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小樣!求追讀求月票~
“你……”
下一刻,趙佶那縱欲過度的蒼白臉色“騰!”地一片血紅,嘴皮子和伸出去指著自家好兒郎的手指,不約而同地顫抖著……
好一會兒,這位太上皇才氣急敗壞地罵道:
“……逆子,逆子!朕……予以前怎么沒看出來,你是這樣的忤逆之子?今日竟敢如此對予說話……”
眼見太上皇被氣得連自稱都蹦出了“朕”這個稱呼,邊上的婢女和內(nèi)侍連忙過來,給他拍背捋順胸口的那一口郁悶之氣……
可趙楷卻沒理會他,而是兀自站了起來,拿起邊上案牘上的筆,直接在自家老爹花了一半的畫卷空白位置上,寫了什么,然后便重新擱下筆,最后工整無比地對趙佶深深作了一揖,便轉(zhuǎn)身離開了。
“逆子,逆子……”
之前,盡管對自家三郎氣死人不償命的嘴略有耳聞,但趙佶其實一直都不怎么信的,覺得那些傳言根本不真實……
自家三郎素來溫文爾雅、知書達禮,從來不會罵人,怎么可能會罵人,還罵死了人呢?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然而,剛剛深有體驗的趙佶這一刻是真的心有余悸,沒敢繼續(xù)叫住兒子,只是坐在后面罵罵咧咧,眼睜睜地看著趙楷就這么輕輕松松地走了。
癱坐在椅子上許久,趙佶才終于緩了過來,可站起來往剛剛自己作畫的案牘這邊過來時,依舊覺得身體酥軟、頭腦發(fā)脹……
剛剛這位年事已高的父親,是真的差點沒給自家好兒子氣死,強撐著一口氣過來,他依舊心下難平,想看看這個逆子留了什么。
下一刻,卻見趙佶臉上一呆,不由自主地微微張開了嘴,卻只見自己畫了一半的畫卷,上面那一大片雪白的空位上,寫著——
“不投降、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黎庶敢犧牲,臣命不足惜,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前面那五個不,簡簡單單卻鏗鏘有力,而后面那四句……那從字面里透出來的血性與大氣,更讓自詡文采斐然的趙佶久久無言。
這樣的詩詞,他是寫不出來的。
這位太上皇就這么呆呆地站著,看著這首不契合任何詞牌名的詞——
詞中,趙楷居然將黎民百姓放在前,而置君王群臣于后,可趙佶卻挑不出任何毛病來!
是啊,眼下金兵圍城,朝廷這邊已經(jīng)在商議著議和之事,可京畿之地的萬萬黎民的抗金情緒卻愈發(fā)高漲,洶涌的民意甚至傳到了他這位早就不問國事的太上皇耳中……
犧牲。
在這個時代,這個詞還沒有后世舍生取義的含義,所謂犧牲,指的是牛羊全體也,是國家祭祀與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這個詞雖說談不上什么貶義,但絕對稱不上褒義。
可今日,三郎這白紙黑字寫出來的“犧牲”二字,給趙佶的感覺卻截然不同……
從延福宮離開后,趙楷沒能離開皇宮回軍營,又被官家召過去了。
果然,到文德殿內(nèi)后他看到了那些議和派的大臣們正悠然自得地坐著,而張邦昌與范瓊自然也在現(xiàn)場……
這些大臣們看過來的眼神中透著些許得意。
小樣!
在國家大義上我們壓制不了你,在孝道面前,你還敢違抗嗎?
張邦昌也帶回來了金人的條件,可以不投降,割地、賠款可以商量,然河北之地必須割讓,這點沒得討價還價。
聽了金人這“誠意十足”的議和條件,議和派大臣們欣喜若狂,在空前一統(tǒng)的政治目的驅(qū)使下,做事的效率那是相當驚人,居然這么迫不及待地就把他叫過來了。
可正當他們以及官家趙桓滿心期待著,這金人的“寬厚”條件與太上皇趙佶充當說客下,能壓服這位銳不可當?shù)泥i王殿下時,可來到這里的趙楷,卻罵得耿南仲、唐恪為首的議和派大臣們心塞不已,差點沒梗死過去……
最終,他們的政治目的還是沒能達成——
這……到底什么情況???
明明他們好不容易說服了官家,還有太上皇給他們背書,這都已經(jīng)是君父齊上了,怎么還是不行?
氣急敗壞的耿南仲與唐恪在這一次集議結束后,轉(zhuǎn)頭直接去了延福宮求見太上皇趙佶……
面對他們二人幾乎是質(zhì)問的言辭下,這位教主道君也是一臉無奈,直接將自己沒完成的畫卷,遞到了他們面前……
而在看到了鄆王殿下留下來的這首奇特的詩詞,這兩位大宋肱骨之臣也都默然無語了。
且不說黎庶居然排在我們前面,這等下賤之人怎么就敢犧牲了,我們這些兢兢業(yè)業(yè)、為國盡忠的家國棟梁,怎么就命不足惜了?
你才命不足惜,你全家都命不足惜!
可這樣的話,沒辦法當面直說……
哪怕是面對太上皇趙佶,耿南仲與唐恪如鯁在喉,憋屈不已,關于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半個字也蹦不出來。
沒辦法!
國難當前,大義臨頭……
他們是真的無可辯駁,無話可說。
這一天晚上,耿南仲與唐恪再次聚集了議和派的大臣們,就在耿府之中,他們一直商議到了很晚,圍繞著如何駁倒鄆王殿下這剛烈的主戰(zhàn)姿態(tài),終于——
他們商討出了一套新的,都十分滿意的議和朝堂斗爭戰(zhàn)略與言辭話術!
這套說辭是這些大臣們殫精竭慮,集思廣益地構筑起來的——
從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到大漢初年漢高祖的委屈議和,再到前朝太宗的城下之盟等這歷朝歷代之君王忍辱負重之作為,為議和強行加戲,如此一來,他們的議和主張不論是從大仁大義上,還是從忠君愛國上,都沒有絲毫破綻。
而反觀鄆王殿下這力戰(zhàn)主張呢?
盡管看著很提氣,能夠激勵我大宋軍民上下,團結一心,然而卻忽視了敵我雙方客觀存在的戰(zhàn)力差距,堅持與兇悍之金人作戰(zhàn),輕則流血漂櫓,重則城破人亡,玉石俱焚!
如此,就算我大宋再北擊金人克服中原,這美好山河也必然支離破碎、滿目瘡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