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的一聲大喝,止住了關平要拔刀的沖動。
雖然被糜旸所止,但關平依然用一副氣憤的眼神看著于禁。
他心想著,要是這不知好歹的于禁,一會再說出什么虎狼之詞,那么他就真的要拔刀了。
關平對自己的不滿之意,于禁心知肚明。
但這時,為了讓自己以后不成為孤魂野鬼,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卻說,關平與于禁因為何事爭吵呢?
原來那日光復公安之后,關平就聽從糜旸的吩咐行事,領兵前去公安城中的軍營,進一步蕩清士仁的親信,
一開始的發(fā)展如糜旸所料,守在軍營中的士仁的親信,在看到士仁的人頭之后,頓時方寸大亂。
那些親信本來就是借助士仁的淫威與權(quán)位,才能控制住軍營。
現(xiàn)今士仁一死,他們最大的靠山已經(jīng)沒了。
于是幾乎是頃刻之間,他們所組織起來的反抗,就被關平給輕而易舉的彈壓了。
而他們中的人,大部分亦被關平當場所捕獲。
士仁派去執(zhí)掌軍營的他的那些親信中,有一個重要人物趙隨。
身為士仁主簿的趙隨,他能被士仁倚重為心腹,
一方面是他對士仁十分忠心,另一方面便是他本人頗有些智略。
趙隨在被關平捕獲后,他自知憑他往日中所作的那些不法之事,
他一定是逃不了死亡的結(jié)局的。
于是他在被關平的擒住之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
將呂蒙即將率軍奇襲公安的事,給公諸于眾。
趙隨本就是在軍營中被擒,因此他透露出的這個消息,瞬間就被軍營中的大小將校給知曉。
而因為趙隨身份不低,他所說的這個消息,也令軍中的大小將校們頗為相信。
關平身為關羽的兒子,有這個金字招牌一般的身份的存在,
借助著關羽的恩望,本來公安城中的大小將校,對關平接替士仁執(zhí)掌公安一事,大多是沒有什么反對情緒的。
但他們在一聽到,呂蒙即將率十萬大軍攻打公安后,他們卻都慌了神。
軍營中的大小將校,可能會有人不知道孫權(quán)是誰,但卻一定知道呂蒙是誰。
建安二十年,孫權(quán)派呂蒙率兩萬兵士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那時呂蒙的大軍還未抵達荊州,他僅僅只是傳檄長沙、桂陽,這二郡就嚇得望風歸附,
由此可見,呂蒙在荊南地區(qū)的威名有多深重。
那年呂蒙僅僅只是攜帶二萬大軍,就不花費一兵一卒,憑借著自身的威望嚇得二郡投降,
如今按趙隨所說,呂蒙這次來襲,所帶兵馬為十萬,
而公安僅僅是一個城池。
呂蒙的兵力是往年的五倍,公安與長沙、桂陽二郡相比,地盤、兵力皆是如小巫見大巫,
在這樣顯著的對比之下,又怎么不會讓軍營中的這些將校,對這個消息感到震恐呢?
這些大小將校,職分最高的不過一司馬,職分最低的也僅僅是一屯長而已。
他們雖然職分與糜旸、關平二人相比顯得低微,
但這些人卻組成了,公安城中三千兵馬的基本指揮框架。
他們一旦心亂了,自然也帶的公安城中的近三千守軍,變得人心惶惶起來。
糜旸拿下公安城還未三日,
可現(xiàn)今公安城中的近三千本來守軍,在那些將校的影響下,就已經(jīng)開始軍心渙散,人心頹廢了起來。
糜旸在知道了這件事后,就馬上召集了他如今能用的人前來議事。
自從糜旸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斬殺士仁拿下公安之后,關平就對他這位好友佩服不已。
心服口服之下,關平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用行動在貫徹,關羽說的那句“名為參軍,其實帥也”了。
至少現(xiàn)在在關平帶來的那三千精兵中,在關平的授意下,他們都已經(jīng)將糜旸當做了他們的新主將。
而關平與于禁之所以發(fā)生爭論,乃是他們對這件事有著不同的看法,
而他們兩個人的看法不能說分歧大,只能說是水火不容。
關平在知道這件事后,建議糜旸道,
“子晟何不贈饋金銀穩(wěn)定人心?”
自從清掃了士仁的心腹,初步掌握了公安之后,
士仁之前辛辛苦苦攢下的眾多錢財,也落入了糜旸的手中。
對于這突然而來的巨量錢財,糜旸暫時還沒有一個妥善的處理辦法。
所以他只能暫時將這些錢財,與他所帶來的那數(shù)十車金銀一起放在同一處。
關平身為糜旸的副將,這事他是知道的。
如今面對公安城中人心浮亂的險境,關平想起了那數(shù)量頗多的財富,因為對糜旸如此建議道。
從關平的這個建議不難看出,關平面對軍中的人心動亂,是打著從寬處置的出發(fā)點的。
關平的這個建議,糜旸還尚未流露出是否贊同的意思,就被于禁給駁斥了。
于禁問關平道,
“自古以來,守城之將傾盡家產(chǎn)贈與守城之卒,的確是能起到穩(wěn)定人心,提振士氣的作用,
但那大多都是守城不利的情況下,才有的權(quán)宜之計。
關校尉莫忘了,現(xiàn)今敵軍還未兵臨城下!”
于禁這人品德肯定不行,但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他征戰(zhàn)的經(jīng)驗肯定是豐富異常。
這點是糜旸與關平二人所最欠缺的。
當談起自己的專業(yè)時,于禁宛如一個戰(zhàn)爭專家一般,繼續(xù)侃侃而談道,
“敵人尚未攻城,這時主簿若就散盡家產(chǎn)穩(wěn)定人心,當?shù)鹊轿臆娛爻遣焕麜r呢?
主簿又以何物來提振己軍軍心?”
“況且這次人心浮動,大多發(fā)生在原公安守軍之中。
關校尉帶來的那三千精兵,并無人心浮動之舉。
今主簿若分贈錢財穩(wěn)定人心,那關校尉麾下的那三千兒郎要不要賞?”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若不賞關校尉麾下那三千兒郎,他們當也會心生不滿?!?p> “若主簿一視同仁,對城中六千戰(zhàn)兵皆同賞之。
所賞不足,則人心不滿,所賞眾多,則財貨儲備無法滿足。
到了那時,只怕引起的軍中動亂只會更多?!?p> 于禁所言并不是危言聳聽,乃是人之常理,
所以縱使是不齒于禁為人的關平,在聽后也一時語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