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北京郊外的小路

第三十九章 勿卻為幸

北京郊外的小路 留半白 2861 2022-09-29 16:12:43

  天若有情天亦老?大地是不會衰老的,冬天只是一個寧靜的夢。它將會在溫暖的春風中蘇醒,再一次年輕。讓我們放一把生命的大火,燒出一個新的春天。

  “師傅,走嗎?”我準備叫個網(wǎng)約車的時候,看見路邊停著一輛出租車,司機也在。

  “走。”他有些猶豫,往副駕駛這邊探著身子跟車窗外的我說,“能稍微等一下嗎?”

  “好,沒事兒?!蔽也悔s時間,等等就等等。

  他下了車,走向站在人行道上的我,主動解釋道:“一會兒就立春了?!?p>  “還有多長時間?”我有點好奇。

  “快了,幾分鐘吧?!彼炖锶艘桓鶡?,并拿著煙盒讓我,“來一根?”

  “不,謝謝。”我客氣地跟他擺擺手。

  我們邊等邊聊起了天氣和生意。我琢磨,他的意思是,跨節(jié)氣的時候不開車,沒想到還有這講究。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新的一年,雖然還不至于有“歲月忽已晚”的感慨,但是再見到那些以前習以為常的句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虛度光陰是人類最奢侈的放縱”,不由感喟良多,唏噓不已。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小說出版了。

  有兩個數(shù)字需要提一下。

  一個是,我了解到,實體書講究多大開本,多少個印張,版面字數(shù)比實際字數(shù)多不少。其可操作空間之大,直可與統(tǒng)計局“媲美”。

  另一個是,小說給我?guī)淼氖杖?,暫時相當于之前的月薪,頗有點“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的意思。據(jù)說,這也是普遍行情。

  承蒙錯愛,也算走面兒成功,出版社舉辦了一場發(fā)布會。

  這個時候你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明星的人氣是多么大的資源,不怪人家那么高的片酬,那么多的商務。

  其實我也知道,別的不說,香港書展的讀者見面會也是大部分都不熱鬧,甚至冷清的。BJ有的發(fā)布會是安排在校大學生集體參加,場面好看又穩(wěn)妥。

  現(xiàn)在人那么匆忙,那么浮躁,又有那么多方式kill time,有幾人值得駐足,有何事值得關心?

  出版社估計更是見怪不怪,流程走一遍,拍照、錄像,然后放在網(wǎng)上,既可以用作后續(xù)宣傳,也算是工作“留痕”。

  后來,我知道他們的鏡頭只對著臺上,臺下只帶最前面一排,然后安排了幾個工作人員,也就是“托兒”。

  開場之后,我做了個演講,講了一下自己寫作的經(jīng)歷,自己的故事,也講了幾個書中的片段。

  “很多經(jīng)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作家都談到過,那時候即使有本小說,也是有的有頭沒尾,多年以后才補上,有的有尾沒頭,看完了都不知道書名和作者。

  “現(xiàn)在我們有那么多的文學作品可看,一輩子都看不完,這甚至讓我有點焦慮。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總比看到最后沒有好書可讀了的好。

  “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感謝讀書APP,感謝手機,那么便捷,而且越來越規(guī)范??赡?,我們今天作為紙質書的發(fā)布會,這么說不合適,但現(xiàn)狀就是這樣,我們不必諱言。電子書給我們帶來了種種便利,但是有得有失。

  “一本紙質書,除了文字內(nèi)容,還包括裝幀、排版,墨的香味、紙的質感,以及某種情懷,其本身就是一件真實存在的藝術品。打個比方,一本書像一道菜,紙質書像堂食,‘色香味意形養(yǎng)’俱全;電子書像外賣,‘色香味’都有不同程度的減損,‘意形’基本盡失,不過‘養(yǎng)’還在?!?p>  “堂食很重要,我們今天的活動大概相當于跟廚師交流了。下面我們進入問答環(huán)節(jié),歡迎大家提問、交流?!?p>  主持人是個在形象和專業(yè)上都中規(guī)中矩的女生,為了不冷場,她先問了我一個問題。

  “先說說小說的名字吧,既是地名也是人名,是吧?”

  “西方文學作品喜歡以人物的名字命名,而我們更喜歡以地方命名,比如同時代的湯顯祖和莎士比亞,代表作分別是《牡丹亭》和《哈姆雷特》?!?p>  “你這算一語雙關,中西合璧?!?p>  “謝謝,我不能同意更多。”

  “我感覺這部小說就像一封長長的情書。其中的情節(jié),多少是真實經(jīng)歷,多少是虛構的?”

  “有的情書是寫給一個情人的,有的情書是寫給天下有情人的?!?p>  我先回應了主持人的說法,接著回答她的問題。

  “沈從文先生說,與其說文學是‘誠實的自白’,不如說是‘精巧的說謊’。虛構一般都有真實經(jīng)歷作為基礎,而真實經(jīng)歷又或多或少被加工過。有的東西本來是虛構的,為了寫得逼真,就費了心思,反而像真的了。而真實的東西,因為要避諱,要遮掩,不想出賣自己或/和別人,就一帶而過,于是就沒有那么具體生動,反而像虛構的?!?p>  “我就不問問題了,就是想說,支持你一下。”有個女生站了起來,接過了工作人員遞給她的話筒。

  她說她喜歡這本書,看的時候熬夜了,還說了幾句她的感想。

  “謝謝你。你讓這本書從文本變成了作品?!?p>  這是個真正的讀者啊,別說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在微博上有個真粉絲也不容易啊。

  “我也是從華北平原來的?!睕]人著急收話筒,收了也是閑著,她也沒往外遞。

  “是的,故事就是從華北平原的盡頭開始的。我想他們應該不給報銷路費,是吧?”我佯裝找臺下的工作人員確認似的,“不過,你可以跟他們argue一下。”

  “不用,我是來找我男朋友的,正好順便過來。”那姑娘直爽又有點羞澀地說。

  “不好意思,我想多了,我以為你專門為這本書來的。不過,實在抱歉,讓你熬夜看這本書。多注意身體,盡量早睡早起?!?p>  “話是這么說,但夜總是要熬的,只是熬的方式不同而已,比如看書或看手機。”

  “不好意思,我又想多了,我以為你是為了看這本書才熬的夜。唉,你是來捧場的還是來砸場子的?好吧,祝你幸福!”

  大家都笑了。

  “小說當然是自由、廣闊的體裁和領域……這本書中的一些內(nèi)容,更像散文,或者說雜文。你怎么看?”主持人問了個“尖銳”的問題。

  “其實,小說和散文本就結合緊密,只是,純文學小說更靠近散文,通俗小說更靠近故事。我覺得可以這么說,一個好的小說家一定是個好的散文家,但一個好的散文家不一定是個好的小說家。同樣,一個好的小說家一定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但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個好的小說家?!?p>  “我怎么感覺里面有個鄙視鏈?”主持人笑著說。

  “不敢不敢。我想我的書之所以呈現(xiàn)出這樣一個效果,首先,以第一人稱寫作時,容易失之矯情和神經(jīng)質,說好聽點兒,叫意識流;其次,我?guī)缀醢涯菚r能想起來的一切都寫進去了,有點兒不顧姿勢了;另外,在形式上,我把前言、后記、番外、附錄都寫在了正文里?!?p>  “按照慣例,讀書方面,有沒有什么建議給大家?”

  “如果你只是閱讀的話,讀好書。如果你還想寫作的話,讀好書和暢銷書。當然,二者也有重合的部分?!?p>  “看來,寫作要有所妥協(xié)啊。那,好書怎么讀呢?”

  “一書不讀畢,不讀他書。讀書的意思是,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卡爾維諾說,當我在讀書時,一字一句我都不會遺漏,至少要能夠理解它的文學含義。”

  “要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那本書。”主持人笑著說。

  “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另外,對于外國文學作品,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閱讀譯本,只能明白原文的意思和意境。甚至,有的翻譯掌握不好直譯和意譯,有的翻譯甚至有明顯的錯漏和歪曲,不堪卒讀,簡直是誣作者而欺讀者?!蔽艺f。

  我接著說:“至于文字,可謂大失美感,特別是原文中的句式之美和音律之美。當然,現(xiàn)在漢語也被從上到下的人糟蹋得不成樣子了。好在我們有唐詩宋詞,幸虧它們不是英語、法語或者西班牙語寫就的?!?p>  “多讀唐詩宋詞,體會文字之美。最后,一句話推薦一下自己的書。”

  “它是一個故事,但又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愿諸位能在其中體味或已逝去或將到來的歲月。勿卻為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