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老狐貍叔父商議定計中,賈成為何能占據(jù)主動,把賈詡和士孫端等人商議的計謀推翻,說服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
不是因為他智力值突然爆發(fā),超過了叔叔賈詡。而是后世對眼下這些割據(jù)一方的豪強人物分析的非常透徹,雙方獲得的信息量很不對稱。
賈詡若是擁有賈成的信息量,哪會想出這個明顯不靠譜的辦法。
畢竟名義上大家都還是漢室臣子,就在幾年前,關東這伙人還因為董卓篡權,起兵討董,要清君側。
哪里會知道短短幾年,這伙人便紛紛起了異心。不僅不顧天子安危,甚至有些人還對李傕控制天子暗暗鼓掌稱快。
最好李傕腦子進了水,一個不小心把天子弄死了,他們才好有理由自立為王,關起門來稱孤道寡。
如同曹操死前說的:“設使無有孤,天下將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為何?就是他把獻帝劉協(xié)接到了許都,高高供起來。才使得那么多野心家不敢貿(mào)然稱帝,為天下人共討之。
婦女之友曹先生的眼光絕對一流,賈詡確實稍微差了點。
賈成知道歷史,才能站在更高層面上看問題。
當然,賈詡也不是蓋的,賈成不用多費口舌,他就明白了侄兒的意思,稍一思量便想的清清楚楚。
若是兩人換個位置,說不定賈成根本理解不了,絕對不可能推翻自己商議許久的辦法。
這就是老狐貍厲害之處,賈成事后想來,還是對自家老叔暗暗點了個大贊。
......
興平元年(194年)七月
皇城,桂宮,一處簡陋偏僻的小宮室。
賈成經(jīng)過一番喬裝,在老狐貍賈詡的掩護下第二次見到天子劉協(xié)。
劉協(xié)十三歲了,看上去與兩年前完全不一樣,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翩翩少年。
這個從出生時就飽經(jīng)磨難的少年天子,真實歷史上東漢最后一任皇帝,卻是與他先祖大魔導師劉秀一樣,是東漢難得的英明之主。
他自幼聰慧,熟讀詩書,能明辨是非。在位時勤政愛民,從無殘害百姓之舉。
可惜一直活在權臣控制之下,最后不得不退位禪讓,使得漢室江山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眼前的劉協(xié),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積極尋找漢室復興之路。盡管數(shù)年來屢受李傕等人欺辱,可他依然目光清亮,身形筆挺,不見一絲沮喪之色。
見賈成上前參拜,他一把拉住賈成:“君美,此乃朕閑居之所,無須大禮。你我君臣就當尋常朋友相交可好?”
不知怎么的,看到劉協(xié),賈成不由得想起前世少年時的自己,一樣對未來毫無畏懼,想要憑借自己的能力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
他是自己在這個世界施展抱負最重要的盟友,也是最需要的政治背書。賈成必須得到劉協(xié)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支持。
按照先前計劃,他必須用一番大道理讓劉協(xié)認為自己是一個絕對忠于漢室的忠臣,然后說服這個少年天子與自己一起攜手同心,全力開創(chuàng)新的國家。
他相信以劉協(xié)的聰慧和判斷力,一定會上演一場君臣相得的好戲,以便未來成功后在歷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可他從劉協(xié)扶起自己的雙手上卻立刻察覺到少年在發(fā)抖,小小年紀,就得把自己層層偽裝起來,努力在臣子當中尋找可靠的幫手。
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
周而復始,一次次打擊之下,卻還要保持陽光、睿智的天子之風。
“陛下,累嗎?”
聽到賈成充滿同情、憐惜的問候,劉協(xié)渾身一顫,眼中蒙上一片霧色。
“朕在宮中閑的很,倒是君美屯田長平館,活長安數(shù)十萬軍民百姓,西拒韓、馬,火燒先鋒馬超、龐德,君美比朕更累。”
“臣在外屯田、拒賊,非臣一人之功,乃是有眾多良材猛將相助,眾人同心協(xié)力,方能得微薄功勞。陛下在宮中孤身一人面對逆賊欺壓,雖有眾多老臣衛(wèi)護,卻無交心之人相伴,陛下乃是心累?!?p> 劉協(xié)自小身邊就沒有一個知心好友,九歲登基之前還有祖母董太后保護他,可是董太后畢竟年老,不太懂小孩子心思,只是督促他讀書識字。
到他成為天子,董卓擅權,對他控制的極為嚴密。董卓可是個敢廢立天子的狠人,他身邊都是董卓的人,哪里敢隨意說話。
董卓死后,還沒等他喘口氣,王允就以董太后與董卓有勾連為由,逼死了老太太。
這讓劉協(xié)深受打擊,從此以后再也不相信那些嘴上高喊忠君愛國的朝中大臣。在他心目中,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個人目的打擊異己,甚至連深居宮中的老人家都不放過,與董卓這個武夫大權臣有什么不同?
隨著李傕、郭汜等人率領西涼軍反攻長安,控制了朝廷,他其實已經(jīng)開始有些絕望了。
但作為劉氏皇族后裔,他繼承了先祖劉秀的堅韌性格。面對李傕等人的無禮欺辱,他可以笑臉以對,看似稚嫩的少年一次次用他機智的應對維護住了皇家體面。
所幸,還有一些忠心與他的老臣們在默默地支持他,比如士孫端、朱儁、皇甫嵩等等。甚至在西涼軍中,他也漸漸發(fā)現(xiàn),賈詡更是暗地里在維護自己,努力維持朝廷正常運行。
但是這些人力量太弱了,長安城還是不可避免的一日日衰落下去,在西涼軍的肆虐下,城中百姓連基本溫飽都保證不了,他的政令也出不了皇宮,何談重振漢室。
老臣們只是一味要求他隱忍,似乎他們有著重重顧慮,沒有一個愿意與他說實話,更何況知心相交。
直到那天他見到賈詡侄兒賈成,這個靠著叔父賈詡的關系直接升任左馮翊功曹史的年輕人。
這個人拍著胸脯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又說要帶著幾萬百姓去左馮翊屯田,解決長安城的糧荒。
他其實一開始并不看好賈成,成為天子以后,夸夸其談的人多了。賈成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家世低微,又無名師教導,僅僅一句相對新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話,任誰都不可能對他寄予厚望。
所以他也只是輕飄飄一句“拜托了”以資鼓勵而已。
哪知道就是這樣一個幾乎算是寒門出身的少年人,居然短短半年便獲得豐收,一舉解決長安糧荒,甚至還送進皇宮內(nèi)庫一萬石糧食,大大緩解了皇家財政。
隨后韓、馬聯(lián)軍進犯長安,此人麾下猛將徐晃先是比武爭雄中單挑擊敗馬超,使關中暫時沒有了戰(zhàn)爭的威脅。
馬騰與李傕因私事發(fā)生爭執(zhí),隨后馬騰舉兵進攻長安,在李傕按兵不動的情況下,他又以區(qū)區(qū)兩營人馬,火燒馬超、龐德,殲滅馬騰軍先鋒部隊。
這種種功績,都足以證明此人能力超群,絕不是尋常人物可比。
而兩人第二次見面,賈成卻沒有夸夸其談,炫耀自己功績,反而如兄長般對自己說:“你累嗎?”
這平等、樸實,而又充滿感情的話語,一下子擊中這個深藏在殼子里的少年天子心窩,說出來的話竟然也帶著哽噎:“君美,你說大漢還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