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一窩小野雞
養(yǎng)雞!
對養(yǎng)雞!
養(yǎng)雞絕對是現(xiàn)階段最好的選擇。
前世他和貴英就曾養(yǎng)過,所以有些經(jīng)驗。
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馬有鐵想起這個時節(jié),山上還有野物,偶爾也能碰到幾只野雞。
如果沒猜錯,那叫聲很可能是野雞。
這個時節(jié),地里還有掉落的麥穗,野雞經(jīng)常會到地里來撿著吃。
想到這,馬有鐵輕輕放下鋤頭,蹲下腰,躲玉米中間,聚精會神的聽著周圍動靜。
確定小雞的方位后,他便貓著腰快速向著那里摸去。
靠的近了。
小雞的聲音越來越大,聽起來好像不止一只。
馬有鐵心頭一喜,繼續(xù)往前走,誰知衣服劃過玉米葉的聲音,卻驚動了野雞。
突然一直碩大的野雞,從地上躥了起來,揮舞著翅膀飛走了。
馬有鐵被嚇了一跳。
扭頭去看。
發(fā)現(xiàn)野雞并未走遠,而是落在了不遠處。
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去追,反而忘了查看野雞之前所在的位置。
但馬有鐵的目的不同。
他從一開始就是沖著小雞去的。
所以即便發(fā)現(xiàn)野雞,也沒有去追,而是繼續(xù)往前。
走出玉米地,秦朗撥開水溝旁邊的藤條,竟然在草堆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雞窩。
雞窩里,四五只小雞,正“嘰嘰嘰”的叫著。
馬有鐵頓時心頭一喜。
瞌睡送枕頭。
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剛想做生意,就讓他碰到了一窩野雞。
他連忙脫下身上的汗衫,鋪在地上,準備將小雞帶走。
這時野雞也發(fā)現(xiàn)了狀況,立刻飛了回來,不停在馬有鐵頭上徘徊。
直到馬有鐵把小雞包在衣服里,那野雞才凄厲的叫了幾聲,最后飛走了。
馬有鐵抱著小雞,目送野雞飛走,心里不禁有些感觸。
連野雞都會為了孩子,不惜以身涉嫌,不顧一切保護。
可他母親,卻用孝道禁錮了他的一生。
想到這,馬有鐵苦澀一笑,抱著小雞轉(zhuǎn)身回到地頭。
夏天的日頭特別長。
莊戶人都習慣中午回家貓一會,等到兩三點再下地干活,不然身體肯定吃不消。
馬有鐵早晨就沒吃飯。
早已經(jīng)餓得心里發(fā)慌,于是他套上驢車往家走。
這次回家,一切都十分平靜。
馬有鐵把驢往門口一栓,拎著衣服就往院子里走。
找來找去,只找到個破了的簍子,然后用麥稈鋪好,把小雞放了進去。
馬有鐵的屋子原本是放雜物的,陰暗潮濕。
不過好在剛打的麥子還沒賣,都堆在他的床頭。
他打開其中一個,從里面抓了一把麥子喂給小雞。
然后又找了個破碗,接了一碗水,仔細的放進簍子。
做完這些。
他才心滿意足的準備吃飯。
馬有鐵的小屋對面就是做飯用的鍋屋,也就是后來人們口中的廚房。
平時到了晌午,劉玉蓮總是會先吃,然后單獨給馬有鐵留出一點。
可今天的廚房,卻顯得更外冷清,明顯沒有中午做過飯的痕跡。
見狀,馬有鐵的心里隱隱有了推測。
于是皺眉走到菜廚,也就是碗柜面前,打開柜門尋找饃饃。
像他們這樣的家境,早就習慣了苦日子,哪怕有一個窩窩頭,馬有鐵也能把自己喂飽。
可這一次,他卻撲了個空。
菜廚竟然也是空的。
就連昨天剛蒸的一鍋饃饃都不見了。
明明早晨還有很多的。
不用猜,他就知道,這是劉玉蓮在變相報復。
這在農(nóng)村簡直是司空見慣。
幾乎每家都有過類似的情形。
若是以前,馬有鐵即便知道,這是劉玉蓮故意的,他也不會說什么。
八成多喝點水,把自己灌個水飽,這一天就算挨過去了。
可……這不是以前了!
他也不是原來的馬有鐵!
他不但今天晌午要吃飽,明天一早他還會帶上饃饃去找小貴英。
此刻的馬有鐵,為了今后的生活,第一次萌生出分家的念頭。
為了父母能多活幾年。
為了自己以后能沒有后顧之憂的打拼。
為了以后,可以隨心所欲的給小貴英帶吃的。
分家似乎是最好的辦法。
更何況,六畝地對他來說確實有點多,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做別的。
思來想去,只有跟三哥徹底分開,他才能放開手腳。
再加上劉玉蓮。
這種人最好離她遠點,否則遲早會吃虧。
打定主意,馬有鐵扭頭看了眼敞亮的三間堂屋,轉(zhuǎn)身走出家門。
那個年代,村里的書記還是個不小的官,書記的老婆在村委門口開了村里唯一的商店。
商品不多,卻也是唯一一個能買到東西的地方。
對于村書記,這個前世唯一幫助過他和貴英的人,馬有鐵的心里滿是感激。
他對年輕的書記老婆,也格外尊重,剛走進去,就對著書記老婆熱情的叫了一聲。
“嬸子,你這有吃的嗎?”
書記老婆剛嫁過來沒幾年,對村里的人還不太熟悉,聞言盯著馬有鐵看了一會。
認出馬有鐵,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于是回道:“哦,馬老四啊,怎么……家里沒飯吃?”
馬有鐵等得就是這句話。
聞言他頓時皺眉,對著書記老婆說道。
“我在地里干了一早晨的活,回家嫂子沒做。不過沒事……反正也習慣了,就是今天餓得難受?!?p> 馬有鐵說著,裝作有些為難的繼續(xù)說道。
“對了,嬸子,我能先記賬嗎?我沒錢,只能等那天我跟我哥要點,再不就是……買了家里的麥子,我偷偷留點,再來還你錢。”
馬有鐵在外人看來,也才十二歲,而且他家的情況,村里的人都心知肚明。
聞言,書記老婆頓時心疼的皺眉,對著馬有鐵說道。
“啥錢不錢的,你等著,嬸子晌午剛蒸的饃饃,給你拿倆?!?p> 說然,她就轉(zhuǎn)身回了屋。
馬有鐵靜靜等著。
這個辦法雖說陰損了點,但農(nóng)村的想法比較守舊。
父母在,不分家。
他若想盡快分家,不下點狠藥,不要說他爹娘,就連村委都不會同意。
馬有鐵心里這樣安慰自己,轉(zhuǎn)眼書記老婆就拿著兩個饃走了出來。
順便還給了馬有鐵,一個咸菜疙瘩,用碗盛著遞給馬有鐵。
馬有鐵見狀,立刻感激的點頭。
拿著碗轉(zhuǎn)身回了家。
從那之后,劉玉蓮雖然沒再找事,但總是會隔三差五的,就不給馬有鐵午飯吃。
馬有鐵沒飯吃,有時故意忍著,去人多的地方蹲一會。
有時會再去書記家蹭點飯。
轉(zhuǎn)眼就過了一個多月。
馬有鐵撿回來的小雞長大了,簍子已經(jīng)攔不住了。
分家的事,也該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