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黃月英的消息
別駕就是別駕從事史,為州刺史的佐官。
因其地位較高,出巡時不與刺史同車,別乘一車,故而得名。
主要負(fù)責(zé)糧運、家田、水利等事項,還掌管一州訴訟,算是正兒八經(jīng)的地方二把手。
關(guān)鍵是,丁野這個二把手還能調(diào)兵。
因為他是丁原的兒子。
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丁野開始接受并州政務(wù)的一個開頭。
拿到朝廷任命詔書的曹操很高興,馬上就直奔河內(nèi),兩地也就隔了一道黃河,很近,所以曹操兩天時間就跑了個來回,又到了府上。
當(dāng)時丁野,正和郭嘉商議入京的事項,聽到門人報告曹操又來了,丁野笑著問道:“奉孝,你看曹孟德此番前來,是否成功?”
“定然是成了?!?p> 郭嘉笑道:“河內(nèi)和洛陽,若只是往返,一天一夜足夠了,但他卻花了兩天時間,顯然是在京師逗留,等待朝廷的詔命?!?p> 這么厲害。
簡直是能掐會算?。?p> 丁野便又問道:“那依你看,這一次朝廷將會給我什么官職呢?”
“以公子身份,當(dāng)是諸從事之一,從事以別駕為尊,應(yīng)該就是這個官職了?!惫蔚幕卮?,十分的篤定。
丁野笑著出去,將曹操迎接了進(jìn)來。
曹操還沒到大堂就迫不及待地拱手道:“恭喜丁老弟,榮升并州別駕從事,此乃詔令……哈哈,曹孟德,幸不辱命!”
接過詔令,丁野倒是沒多大的喜悅。
曹操也知道,這份詔令是大將軍何進(jìn)無奈之下,事急從權(quán)搞出來的。
這個時候,何進(jìn)需要并州的兵馬入京,去給他撐場子,可是丁原不在,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
“丁野,謝過大將軍。”
丁野朝著南邊拱手。
話是說給曹操聽的!
不過,曹操卻不以為然,拱手道:“也要謝過當(dāng)今陛下!”
比起何進(jìn),曹操的表現(xiàn),似乎是更忠于大漢。
好一個大漢忠臣曹孟德?。?p> “天子已經(jīng)新立了?”丁野看了過來。
曹操答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天子乃是先帝長子,已繼承大位,改元光熹?!?p> “哦?!?p> 丁野伸手道:“孟德兄,請!”
“丁別駕請!”曹操哈哈一笑。
入了廳堂,三人分別落座。
曹操笑道:“大將軍說事情緊急,官服便請公子到洛陽之后,即刻派人送上。大將軍對并州的兵馬,可是看得很重??!”
言下之意,是何進(jìn)很在乎丁原以及整個并州軍,對他的支持。
畢竟,丁原也是何進(jìn)一手扶到這個位子上的。
“請孟德回去回復(fù)大將軍,丁建陽父子必與大將軍同心同德,初十之前,并州兵馬必到……”丁野露出無奈的神情說道:“除夕之前,還請大將軍體諒,讓將士們能過個好年再出征?!?p> “此乃人之常情,何況后天便是除夕,本來我都早該休沐了,可無奈先帝駕崩,朝中不穩(wěn),我等臣子也只能忙于國事。”曹操表示理解。
少時,仆人送上來了酒肉。
三人開始飲酒。
吃了個半飽,曹操對丁野舉杯說道:“還有一事,乃是我曹孟德私托于公子,還請公子寬恕我孟浪了?!?p> “孟德兄但說無妨?!倍∫靶χe杯回應(yīng),一飲而盡。
曹操便說道:“君還記得袁本初否?”
“記得?!倍∫包c頭,笑道:“你的好朋友?!?p> “好朋友?哼……”
曹操悶哼一聲,冷聲道:“自先帝駕崩,我們與公子一別,回到京城之后,袁本初便以家世在京師得多方巴結(jié),大將軍也因此對他頗為器重,他因此日漸嬌慣,甚至還想一舉上位,而因此勸諫大將軍集諸侯之兵于洛陽……”
說到這里,曹操連忙打住。
差一點,就把何進(jìn)他們的謀劃說出來了。
這是針對十常侍的,事發(fā)之前,可能不泄露。
于是曹操改口道:“諸侯人心不知,各引重兵前來京師,少有磕碰,只怕便將釀成嚴(yán)重的后果?。∷?,曹操想請丁公子屆時,務(wù)必約束手下,切莫于他人起沖突!”
“這個自然?!?p> 丁野點頭,對于袁紹向何進(jìn)獻(xiàn)計之事也不繼續(xù)多說,只是對曹操笑著舉杯:“恭喜孟德,看清了一個‘朋友’的為人?!?p> 本來好朋友之間產(chǎn)生嫌隙,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丁野卻向曹操祝賀,曹操一時間都沒反應(yīng)過來,愣了片刻才笑著說道:“丁老弟所言甚是,如此胸懷風(fēng)度,孟德不及也!”
又干了一杯,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一番,曹操又著急趕回洛陽去了。
年關(guān)在即,曹操也要趕回家。
“除夕將至,便不留曹兄了?!?p> 丁野帶著郭嘉,將他送到了渡口,然后才回到家中。
周瑜和諸葛亮都在這里等著,丁野笑著問道:“你們二人不在家中過年,可有寫書信回去?”
“寫了,估計也快到了?!敝荑せ貞?yīng)著。
諸葛亮點了點頭,看樣子是和周瑜一起寫信的。
“來?!倍∫敖卸诉M(jìn)來,又對郭嘉也招手,四人落座之后丁野笑著問道:“奉孝,今夜我們高談闊論,公瑾和孔明也是一樣,不要有絲毫隱瞞……之前曹操擔(dān)心,各路兵馬齊聚京師,恐生變故,這一點你們怎么看?”
郭嘉和兩小只互相看了看,最后居然是八歲的諸葛亮先開口了:“師父,我認(rèn)為這個擔(dān)心很有道理,人們常說時間久了,就是牙齒和嘴唇都會互相磕碰,更何況是戎馬出身的各路諸侯呢?”
畢竟諸葛亮才八歲,雖然他懂兵法,但是在口才方面還是顯得有些稚嫩。
周瑜說道:“師弟說得對,不過他只說了片面。自古以來,人心不足,諸侯更不容易滿足,此時兵馬在手,京師在前,很難保證這些人不會有別的心思?!?p> “各懷鬼胎……嗯!”
丁野點點頭,最后看向郭嘉。
“公瑾和孔明所言不錯?!?p> 郭嘉點頭道:“我認(rèn)為于公于私,諸侯之間必定有一番爭斗。所以,公子眼下要想的不是這件事情會不會發(fā)生,而是要想發(fā)生之后,我們將自如自處?!?p> 這道考題結(jié)束了。
郭嘉畢竟年齡大一些,他的答案才是滿分的,不但將丁野的疑問拍板,甚至還已經(jīng)往下一步去想了。
“奉孝以為,我們該怎么做?”丁野詢問。
但是,他的目光卻有意無意的,看向了周瑜和諸葛亮。
很顯然,這是借機會,鍛煉一下這兩位未來的軍事天才。
見到師父的眼神鼓勵,周瑜開口道:“不如入京之后,將兵馬屯于城內(nèi),以便隨機應(yīng)變,若有變,則直取宮城,擁天子,以令諸侯!”
好家伙,這就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很顯然,周瑜的這個想法,太勇了一些。
實施起來也太難了。
丁野不置可否,沉默著看向剩下的二人。
諸葛亮被師父看了一眼,站起來說道:“師兄的想法過于冒進(jìn),若是兵馬被圍困在城內(nèi),以并州軍的特性,不擅巷戰(zhàn),怕是有危險?!?p> “怕什么,有危險殺出一條血路就是了!”周瑜眼睛一瞪,看向諸葛亮。
小家伙,什么意思?
拆你師兄的臺?
“我是實話實說!”
諸葛亮不服氣被周瑜用師兄的身份壓了一頭,嘟著嘴說道:“我認(rèn)為師父應(yīng)該屯兵于渡口,若情況有變,行則進(jìn)取京師,退則可以渡過黃河,回到河內(nèi),可保全實力!”
丁野笑了。
真不愧是你,諸葛亮。
小小年紀(jì)??!
才八歲,你就這么穩(wěn)了?
難怪司馬懿都說諸葛一生唯謹(jǐn)慎,見到空城都不敢進(jìn),直接跑腿就跑了。
最后丁野還是看向郭嘉。
眼下周瑜也好,諸葛亮也罷,都還太小,也沒有經(jīng)驗,只有郭嘉雖然剛出山,可在潁川交友多年,有和荀彧、陳群這樣的人交流的經(jīng)驗,想法也成熟許多。
郭嘉便說道:“公瑾之言,確實過于激進(jìn),倘若兵馬進(jìn)城,且不說大將軍未必準(zhǔn)許,就是準(zhǔn)許了也不能進(jìn),等于自斷后路;孔明之言,則太過謹(jǐn)慎,若屯兵渡口,一旦京師有變,我們就真的只能遠(yuǎn)遠(yuǎn)觀望了。”
“那你的意思是?”丁野詢問。
郭嘉沉吟了片刻,然后說道:“不如引兵進(jìn)駐洛陽三十里外,然后派一人引兵進(jìn)駐平陰縣,如此則可進(jìn)可退,萬無一失!”
“好,就這樣辦!”
丁野問道:“公瑾、孔明,你們二人,誰愿意領(lǐng)兵去守平陰縣呢?”
“師父,我去!”諸葛亮見周瑜不出聲,便主動請纓。
“公瑾為何不想去?”丁野笑了。
周瑜說道:“守后方有什么意思,我要跟著師父去京城!”
“鎮(zhèn)守后方,需要見機行事,還是末將去吧!”郭嘉主動請纓了。
“那好,便有勞奉孝?!?p> 丁野想都沒想就答應(yīng)了。
于是,郭嘉深深一拜。
這可是把自己的后方,交給他了??!
但丁野卻沒有絲毫的猶豫,這是最大的信任了。
萍水相逢,便被引為知己,又能以性命相交……
這樣的待遇,怎能不讓郭嘉死心塌地?
商量完了,丁野回到了院子里。
難得呂玲綺這幾天因為修煉金光咒而不吵著他,所以丁野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打算安靜一下。
結(jié)果,一只信鴿卻落在了窗臺之上。
大雪紛飛,卻有信鴿飛來?
丁野將信鴿叫上的東西取下來,已經(jīng)猜到是誰了,便將那個盒子取出來,再將一個金屬圓管放進(jìn)去,片刻后便聽到了黃月英的聲音:“公子,上次你說的那些東西,我已經(jīng)制造出來了?!?p> 這么厲害?
丁野震驚了!
不愧是黃月英啊,那可是燧發(fā)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