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 茶葉
有了油鹽醬醋,乃至于雞精,味精的制造方法之后,炒菜的問題可以說已經是完美的解決了。
解決了炒菜這個主食的問題之后,蘇伏覺得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
就是茶和酒。
茶和酒這可是好東西,尤其是在人極度疲勞的時候。
不管是喝一壺茶,還是飲一杯酒,都是極其的舒服的。
茶這個東西,這是我們華夏的本土飲品。
華夏最古老的茶樹,名字叫做“錦繡茶祖”,這顆最為古老的茶樹,足足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完全可以稱之為茶樹界的活化石了。
華夏人喝茶,那是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的。
可以說,喝茶貫穿了整個華夏泱泱五千年的歷史。
說華夏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會喝茶的,那絲毫不為過。
至于,那些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扶桑人,他們引以為傲的茶道,實際上都是從華夏這里剽竊過去的。都是一些咱們華夏玩剩下的東西,被他們當成了文化寶物。
自打商周時期,華夏人就有了飲茶的習慣。
不過,一直到了唐朝時期,著名的飲茶大師陸羽編寫另一本《茶經》,讓茶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喝法。
也正是因為編寫出了這本《茶經》,陸羽在后世也被稱之為茶圣。
可以這么說,在喝茶的人眼中,茶圣陸羽就和在喝酒的人眼中,就和酒祖杜康那是一個地位。
不過,華夏人喝茶的方式,也一直在改變。
或者說,是在進化。
在商周時期,人們喝茶,不應該說是喝茶,而是應該說是吃茶。
在那個時候,人們一般是將茶葉摘下曬干之后,直接放在嘴里嚼。
可以理解為,午后休閑小零食的吃法。
到了秦朝時期,人們又將茶樹枝葉和嫩芽一起在鍋里煮開,然后喝掉茶湯。
由于加了茶樹枝葉的茶湯煮出來有些粘稠,有點類似煮粥。
于是,這種煮茶的方法,就又被稱之為粥茶法。
因為加了茶樹枝葉的茶水,煮出來十分的苦澀,所以,也被稱之為苦茶。
到了西漢時期,興許是因為覺得秦朝時期的苦茶實在是太苦了,難以入口。
西漢時期,就又將秦朝的粥茶法來進行了改良。
西漢時期,人們添加“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和茶葉一起熬煮,用這些佐料和刺激性調味品的氣味,來掩蓋茶葉自身的苦澀。、
不過,這種煮茶的方法,煮出來的茶葉依舊像粥一樣濃稠,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依舊是粥茶法。
到了西晉時期,茶葉的飲用方法就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濃稠,苦澀,帶著很多怪味的粥茶法,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了。
西晉時期的貴族,在華夏泱泱五千年的歷史當中,也是出了名的會玩。
在這個時期,有人開始將茶葉磨成粉末,然后用水煮開飲用。
也是在這個時候,不加入其它佐料,而是以茶葉本身味道為主的飲茶法誕生了。
華夏茶葉史上第一篇完整記載茶葉從種植到品飲的文章《荈賦》就是誕生于晉代。
“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p> 從此,將茶葉磨成粉末,然后用水煮開飲用的方式,開始取代了從秦朝時期流傳下來的粥茶法。
由于這種飲茶的方法需要先將茶葉磨成粉末,所以,被稱之為“末茶法”。
后來,這種“末茶法”被傳到了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扶桑選手哪里。
他們對于“末茶法”奉為至寶,并且將其發(fā)揚光大,也就是現(xiàn)在的抹茶。
而在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扶桑選手還在研究“末茶法”的時候,到了唐朝時期,華夏的飲茶方式又發(fā)生了改變。
所以,從這里來看,說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扶桑選手,是在玩我們玩剩下的,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興許是覺得,西晉時期流傳下來的“末茶法”喝茶的時候,容易喝上一嘴茶沫子。
唐朝一個叫做陸羽的小子,開始研究這種“末茶法”的改良方法。
很快,茶圣陸羽編寫了《茶經》,也開始整理出了一套常規(guī),且流傳至今的飲茶方式。
根據陸羽整理出來的《茶經》,開始有了茶葉從采茶,挑揀,烘烤等等一些列的流程。
可以說,我們現(xiàn)在的飲茶方式,就是從盛唐時期流傳下來的方式,加以改進得來的。
唐朝時期制造茶葉的辦法,和現(xiàn)在制造茶葉的辦法,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唐朝時期是沒有炒鍋的。
所以,唐朝時期對于茶葉是使用烘烤的方式?,F(xiàn)代炒茶,則是用炒鍋來炒。
相比于烘烤,炒茶更容易掌握火候,做出來的茶葉的品質,自然也更高。
同時,茶葉的香氣也會保存的更加的完整。
除了在茶葉的制作過程當中略有不同之外,對于茶葉的飲用上,唐朝時期和現(xiàn)代就基本上沒有任何差別了。
都是用開水沖泡茶葉,等到茶葉舒展開來之后,再進行飲用。
當然,蘇伏平時只是偶爾喝茶,對于這些茶道文化知道的不多。
只知道,什么第一泡不能喝,第二泡才能喝之類的。
雖然蘇伏不懂茶,但是,茶葉作為貫穿了華夏歷史的一種文化,這是必須要研究的。
除了自己飲用緩解疲勞之外,茶葉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
茶葉這個東西賺起錢來,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含糊。
在古代的這個絲綢之路上,華夏往外主要出售的物資,就是茶葉,瓷器,絲綢這些東西。
想明白這一切之后,蘇伏進入到《大秦崛起》的游戲當中。
通過后臺查看到了游戲數據,果然,已經有人開始在游戲當中販賣炒茶了。
正如同蘇伏所料的一般,炒茶這么簡單的東西,不可能沒有人想到。
炒茶這個事情,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基本上在某個短視頻平臺上搜索一下視頻,就可以自己上手來炒。
無非,也就是炒出來的茶葉,品質有高有低而已。
不過,對于大秦這些沒喝過炒茶的人來說,他們短時間內也喝不出好壞。
蘇伏將炒茶的系統(tǒng)資料全部保存下來,準備要將整個制造茶葉的流程給全部牢牢記中。
總而言之,白嫖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