王莽準備實施篡漢的時候,他的母親突然去世了。而此時,這位曾經(jīng)以大孝享譽朝野的王莽,卻沒有絲毫的悲哀。但使他卻感到為難,不知該為母親舉行一個什么形式的葬禮。如果王莽仍是一個攝皇帝,他的母親就僅有一個與侯爵相當?shù)墓︼@君的封號。只有王莽做了真皇帝,他的母親才有皇太后的名分。這件事情被經(jīng)學大師劉歆解決了,他為王莽這個四不像的皇帝提出了一套四不像的服喪辦法,即讓王莽以皇帝對待諸侯王的禮儀為其母親治喪。這表明,在孝與權發(fā)生沖突時,孝便成了犧牲品。王莽寧愿斷絕血緣關系,也一定要抓住攝皇帝的名號和位子。

  葬儀上的尷尬局面,使王莽的篡位勢在必行。在王莽奪權的過程中,除了對付武力反抗,一般都不使用大規(guī)模的殺伐手段。因此,篡漢的最后一步,王莽決定繼續(xù)使用老辦法,讓符瑞來昭示天意,以篡政取代武裝奪取,來以此高奏勝利的凱歌。

  于是王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銅匱的符瑞使王莽十分高興,堅定了他應天命做皇帝的決心。于是,王莽迫不及待地來到未央宮,在黨徒的歡呼聲中登上龍座,宣布了即天子位的詔書。詔書共一百八十三個字,首先講王莽是黃帝、舜之后,是元后的親屬,是龍種;其次講神授,皇天上帝和漢高祖都授權王莽,王莽不好違抗,只得接受;第三講改制,首要的是改國號,“漢”換“新”。正朔十二月為正月,居攝年號剛改為初始,馬上又改為始建國。這一詔書就是王莽篡漢的詔書。

  (三)登基善后,變革舊念

  接著,王莽與劉嬰交接,成為新皇。封孺子嬰為定安公,將平原郡的五個縣作為定安國,在國中立漢祖宗之廟,世代祭祀。平帝的皇后,即王莽的女兒,被改稱定安太后,居住在定陶館。讓孺子嬰居住在一批門衛(wèi)把守的府第,不許任何人跟他說話。這樣的好處就是孺子嬰長大后,什么也不懂,連話都不會說,也不會想著奪權。只是苦了王莽的孫女,他把孫女嫁給這個飽受摧殘的人。這王莽為了權力又犧牲了一個親孫女!

  王莽對自己這邊也要做安排。首先立妻子為皇后,立兒子王臨為皇太子,封兒子王安為新嘉辟,王宇的六個兒子也被封為公。又按銅匱上所說的,讓王舜、平晏、劉歆、哀章做四輔,地位最高;封甄邯、王尋、王邑為三公;封甄豐、王興、孫建、王盛為四將。共十一公。另外還封了新官數(shù)百人。

  不過傳國玉璽還在太皇太后手中,于是王莽就派王舜向元后索要玉璽。元后大怒斥罵王莽,但她只是一個婦人,別無他法,無奈之下取出玉璽,之后狠狠將其摔在地上。經(jīng)這么一摔,玉璽缺了一角,王莽就用金修補,之后便正常使用了。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后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王莽時年54歲。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

  王莽做了皇帝,建立了一個與漢皇朝異統(tǒng)的“新”皇朝。但元后是漢朝的太皇太后,佩戴的是漢朝的璽綬,這與新朝的觀念很不協(xié)調的,于是王莽開始考慮如何去掉元后的舊號。后來張永獻符命銅璧,文字稱:“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這個尊號很是巧妙,既不用改掉“太皇太后”的尊號,又體現(xiàn)了由漢改新的變化。

  廢掉元后,王莽也感到有愧于這位姑母,畢競這個姑母幫了他許多,于是為之起廟,將其看管起來。元后的最后幾年是在失國的悲憤中度過的,她與自己的官屬都保持著漢朝的生活習慣,以此表示對漢朝的懷念。始建國五年(公元13年),元后含著戀主的哀愁,帶著失國的悲痛,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元旦,王莽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禮。到此為止,王莽已經(jīng)完全建成“新”的朝廷,他確確實實地當上了皇帝,篡漢成了歷史事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