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父皇對軍需局的大力支持”
“首先是兒臣對工匠們許諾的獎賞,其次是造新式火器所需要的資源,比如更好的鐵料等”
“獎賞?”一說這事兒老朱立馬謹慎起來,問道:“需要多少銀子”
“不多,一萬兩銀子足矣”
“啥獎賞需要一萬兩銀子”老朱差點兒眼珠兒都要瞪出來了。
老朱隨即斂聲細語的說道:“標兒啊,咱大明新建不久,每年朝廷稅收的不多但需要用錢的地方卻很多,還沒到年終呢,大明國庫就快跑老鼠了,咱都恨不得把一兩銀子掰成兩半來花”
“這一個獎賞就要花掉一萬兩銀子,確實有些不應該呀,以后可使不得了”
畢竟這時候可不像是剛起義那會兒有今天沒明天的,得了財物都分給弟兄們,只要活著就行,可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呀,得做長遠打算,一分一厘那都得算清楚咯。
這時候朱標埋頭苦思起來,這沒錢可不成啊。
朱標還記得這大明兩百多年以來年年都說缺錢,大明要強盛沒錢是行不通的。
難道偌大的大明就真的沒錢嗎,糧食會被吃光難道銀子還能被吃光嗎?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說到底還是稅收得過于寬松了。
這時候朱標又想起,洪武年間要說國庫最寬裕的時候當屬胡惟庸當丞相的時候,那廝收稅真的是有一手。
稅雖然收的厲害但是既沒有造成民變又沒有發(fā)生動亂著實是有些本事,雖說后來也有一些冥頑不化的人為抗稅而起身反抗,但是規(guī)模都控制得很小很小不存在影響。
其中江浙一帶那更是重中之重,沒辦法,誰叫那地方確實有錢呢。
雖說他們江浙百姓的錢也不是大水沖來的,但是相比于其他地方而言總會容易一些。
朱標眼珠一轉,一個想法油然而生。
拱手說道:“父皇,對于稅收這一塊兒臣有一個想法”
“標兒但說無妨”
“父皇,兒臣以為可以在中書省下設立一個專門收稅的部門”
這下老朱不解了,問道:“中書省不是有戶部嗎,為什么還要新設部門”
朱標搖搖頭繼續(xù)說道:“這還不夠,稅收乃是國之大事,統(tǒng)歸于戶部管理終究還是力有不足”
“所以兒臣意見,中書省下新設稅部,品級與六部一樣,今后中書省下便是七部部門”
老朱沒有立即回答,畢竟此事可不小。
同時他還在想著,這新設個稅部收稅和戶部收稅難道有什么不一樣的嗎。
交稅的人還是那些人,難道換個人換個部門去收就能收的多一點嗎。
所以老朱就覺得此事是不是有些多此一舉,新設部門那不得多養(yǎng)官員嗎,這可得想清楚了。
朱標見父皇遲遲沒說話,又說道:“父皇若是覺得此事不妥的話,我們可以像與重建揚州一樣先試一試嘛”
“我們可以從六部官員中暫時抽調(diào)一些人手,然后再任命一個臨時的稅部尚書,讓他們先干著以觀后效”
“若是效果不明顯的話,這臨時搭建的稅部也可以隨時撤銷,其余官員也可以各回各部繼續(xù)任職,并不會對其他造成任何影響”
實際上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老朱依然覺得這整個稅部有些多余,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不太理解這換個部門去收稅與原部門去收稅有什么區(qū)別。
就算要改也應該是從稅制上面改,可不是新加個稅部。
只不過說起此事的是太子朱標,老朱覺得若是一口回絕了的話可能會打消標兒現(xiàn)有的積極性,萬一今后就當個吉祥物太子那可怎么辦。
罷了,左右不過是調(diào)整些官員的事情,就任由他去折騰吧。
當然了,如今老朱也是意識到了當前稅收制度的弊端,正想著去改一改呢,這瞌睡遇到枕頭倒也是巧了。
于是老朱就問了一個問道:“標兒認為這臨時搭建的稅部,其尚書該由何人來擔任啊”
“胡惟庸”
聽見這個名字,老朱腦子里快速找出人選。
此時的胡惟庸已經(jīng)是平章政事了,相當于丞相的副手,已然是位高權重,而另一位平章政事便是還在揚州搞重建工作的楊憲。
朱標這才想起,若是北巡揚州之時沒有自己干預的話,此時的楊憲應該已經(jīng)回到了京城。
不久后便做了丞相,只可惜沒做多久了就被砍了頭,走的比他老師劉伯溫還要早,說起來也算是救了他一命,至于他能多活幾年,那還得看時局的造化了,若是問題不大的話自己出手保一保倒也無妨。
當然近兩年楊憲肯定還是回不來的,就算是揚州重建的差不多了,還有持續(xù)數(shù)年的移土政策等著他完善呢,看什么時候召他回京一敘,隨便給他打打雞血鼓鼓勁什么的,總得讓人家有干勁不是。
老朱疑惑道:“這胡惟庸不是已經(jīng)是平章政事了嗎,難道這平白無故的還要降他一級不成”
朱標答道:“無妨,可以兼任嘛,畢竟這稅部官員都是從另外六部抽調(diào)的,他胡惟庸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也能夠更好的掌控稅部管理其人員”
“至于最后到底要不要他做這個稅部尚書也無傷大雅,反正這事兒就放在他頭上了”
老朱笑了,語氣輕言道:“標兒,看起來你似乎很看重這個胡惟庸嘛,你就如此肯定胡惟庸能夠將稅收此事做好?”
朱標跟著笑道:“那是自然,兒臣不僅相信,而且無比肯定有胡惟庸在的稅部,一定可使我大明國庫充裕”
想到這兒朱標不僅埋怨起來:“而不至于因為一萬兩的賞銀而使得父皇不高興”
老朱眼角一顫又同時癟癟嘴,當即轉頭就走。
這說出去都丟人,一個堂堂大明皇帝,一個堂堂大明太子,竟然就為了這一萬兩白銀而扯了半天閑經(jīng)。
朱標笑著搖搖頭緊跟上去,父皇還沒有最后拍板呢,那不得跟緊咯。
“你不去忙活兒你自己的事兒還跟著咱干啥?”
御書房門外,老朱一轉頭見小朱還在,就沒好氣的問道。
朱標攤攤手道:“父皇,這稅部和賞銀的事兒都還沒有著落呢,這些事情就是兒臣的事情,可不就跟來了嗎”
得嘞,隨你去吧。
老朱不耐煩的擺擺手道:“賞銀的事情你自己去找戶部拿吧,就當是多給軍需局撥這一萬兩”
“至于新設稅部的事情,咱也沒有意見,你自己看著辦吧,就當是太子親政的第一件正事”
老朱說完徑直朝御書房走去。
朱標轉身向張保說道:“回東宮,張大伴,派人通知胡惟庸來東宮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