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一路上大肆為自己作宣揚之事,不僅傳入了大興城,甚至連皇帝楊堅也有所耳聞。
楊堅對于這個才華橫溢、風度翩翩卻又年輕氣盛、愛賣弄文采的年輕人很是好奇,而且還聽說他直接進入京城,只是為了謀求一份官職。
楊堅覺得好笑,李唐的詩他也看過一兩首,確實不錯,但作詩是作詩,做官是做官,二者沒有太多關系,不能因為你會作詩就把高官俸祿都給你吧。
但是李唐沒想太多,他只是想直接去大興城,然后毛遂自薦,希望能夠得到重用。而且他寫詩,主要是為了謀生,為了經費,不然的話他不會這樣大張旗鼓地過去的。
不過李唐不知道,他和當年的李白犯了相似的錯誤。
天寶年間的李白,有俠骨,有詩氣,可是到了長安,雖然深受唐玄宗的喜愛,但卻得不到其重用。皇帝只把他當作一個寫詩的好手,供其娛樂,卻從不把他與政治家聯系在一塊。
因而李白郁郁不得志,只能繼續(xù)寫詩,而越是寫詩,就越是會被定性成一個詩人。
而自古的政治家,通曉詩文的其實很少,反而那些通曉詩文的君主、大臣,都干不好他的本職工作。陳叔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過,楊堅對于這個年輕人還是欣賞的,很想見一見這個美姿儀的孩子。
不過李唐名氣還不夠,照現在來講就是個網紅,只是在一段時間內名氣大,再過一陣子恐怕就不行了;二是李唐沒有家世,且年紀輕輕;三就是楊堅對于只會飲酒作詩之人并無好感,他一向鄙視陳叔寶,所以對于李唐也有幾分鄙夷不屑。
所以楊堅知道,這樣的年輕人是不可能給他什么大官做的,可能連小官都不行。
然而,皇帝楊堅仍然希望李唐來到京城,因為李唐還有個身份,那就是陳朝人。
如今天下,只要認得李唐的,幾乎無人不知李唐是南朝人。而李唐這樣的年輕才俊能夠不遠千里來到隋朝,說明自己的國家是眾望所歸,自己的威信也得到了認可,受到了他國人的支持,楊堅心里當然是高興的。
可李唐想不到這么多,他現在只想盡快抵達大興,然后自薦于高颎門下,當然,這聽著很不真實,但他還是想試一試。
他想拿到權勢與財力。
因為李唐知道,在這個世界里,唯有足夠的威望、權勢才能夠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才可以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保護更多素不相識卻需要保護的人。
他要權,確實是為了自己,卻不僅僅只是自己。
秋日的清晨,在朝會之上,楊堅忽然想起了李唐,就直接在朝堂說起李唐來。
不過,按道理說,李唐這樣的小人物是不值得在朝堂之上去提的。
“朕聞最近有一南方人名曰李唐,入我大隋境內。這人才氣甚高,一路上寫詩作曲,倒頗似陳朝人,還揚言要直接來大興,謀求官職,諸位愛卿,有所耳聞耳?”
話音剛落,朝堂上就議論紛紛,看樣子還是有些人知曉這件事的。
李德林率先開言:“回陛下,臣略有耳聞。”
接著,又有幾位大臣也相繼同意。沒說話卻知道李唐的,也會點頭默認。
楊堅看了看眾人:“眾卿家如何看待此事?李愛卿,先說說你的想法吧!”
李德林道:“臣主要還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臣也看過幾首李唐的詩,寫得確實極好,才華出眾。而他大張旗鼓而來,也可以理解,年輕人,氣勢盛,但還是需要我們這些長輩予以管教?!?p> 楊堅點了點頭,又把目光轉向高颎,“那高宰相呢?可有所耳聞?”
高颎道:“臣也聽說過此事,同李大人一樣,臣也對此事持肯定態(tài)度。這李唐是陳國人,他愿意跋山涉水來到我大隋,自然說明大隋有更甚之處。”
“嗯,高愛卿之言,正合朕意,其他愛卿呢?有何見解?”
蘇威等人都默不作聲,應該并不清楚此事,倒是楊雄開口了:“陛下,臣倒不是多么認可,臣覺得這個南方人年少輕狂,不應當贊賞這種行為。而且他不過是一介布衣,又年紀輕輕,不值得多去關注?!?p> “嗯,有道理。”楊堅點點頭,“還有其他人嗎?”
又有幾人簡單談了談自己的看法,言罷,楊堅繼續(xù)說:“卿等的意思我大致都知曉了,對于李唐,朕認為他雖有才氣,但確實太過年輕,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因此,等到李唐到達大興之時,卿等皆不可見他,也不可接濟他,朕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少才能,在京城又能待上多久。”
夜里,楊堅做了個夢。夢里,有神明告訴他,李唐來到大隋,是意味著他大隋如今已是眾望所歸,而陳國也即將要并入大隋之中。
楊堅大喜,雖然這只是個夢,但卻是個吉兆。古人還是很信這些東西的。
如今北方局勢尚且安定,楊堅想一統(tǒng)天下,做一個有著豐功偉績的帝王,首先就要統(tǒng)一南北。
而此時的天下自東晉以來已經分裂了三百多年了,這么多年,很多帝王都想統(tǒng)一,可卻沒有人成功過。
但這個夢,給了他一份信心,楊堅心心念念地想統(tǒng)一南北,或馬上就要成功了。
這回,他對李唐莫名地起了些好感,盡管他還從未見過李唐。
此時楊堅腦海中又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等到李唐抵達大興,自己不如隱藏一下皇帝的身份,偷偷地見一見這個人,看看他李唐是否真的有真才實學,是否只是一個會作詩的文士而已。
另一邊,李唐距離大興是越來越近,轉眼間,只剩下五天的行程了。