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捧殺!”
得知外面消息越傳越沸騰,李東陽微微變色,再一次領(lǐng)教了他那個學(xué)生的手腕。
狠,真狠。
不把那些官員往死里整,是絕不罷休??!
讓讀書人去遼東種地,搞臭辭官官員的名聲,自宋朝以來,從未發(fā)生過的事全都在朱厚照手上出現(xiàn)了!
他輕易不殺人,可他動起手來卻比殺人還要兇狠十倍百倍,殺人誅心之術(shù),已經(jīng)讓他給玩出花來了!
“唉......”
李東陽不禁感慨萬千,他為大明培養(yǎng)出了一個手腕強硬的君主,也親自給自宋朝以來便極為興盛的文人群體挖了一座大墓,百年之后,還不知道世人會如何評價他這個大明內(nèi)閣首輔。
外面的天依舊湛藍而廣闊,但他感覺這個朝堂已經(jīng)沒有了他能夠站立的空地,或許他也該請辭了,回鄉(xiāng)養(yǎng)老,含飴弄孫,激流勇退,總好過夾在朱厚照與文官集團之間,進退兩難要好。
......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p> 隨著劉瑾話音落下,早就收到朱厚照授意的嚴嵩立馬跳了出來:“啟稟陛下,前些時日辭官還鄉(xiāng)的吏部文選司員外郎張文杰等官員......”
嚴嵩巴拉巴拉扯了一大通,意思總結(jié)起來就是張文杰等人貪贓枉法,都已經(jīng)傳遍了整個京城,百姓群情激憤,必須抓起來嚴查重辦,不然朝廷法度何在,皇帝臉面何存。
朱厚照滿意的點點頭,看向群臣問道:“眾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怎么看,用眼睛看,群臣之間誰沒些許來往,對那些人辭官官員的秉性自是一清二楚,就沒一個是干凈的,絕對一查一個準,但他們又擔(dān)心會牽連到自己頭上。
“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臣......”
都察院的噴子們開始發(fā)力了,他們干別的事不行,但噴人絕對都是行家,不管那些辭官官員到底有沒有罪,噴就對了!
有罪,那當然是他們這些御史慧眼如炬,明察秋毫,為朝廷揪出了一幫不法之徒,為他們的政治生涯添上一筆極為可觀的功勞,操作得當,說不定還能搏個鐵面御史之類的清名,名垂青史不再是夢。
沒罪,那就該干嘛干嘛唄,他們可是都察院御史,太祖有命,都察院享有風(fēng)聞奏事之權(quán),懷疑一些官員貪贓枉法也在他們職權(quán)范圍之內(nèi)。
都察院的御史官,就是大明朝堂的攪屎棍,卻也無比的好用,這也是朱厚照會把嚴嵩安排到都察院的最終目的,掌握住了都察院,就掌握住了朝堂一半的話語權(quán)。
“混賬......”
朱厚照“勃然大怒”,氣沖沖的道:“虧朕還以為他們忠貞體國,愛護百姓,卻不想都是貪贓枉法之徒,簡直可惡至極?!?p> “辭官回鄉(xiāng),朕看他們是因為心虛,害怕被朝廷問罪吧,還口口聲聲為百姓著想,分明就是意圖金蟬脫殼。”
群臣靜靜的看著朱厚照表演,短短時間內(nèi),那些辭官官員的丑事破事便被接二連三的爆出,這其中要是沒有朱厚照在背后推動,打死他們都不信。
本來還以為朱厚照將那些人趕出朝廷事情就算結(jié)束了,不曾想朱厚照手段如此陰狠毒辣,分明就是要那些辭官官員身敗名裂,生不如死,比丟去遼東種地還狠。
文人處世,首重名聲,名聲都沒了,誰還會將其當回事,走到哪里都會成為被唾棄的對象,那樣一來,簡直比殺了那些辭官官員還要讓他們難受。
皇帝不可一日無權(quán),文人不可一日無名聲??!
“傳旨,命東廠立即將涉案人員全部捉拿歸案,著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會審,務(wù)必將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目前正處于關(guān)鍵時期,不宜將事情搞大,朱厚照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起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就行,只要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不跟他鬧事,那些只會圈地撈錢,貪贓枉法的官員早晚都能收拾。
“臣遵旨。”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官員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對此案如何審理已經(jīng)了然于胸。
此案不僅不能查的水落石出,還必須迅速結(jié)案,真要查個水落石出,六部三院的官員大部分都要遭殃,他們只需要讓百姓,讓皇帝滿意就行了!
怎么樣讓百姓讓皇帝滿意,這就更簡單了,無非就是委屈一下那些昔日的同僚,如今的過街老鼠而已!
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都是在官場上混的,誰又不知道該怎么操作。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眾愛卿請牢牢記住這句話,朝廷依天下百姓而存,你們的衣食住行也都來自百姓,勿要因一時貪念,鑄下大錯,否則,即便朕想放過你們,天下百姓也不會放過你們。”
這是朱厚照給群臣下的最后通牒,現(xiàn)在收手還來得及,他也懶得追究以前的破事,可若是執(zhí)迷不悟,等他變法大成,轉(zhuǎn)過頭來給朝堂換血的時候,就不能怪他不念君臣之情了!
聽到朱厚照的警告,群臣臉色不一,各懷心事。
有些貪污較少的大臣決定就此收手,次輔王陽明變法三改中有提及整改官員俸祿,提高官員待遇,沒必要再繼續(xù)伸手,罔顧了大好前途。
這一類官員多是家中清貧之輩,朝廷俸祿不高,又沒什么賺錢的營生,難以維持生活開銷,才不得不貪,心中良知仍在,還有改過自新的可能。
然而更多的還是無動于衷,不讓他們撈錢,還不如讓他們?nèi)ニ馈?p> 宋朝以來,官員撈錢,已經(jīng)成了官場上一條無形的潛規(guī)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豈是開玩笑的。
朱元璋對貪官的手段有多狠,剝皮楦草,貼加官,抽腸,凌遲,涮刑,種種令鬼見了都會害怕的刑罰,都沒能止住他們那顆貪婪的心,更何況朱厚照的一句口頭警告。
該貪還得貪,該撈還得撈,他們堅信天下讀書人是殺不絕的,天下貪官也是殺不絕的,與其讓毫無作為的后來者貪,還不如讓他們這些朝堂棟梁來貪,他們辛辛苦苦為朱厚照維持朝廷運轉(zhuǎn),拿一點銀子不是應(yīng)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