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重生三國之大將軍何苗

第三十八章 尚書令

  袁隗在得知蔡邕來訪后很是驚訝,這個人雖是名士,但與他素無來往,怎會突然造訪自己的府???況且這城中的亂兵?

  雖是疑惑,但袁隗并沒有拒絕的理由,于是讓人將蔡邕引到偏廳,不是他疏于待客,也不是他瞧不起這一介白身的蔡邕,而是正廳中的血跡還未清洗干凈、

  “稀客稀客,早知伯喈公回了洛陽,只是老夫忙于政事,又恐遣人代為拜訪禮數(shù)不周,望伯喈公恕罪。”

  袁隗已經(jīng)沒了之前陰沉的表情,笑著繼續(xù)說道:“不知伯喈公來此,所為何事?”

  要不是憂心洛陽之民,蔡邕不會主動與袁氏聯(lián)系,只是當他在路邊看到那些軍士的肆意妄為,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處理此事。再加上那些軍士是董卓手下,蔡邕感到自己被蒙騙,所以也沒有打算去顯陽苑找董卓處理。

  雖然不喜袁氏為人,但蔡邕也不好失禮,回了一禮說道:“不知太傅可知城內發(fā)生了什么?“

  “哦?在下倒要聽聽伯喈公知道些什么?!辈嚏唠m穿的是素衣,可眼尖的袁隗一眼就看到了他腰間懸掛的印綬和玉佩。

  蔡邕何時為的官?我怎么不知道?

  袁隗將疑問壓在心中,聽蔡邕說。

  “城中到處是亂兵在劫掠,皆是董仲穎的西軍所為,太傅就不管嗎?”

  “管什么?我只有參議朝政之權,實在不好插手兵事。再者說,伯喈公既然知道這亂象是董卓所為,為何來找我?”袁隗的臉上一臉疑惑,萬石高官的演技著實厲害。

  “太傅是將我蔡邕當蠢蛋嗎?董仲穎是你門生,若不是你遣他,他哪里來的膽子敢...”

  蔡邕猶豫了一下,袁隗問道:“敢什么?”

  “他哪里來的膽子敢兵出函谷,又怎敢任由麾下燒殺搶掠、逼近宮室?”雖遠離朝堂多年,可蔡邕還是知道廢立之事的嚴重性,不敢直接逼問袁隗。

  “我已經(jīng)說了,我并無權插手兵事,而且董卓的統(tǒng)兵之權是先帝封賞給他的,其人感念皇家恩德,率兵東進,我又豈能攔得住?況且我今日已授其司空之職,收了他的兵權,伯喈公說話還是要慎重!”

  袁隗的語氣已經(jīng)變的嚴肅,可蔡邕卻不懼,在他的認知里,袁隗再是權勢滔天,畢竟還是在規(guī)則中行事。不管他是否有效仿王莽之心,總之在行代立之前還需收天下士庶之心,不敢肆意。這就叫“君子可欺之以方”,哪怕他袁隗不是個堂堂君子,可總歸要裝的似個君子。

  “太傅若收其軍權,是否又派人去統(tǒng)屬西軍?”

  蔡邕去了趟尚書臺可不是裝裝樣子,他并未在臺省中見到統(tǒng)領西軍的新人選。在中樞為官的第一要事就是理清人事,這個道理不僅在中樞適用,就是在一郡一縣也是如此,作為佐官的長史主簿,若不識人則事倍功半。

  “那我有過,因未到朝會,所以還未議定合適人選??蛇@亂兵劫掠之事,確實與我無關?!?p>  蔡邕在太傅府沒得到答復,憤而離去,直奔顯陽苑。袁隗說與他無關,蔡邕一個字都不會信,若無袁隗默許,他董卓一介邊將,敢行此事?

  在府中的袁隗并未在意蔡邕的來訪,現(xiàn)在還有一件更緊要的事在等他做決定。

  “家主,都亭軍有異動,其前軍已過石橋,觀其行止,怕是往成皋去的。”這個消息是袁氏門生送來,由管家轉報袁隗。

  都亭軍?

  袁隗深吸了一口氣,此時有誰能指揮得動都亭軍呢?

  “何苗與董仲穎勾結到一起了?”袁隗的話問出,滲出淡淡殺意,他一是恨為何沒殺掉何苗,二是恨那吳匡怎會如此沒用。

  “何苗此時在城南,未與都亭軍在一起。”

  “知道前軍統(tǒng)帥是何人否?”袁隗問道。

  “張璋。”

  “我記得張璋所部未有折損,還收攏了吳匡的部分殘部,是否如此?”袁隗像是在詢問管家,但卻沒有等管家回答,而是下令道:“將吳班找來,讓其去勸住都亭前軍?!?p>  吳匡是兗州陳留人,喬瑁此時是兗州刺史,兼領州治東郡太守。派吳匡前去,不必擔心他背叛兗州老鄉(xiāng),轉而幫助張璋安撫其父軍隊,況且吳匡的家小還在袁隗手里。

  “那吳匡的侄子?”

  “好好養(yǎng)著,不許其離開。”

  ···

  蔡邕又在之前那個軍士的護送下,趕往顯陽苑,可他并沒有在此見到董卓,只好在苑中等待,遣那軍士回蔡府照看。

  蔡邕苦苦等待的董卓,此時正在河南尹官署中。

  “子師兄,此職只能由你來做?!倍垦赞o懇切道。

  “為何?我資歷不顯,又有入獄劣跡,我任尚書令,他人能服氣?”

  “此言差矣,卓恰以為只有子師兄能做這個位置,袁氏、何氏故吏、并州軍,還有天子,四方都不會反對這個任命?!?p>  董卓本是遣人來將王允送至尚書臺,可王允緊閉官署們,拒不見西軍,董卓只能自己來一趟。

  天子生母姓王,且與王允同出于并州。王美人家鄉(xiāng)趙地是趙國祖地,而太原王氏所在,是趙國故都晉陽,可見兩方關系之緊密,故天子樂于王允錄尚書事。

  而王允又與宦官有血海深仇,且聲名俱佳,袁隗不會反對此事,因為王允絕不會給宦官們翻案?;鹿賯冇形勖?,則靈帝、弘農王威望亦會受損,袁氏樂見其成,也更便于自己掌控朝政,對年幼的小皇帝施加影響。

  王允復起是何進之意,何進對王允有提攜、活命之恩,朝臣也都知道二人之間的關系,不僅何氏故舊不會反對此事,袁隗恐怕更喜歡有人能分外戚之勢。

  且并州軍知道董卓提攜王允入主尚書臺,必定會更信服愿意起用邊地人的董卓,更何況董卓本就是邊地之人。

  只要王允愿意與袁隗抗衡,董卓甚至愿意幫助王允掌控西園八校。董卓知道袁紹與淳于瓊要出奔,可他在蔡邕家拉攏曹操并未成功,身邊之人也就弟弟董旻有名義執(zhí)掌西園軍。

  奉車都尉管皇帝車馬,有資歷,也有名義統(tǒng)率天子親軍,只是董卓知道,眼下無人會在支持自己褫奪兵權,就連今日這么快收服都亭軍,也是仰仗了何苗的幫助。

  “仲穎..”

  董卓安靜地聽王允的下文。

  “若我任尚書令,你意欲何為?”

  王允目光如炬,緊盯著董卓,流浪的幾年,讓王允有了一雙能勘破世事的眼睛,確切的說,他在接觸過升斗之民后,更能洞悉世事了。

  “欲扶保天子親政,還政清明?!倍康幕卮鸸麛嗲覉詻Q,對著王允的目光毫不露怯?!安恢訋熓欠褚嘤写讼耄俊?p>  “那為何你會任由西軍搶掠?”王允是帶過兵的,又出身邊地,不會似蔡邕那般看不清局勢,他知道西軍所為是依照董卓之意。

  “若無此為,卓不日將死,天子也將...”董卓沒有明說,他知道王允知道自己的意思。

  “我自四月統(tǒng)兵入河東,已有百五十日離鄉(xiāng),下面人皆不服水土,偶有怨言。數(shù)日前收到袁氏命令,更是從河東急行軍數(shù)百里,強過函谷,直奔洛陽。期間又違抗了數(shù)封命我還軍的詔書,你說將校士卒會做何想?我只能以此拙計穩(wěn)定軍心,拉攏并州軍士。

  袁隗威逼我廢立天子,我難道不知無論是否遵從都難逃一死?可我手里這三千西軍呢?他們皆是好男兒,隨我征戰(zhàn)四方,百戰(zhàn)皆捷,難道我能看著他們因我而死?

  那些并州軍又何嘗不是?你忍心看著鄉(xiāng)里死于洛陽,難歸故土嗎?”

  董卓的前半截話是在解釋,或者說是在狡辯,朝廷數(shù)次勞軍,西軍并不缺封賞。

  可董卓也知道王允要聽的不是這些,王允要的是一個理由,一個讓他入局的理由。

  袁隗的僭越、皇室的勢弱給了王允由頭,并州鄉(xiāng)里則是擊破他心坊的致命武器。王允自從被宦官陷害后輾轉多地,靠的就是家族委派的鄉(xiāng)里人救助和隱藏行跡。

  一個常年有異族侵擾、搶掠的地方,其地之民往往會更為團結,而且并州地并不富饒,多是高山溝壑,這也使得并州人更愿意抱團取暖,同樣的,揚州、荊州、益州也是如此。

  涼州也在邊地,受異族侵擾地更多,但頗讓人玩味的是,羌人與涼州民之間常有聯(lián)系,經(jīng)常交換物資。涼州民本就剽悍,與羌人之風相和,而起一些逃犯就喜歡到羌地躲藏,逃避官府的追捕。因此涼州的良民與惡民間,更像是涇渭分明。

  “若我入尚書,行丞相事,你需要我如何做?”王允松口了。

  “不需子師兄沖鋒陷陣,只望能阻攔袁氏一二,阻截亂命?!?p>  “以我一人之力,難以阻擋袁氏鋒芒。”

  “無需子師兄擔心,我已征蔡邕、荀爽等人,共抗袁氏?!?

南瓜大大大太大

按史,蔡邕、荀爽等人都不是剛被征召就驟登高位,但當時董卓并未與袁氏相爭。   而本書中董卓在廢帝后,就在何苗的攛掇幫助下,有了與袁氏抗衡的兵力,所以與他袁氏的關系由合作轉為對抗,董卓也需要快速提拔這些名士來獲取政治盟友。   所以希望書友不要問為什么蔡邕一開始就是尚書、王允直接被升為尚書令等等。因為何苗的羽毛扇動,事情發(fā)生了一些改變,只是開始還不會那么激烈。主角的戲份也會在離京后變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